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之
【摘 要】抗戰時期的文學作品在我國文學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對著這一特殊時期,富有責任感的文人們紛紛投入到抗戰文學作品的創作中。許多作家從多個角度審視了抗戰,結合自身經歷和寫作特點創作出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本文將從抗戰書寫的主題對數位作家針對抗戰的描寫進行淺析。
【關鍵詞】現代作家 抗戰 書寫
抗日戰爭是現代文學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事件,抗戰時期諸多知識分子有著自覺的關注意識和參與話語,因為各自經驗閱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各位作家有著不同的生存狀態和思想觀念。除卻我們熟知的解放區抗戰文學,我們在主流的戰爭敘事下還可以看到多元的描寫,審視抗戰大背景下小人物,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
一、錢鐘書的《圍城》
《圍城》是錢鐘書于1944年至1946年間創作的小說,也是抗戰時期風格獨樹一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這部小說極具幽默、諷刺意味,并充滿了智慧和想象力。《圍城》中的故事發生在動蕩不安的抗日戰爭時期,小說主要描繪了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各類人物在這一時期的生存和生活狀態。在這部小說中,抗戰是故事發生、發展的背景,在此基礎上,錢鐘書還描繪了中西文化的沖突等深層意蘊。留洋回來的學生在中西文化交織的中國社會經歷了別樣的人生歷程。錢鐘書以幽默諷刺的筆法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矛盾進行了生動的揭示。在抗戰這一特殊時期,知識分子的角色讓他們成為尷尬的一類,其中的艱辛和酸楚被作者賦予了獨特的意味。這是對生活在中西文化夾層里的知識分子的灰色人生的冷嘲熱諷,在中西文化沖突的中國社會里,他們舉步維艱,心有責任感卻無力改變社會現實。《圍城》正是透過這種矛盾交織的筆觸讓我們感受到了沖突里知識分子的境遇和對當時抗戰背景下中國社會現狀的深刻思考。
二、巴金的《寒夜》
小說《寒夜》是巴金寫于1944年到1946年間的優秀作品。在這部抗戰小說中,巴金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樹生、汪母這三個人物形象,用充滿深情的筆觸書寫出了抗戰時期小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抗日戰爭時期,社會動蕩、風云變幻,在浩蕩的歷史風云中,善良、寬厚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著艱辛的生活和不可避免的悲劇人生。巴金通過描寫這樣一類人物,在偏冷的文風氛圍里深刻地展現出抗戰時期知識分子的觀念和心理,力圖在社會背景下通過知識分子來塑造此類人物的典型,從而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
巴金的《寒夜》中體現了一種凄涼的悲劇,這種悲劇震懾人心、引人觸動。抗日戰爭中,面臨著國難當頭,知識分子這個階層體現出了不同的選擇傾向和價值取向,有的努力讓自己投入抗戰之中,有的成為叛徒,而有的安分卻難求清凈。小說中的主人公正是最后這樣的代表,善良而又膽小,在抗戰中不作為卻又不得安寧。
三、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是淪陷區的小說家代表,在40年代的淪陷區,這種特殊的政治背景使得她以獨特的視角書寫了當時社會環境中的人們。張愛玲作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沒有看到宏大的主流敘事和哀怨離愁,在戰爭這種特殊的環境里,她用獨特的手法寫出了微小個體的生存方式。“傾城”是一種以戰爭被迫介入主人公命運的方式,白流蘇與范柳原成婚的原因復雜,但是香港的淪陷促成了他們成為一對普通的夫妻。
張愛玲并不在意去描寫戰爭,戰爭在她小說中的體現是表明了這種摧毀性的外力作用對人類微小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在張愛玲的小說里,我們看不到當時主流的戰爭敘事和對英雄的描摹,這些都市小人物在戰爭的逼迫下,極其艱辛的苦求生存。因此,可以說張愛玲對抗戰的書寫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愛國的情感在鮮活的個體面前顯得空洞。
四、結語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知識分子率先肩負起民族救亡的任務。當時的中國被分為解放區、國統區和淪陷區,解放區的主流抗戰敘事弘揚了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通過對戰爭的描寫強調了全國各界人士努力抗戰、誓死捍衛家園的決心和意志。解放區的文學創作放棄了之前文壇常見的對知識分子的書寫,將工農兵作為創作的主要對象。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抗戰英雄的宣傳和抗戰情況的記錄,都反映了抗日戰場的昂揚斗志和民眾熱情。在這種全民抗戰的格局下,巴金、錢鐘書、張愛玲等對小人物和知識分子的描寫成為獨特的風景線,為我們分析抗戰文學中多元化的因素提供了極為重要的途徑,可以審視到抗戰時期各類不同人物真實的生存和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1]于忠民.家國政治與抗戰敘事——新時期“正面戰場”抗日影視書寫策略研究[J].學術月刊,2014(11):113-120.
[2]張武軍.半殖民性與解殖民書寫——革命文學、抗戰文學的歷史重構[J].天津社會科學,2015(03):124-129.
[3]馮肖華.陪都重慶抗戰文學的文學史閱讀與考察——對七部《中國現代文學史》書寫病象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44-48.
[4]鄧偉.試析抗戰時期左翼文學大后方書寫的邏輯——以沙汀的川西北地域小說為例[J].當代文壇,2012(02):111-113.
[5]王曉芳.抗戰年代的女性書寫[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