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摘 要】象征是現代派最重要的藝術技巧之一,尤其是象征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因題材與體裁的特殊性而較多的運用了形形色色的象征,從而使象征主義手法成為一種透視本真世界的創作手段和感知世界、把握世界的獨特視角。我們在研究作品的象征意象時,應當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中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象征主義 表現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又稱現代派或先鋒派,是20世紀上半期歐美諸多具有反傳統特征的文學流派的總稱,它同時涉及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藝術領域,是20世紀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藝思潮?,F代主義包括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
對于“象征”的界定問題,許多作家、詩人、哲學家等均有論述。美國詩人和文藝評論家亞瑟·西蒙斯說,象征是“形式對思想有形對無形的一切約定俗成的表現”。南帆在他的《小說的象征模式》一文中說:“象征是以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或暗示某種觀念、哲理或情感?!卑蕴刂鲝?,詩人應為他的思想和感情在現實中找到“客觀對應物”。也就是說,象征是用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或形象,如動物、植物、色彩、自然現象、聲音、日常用品等來暗示和傳達藝術家的思想和情緒。象征的意義在于具體和抽象的結合,一個具體的意象包孕著遠超過其自身的含義。因此,象征主義手法是一種既不同于現實主義的寫實性,又不同于浪漫主義的詩性抒情的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創作藝術。
象征并不是現代派的獨家發明,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藝術表現手法。但現代派把象征提到空前的地位,并對象征有著獨特的理解?,F代派作家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把“物”與“景”看成是主觀意識的產物,是抽象觀念和內在隱秘感情的“客觀對應物”,他們把這種象征稱之為“抽象肉感”或“思想知覺化”。
象征主義手法首先被象征主義流派廣泛運用。在詩歌中,如艾略特的《荒原》用荒原的形象來象征走向崩潰的西方文明;葉芝的《駛向拜占庭》以游歷拜占庭來象征精神的探索,表達了對物質文明的厭惡與對西方世界精神與理性復歸的企盼之情;瓦雷里被譽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達生與死、靈與肉、永恒與變幻等哲理的主題,長詩《海濱墓園》是他的代表作。
下面我們就以象征主義、表現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為例,談談象征主義手法在這些流派中的運用。
象征主義是現代主義文學最早、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它反對浪漫主義的空洞抒情,強調思想的知覺化和視覺的形象化,主張通過各種比喻形象表達內心的感受或寓意,以暗示隱指的手法傳達象征寓意。因此,它有意保持象征意象的暗示性,乃至難解性。
表現主義使用的象征體以及象征手法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它體現著作家的創作意圖。在作品中,作家若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象征藝術,就能很好地表現人物內心的復雜性和多變的精神世界,給讀者一個很好的審美視角,從而進入一種更高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境界中去,它能使人的想象超越自然狀態,進入一個更廣闊的遐想空間。
魔幻現實主義形成于拉丁美洲,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以“印第安人的靈魂”自命,將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現實”溶為一爐,同時,他們又受到歐洲現代主義文學特別是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其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更彰顯了藝術文本的魔幻性質。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最重要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他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是一部奇書,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結構方式,表現了時間的輪回和歷史的循環,挖掘了人物的自我封閉和內在孤獨,它的離奇怪譎和神秘莫測使人如同置身一種迷離恍惚的夢境之中,尤其是作品濃郁的象征色彩更是具有驚心動魄的力量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百年孤獨》的表現手段主要是借助一系列的象征意象,從而顯示出這部作品濃郁的象征色彩。它描繪了布恩迪亞家族六代人的歷史,故事發生地點馬貢多是哥倫比亞甚至是拉丁美洲的縮影。馬貢多從創立興盛到衰落、消亡的過程,象征了哥倫比亞和拉美大陸百年的興衰史,作者借此反映了拉美民族的焦慮及對其前途的探索。百年歷史從零開始又回到了零,可見這種意味著循環和倒退。
綜上所述,象征手法是現代派最重要的藝術技巧之一,尤其是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魔幻現實主義因題材和體裁的特殊性而較多的運用了形形色色的象征。這些象征意象帶著凝聚起來的一切力量,驅動我們的情緒和理念,由于微妙的聯想和無窮無盡的含義,使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具有巨大的藝術力量。象征性意象將這種特殊的力量灌注于小說整體中,從而使象征主義成為一種透視本真世界的創作手段和感知世界、把握世界的獨特視角。
但我們也要注意,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所以在象征的使用和理解上必然存在著許多差別。某些原始意象已深埋在各個民族深層次的心理結構之中,這些意象所表現的象征意義往往也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下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因此,我們在研究作品的象征意義時,應當將其放在整個西方傳統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它們所表現的深刻內涵。
【參考文獻】
[1]黃晉凱,張秉真,楊恒達編.象征主義·意象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97.
[2]吳亮,章平,宗仁發編.象征主義小說[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1.
[3]高鴻著.艾略特詩歌復雜性和多樣性根源探究[M].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