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路遙
摘 要:在現在的電影市場中,諜戰片已經成為電影市場中的主流的類型。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群體在社會上地位的提高。在新時期的諜戰片中,女性角色的戲份和作用日益突出。甚至,女性角色成了劇情發展的重要線索,但是又不約而同地以女性的死亡來激發男性角色的斗志或者使整部影片的劇情達到高潮。本文以熱映的電影《秋喜》《聽風者》《觸不可及》為例,分析諜戰片中女性角色死亡對劇情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諜戰電影;女性;死亡;劇情;男性
1 中國諜戰電影中的女性角色
中國諜戰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主要劃分為平民與諜戰人員。
1.1 平民代表
過去諜戰片中的普通人都是無足輕重的,是被拯救或受教誨的對象。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時期的諜戰片則重新塑造新的平民形象,他們不再是影片中被英勇的男主救贖的對象,他們在戰斗中擔當著主人公的強大的精神后盾,為了自己的愛情堅守著心愛的人,推動整部影片的劇情發展。《觸不可及》是一部典型的新時期的諜戰片,一部諜戰包裝的愛情片。講述的是地下工作者傅經年與舞蹈老師寧待在戰亂年代的愛情故事。寧待作為普通人,在戰爭中為了幫助自己的愛人放棄自由與生命,促成任務的完成。《秋喜》中秋喜是社會底層的代表,沒有信仰。父親死后他唯一的依靠就是晏海清。劇中反映他們倆的單純的愛,戲末宴將秋喜誤殺也便成了高潮,劇中秋喜的名字不僅是個角色的名字也同樣代表了導演用秋喜做比喻。
1.2 諜戰人員
這是典型的在諜戰電影中出現的角色。新時期的諜戰電影,女性作為影片的主要人物——諜戰人員成為此類諜戰影片的特點。我方的諜戰人員的女性多塑造成美麗妖嬈而不失聰慧的形象,出入各種場合游刃有余。《聽風者》中的張學寧時而是周旋在上流社會的美女作家,時而是冷艷干練的諜戰人員,時而是文雅知性的女高干。服裝也是華麗優雅,突出諜戰人員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身份,華麗的外表隱藏真實的內心。《風聲》中的顧曉夢,玩世不恭的千金小姐,卻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情報犧牲自己的生命。
2 強化女性角色在影片中的敘事作用
新時期的諜戰片有著強烈的基本敘事原則和類型框架,多以女性角色為劇情的主線,突出女性的敘事作用,女性成為牽動整部影片的軸承。女性在劇情不僅承擔著串聯主線的作用,也同時象征著導演想到述說的一種符號。無論是作為手無寸鐵的平民身份的女性角色或者作為有能力的諜戰人員,都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頑強地成長,無論是追求愛情還是戰斗的勝利,都是以其堅毅的品質帶動劇情,諜戰片所提倡的民族精神,也在這些不同身份不同平等待遇的女性身上折射出來。
《風聲》中的顧曉夢,從酒吧她第一次出場,到五人在緊張氣氛中的爭吵猜疑,再到設計吳志國被誤抓然后讓自己暴露,最后到結尾李寧玉讀著顧曉夢繡在旗袍上留給她的話。顧曉夢都牽動著情節的走向,起著關鍵的作用。顧曉夢作為一種符號,代表民族精神與崇高的共產黨員的信仰。《觸不可及》中雖然沒有逃脫男性為主導的傾向,但地下黨的戲份并不是很多,整個戲份多在于女主角寧待等待男主,因為愛上地下黨受盡情感的折磨。
3 女性角色死亡推動劇情發展
在新時期的諜戰片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有很大的改變,但又不約而同地出現一種現象:女性角色最后的結局都是以一種死亡的方式結束。在諜戰片之中,女性的死亡仿佛成了一種必然。
3.1 男性是間接或直接引起女性死亡的誘因
在諜戰片中,女性角色的死亡的原因看起來各有不同,但仔細的研究下,就會發現,男性角色都是引起諜戰片中女性死亡的直接或間接誘因。這也是男權對女性的一種控制與表現。女性的外表和女性的特征成為影片中一重要的元素,使得男性主體臣服以達到女性任務目的。而多數這種情況也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器。而在結局都是以女性的信仰遇難,使得女性背后的民族大義顯露出來,表現了男性對女性信仰的寄予。《聽風者》中張學寧利用自己的魅力混跡交際圈,使得自己的美色作為行動任務的保護傘。劇中在尋找“重慶”的行動中因何兵截聽電文時的過失,將老鬼與重慶聽錯,導致張學寧殉職。《秋喜》中秋喜她有著為晏海清獻身的精神,她的死亡成就了男性主角的成長。在劇中秋喜對晏海清的身體的接觸看出,結尾卻被夏惠民作為人靶和他們“純潔”的祭品誤死于晏海清的槍口下。
3.2 女性角色的死亡與暴力美學
在諜戰影片中,暴力美學是常用的表現手段。酷刑與心靈上的虐待與摧殘以表現革命者的堅強意志和內心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敵人的殘暴。諜戰電影中女性角色的死亡總是伴隨的是暴力美學,而暴力美學的四大審美特征之一則是“主體的消失”。在內容設計上,《風聲》是典型的以暴力美學為手段的諜戰電影。影片的色調一直是陰暗的色調,氛圍中凝結著恐怖與死亡,片中有驚悚、虐待的場景和身體與精神的分割的迫害。武田對顧曉夢實施殘酷的繩刑企圖找到老鬼的上級老槍。曉夢用言語激將了仕途坎坷的武田,武田在發怒之時,曉夢已經打開了自己的手銬,兩人廝打了起來將武田的耳朵咬下,王田香進門開槍擊斃顧曉夢。顧曉夢在犧牲的橋段中,大量運用暴力美學的元素,包括酷刑,廝打,槍決。更加渲染了地下工作者的堅強的意志與柔弱女性背后強大的民族大義與國家精神。《秋喜》中一個低速鏡頭下四顆冰冷的子彈穿過秋喜的身體。這個嶺南女子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人,生命的意義在于得到心愛男子的垂青,她不惜生命的代價守衛愛。結局卻在心愛的男人的槍下死去,影片對于這段故事的表現運用了緩慢的拉近低速鏡頭表現子彈的穿射到秋喜身體里與秋喜中槍后絕望的面部表情。
3.3 女性角色的死亡激發斗志達到劇情的高潮
在新時期的諜戰片中的劇情總是隨著女性主角的死亡達到高潮。使得本身迷失在情感中或者喪失斗志的男性角色在傷心中激發斗志,和敵人展開智力與體力的生死搏斗。
《秋喜》中秋喜的死和男主的成長聯系起來變得更加復雜。秋喜在片中承擔著一部分的敘事功能,也串聯這故事的主線與副線,更為晏海清打開了禁忌之愛的通道。在晏海清被敵方特務頭目夏惠民的心理戰術攻擊得幾乎崩潰的時候,是秋喜給了他愛與支持,并以自己的犧牲激勵晏海清勇氣殺死了夏惠民。她作為一種催化劑,以自己的死亡使在國家信仰與自我認識之間迷茫的晏海清清醒得到救贖,使已沒斗志的晏海清成長得和敵人一樣強大或者更強大。《聽風者》中在尋找“重慶”的行動中由于阿兵的失誤將老鬼與重慶聽錯,使得張學寧犧牲。何兵在愧疚與思念之下,在一個雨夜自毀雙眼,卻恢復了靈敏的聽力,在高強度的任務下,協助郭興中掌握到“重慶”的行蹤并最終成功將其一伙敵方特務抓獲。整部劇情隨著張學寧的犧牲達到制高點,影片的節奏變得緊張急促。
4 結論
新時期諜戰片中女性角色的戲份與作用日益突出,她們作為劇情的關鍵敘事線索,牽動著影片故事的發展。但都不約而同地以女性主人公犧牲為結局,以他們犧牲達到劇情的高點。她們從出場到死亡都是影響影片的關鍵,他們無論是平民身份還是諜戰人員代表的不僅是其中的一個角色,也呈現一種符號一種信仰的象征。
參考文獻:
[1] 黃皛宬.悲情的“殉道者”——對諜戰片中女性死亡現場的分析[J].藝術之窗,2013(307):91,99.
[2] 陳曦.電影“亂戰”中的美人——評影片《風聲》[J].青年作家,2010(10):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