劉璨
摘 要:本文由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引申出視覺真實性與智力真實性的概念,通過對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的內涵研究,闡述其在景觀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從感官真實性和意象真實性、直接過程和引導過程、觀賞性和趣味性三個方面來對比分析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各自的特征,以及其與景觀的關聯和應用。
關鍵詞:視覺真實性;智力真實性;景觀設計
人主要用眼睛這個感覺器官來去觀察事物和環境,獲取信息。當我們面對一幅作品或者是身處于某一個環境時,總是會首先用眼睛來體會其視覺感受。此時眼睛所接收到的直觀視覺信號,便可以看做是視覺真實性。每一次觀看活動就是一次“視覺判斷”,[1]視覺真實性是對客觀事物外在表象的真實反映。然而,設計的目的并不是僅僅局限于視覺體驗,更需要在看到設計作品之后,給人以反思和琢磨,體驗其中的巧妙創意之處,由此,智力真實性就應運而生。智力真實性是人在接收到視覺信號之后,大腦所產生的聯想或想象,用來彌補視覺所不能捕捉到的信息,智力真實性所反映出的是在視覺刺激下,人的思維加工后的產物。
1 視覺真實性與智力真實性在藝術中的類比
1.1 視覺真實性與具象藝術的類比
具象藝術是對視覺真實性的一種傳達。具象藝術是一種旨在表達與自然對象基本或極為相似的藝術,以客觀世界為表現對象,給人一種直觀的感知過程,力圖將表現對象刻畫得逼真,其實質就是在追求一種視覺的真實性。例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委拉斯貴支的《教皇》等具象藝術的代表作品,體現的是藝術家客觀描摹現實所再現出來的形象。因此,其所帶來的視覺感受就是一種對于現實的再現,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在欣賞具象藝術時,人們的視覺真實性就占有主導地位。
1.2 智力真實性與意象藝術的類比
所謂的意象,其實是相對于“實象”而言的。意象藝術不是對于客觀現實的一種再現,而通過藝術家的想象、感覺、感受然后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傳達出想要表達出的內容或情感。此時,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智力真實性的出現,也正是為了彌補視覺的局限性。運用頭腦中的想象或聯想來將設計或藝術作品想要傳達的內容補充完整,并加以延伸。因此,意象是對智力真實的再加工,給城市環境設計以啟迪:在真實的基礎上要給人以意象藝術的美感。意象的美感充實了對于視覺因素的創造,從而使設計作品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2 兼具視覺真實性與智力真實性的設計案例分析
有關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在城市景觀中的設計方法及應用,可以由天津橋園的具體案例來說明。天津橋園是位于天津市河東區衛國道立交橋邊的一個大型綠地,是作為天津市城市環境改造的重點工程之一。此項目的設計意向和概念是“適應性調色盤”。設計師運用了植物群落、高臺-沉床園帶、濕地-湖泊帶等設計方法,一方面生態植物改善了地塊的自然狀況,另一方面將橋園分成了不同的空間形式,利用單行的園路將植物群落分成了不同的板塊。植物群落的形態隨著四季的變更產生不同的形態及色彩變化,從而形成了類似于“大自然的調色盤”的意象。
從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視覺真實性上,植物群落以及硬質鋪裝、水體、濕地的形態及空間組合構成了整個園區的視覺效果,人們在漫步在園區時可以感受到宜人的環境,達到休憩娛樂的目的。而在智力真實性方面,路網的布置使地塊形成了不同的空間區域,結合植物群落的形態特征,以及高臺沉床園帶的設計,仿佛是大自然在用它的調色盤描繪美好的環境一般,發人深思,引人聯想。無論是在視覺層面,還是智力真實性層面,都將兩者進行了很好的融合。
3 視覺真實性與智力真實性的對比分析
3.1 視覺真實性體現感官真實性,智力真實性體現意象真實性
通過觀察客觀事物的色彩、空間、肌理、質感等方面感受其視覺真實性,所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感官的過程。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視覺真實性是對具體的景觀事物的表達,甚至于一花一草一木的外觀形態都會影響視覺的整體效果,包括空間的布局,豎向設計都是影響視覺真實性的關鍵性因素。例如,中國的古典園林講究“天人合一”的造園思想,利用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觀類型,意在營造一種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自然境界,其目的就是達到視覺感官的自然感受。
而智力真實性則著重體現在對意象的表達,將感官作為一種媒介,用來傳達出更深一層的含義。例如,日本的枯山水景觀,主要是在特有的環境中特別是禪宗寺院,造園時不使用任何的水元素,而是放置一些礫石、白沙、苔蘚等靜止不變的元素來營造一種令人身心進入禪境的狀態,從而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因此,當人置身于枯山水之中時,可以根據個人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來對枯山水的形式進行加工和想象,從而有了進一步創造的空間和距離。
3.2 視覺真實性是直觀過程,智力真實性是引導過程
人對客觀事物的感知知覺是神經系統對刺激的一種直觀反映,因此,視覺真實性是一個直觀的過程,不需要一些加工或反思,我們可以直接通過眼睛所看到的東西來判斷其視覺感受。人類獲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視覺,尤其是植物體體量、形態、色彩等方面的特性更容易引起注意。[2]因此,在景觀設計時,我們可以通過色彩、形態、質感、空間等的變化來調節景觀環境在視覺上的感受,從而達到目標效果。
而智力真實性則是對運用一定的設計思維或技巧然后傳達出一些新的信息,與視覺真實性不同的是,他是一個引導人思考的過程,而且不同的理解也可以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智力真實性是一個延續性的過程。例如,在造園時,借助于空間的組織與導向性可以起引導與暗示的作用。[3]智力真實性可以廣泛運用在景觀小品、景觀構筑物、空間關系的營造。通過一些巧妙的設計手法,使人們在置身于景觀環境中能感受到設計師的用心之處,能夠對所看到的景觀有所感悟。
3.3 視覺真實性體現觀賞性,智力真實性體現趣味性
景觀的營造一方面是提供人們觀賞的過程,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一個展現趣味性的過程,給人一種思考,這就體現了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所以視覺真實性是因,智力真實性是果,兩者有著必然的聯系。
4 結束語
視覺真實性和智力真實性體現在景觀設計中是一種外表和內在的結合過程,視覺真實性控制著景觀所呈現的狀態,而智力真實性則體現了景觀帶給人的思考,二者在設計中能夠巧妙結合,創造出更多富有新意且宜于觀賞的景觀環境。
參考文獻:
[1]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1998:3.
[2] 胡江,陳云文.植物景觀設計觀念與方法的反思[J].山東林業科技,2004 (4):52.
[3]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