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李毅哲 張利軍
摘 要: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空巢老人將逐年增多,這一現象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比城市更為嚴重,主要是由于農村可利用的養老資源極少,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本文首先對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接著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養老模式做了綜合評價,最后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
1 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現狀
1.1 農村老人的居住狀況多以獨居為主
全國老齡委員會200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空巢、類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占64.9%,喪偶的占28.8%。老人自愿與子女分開居住約有40%,主要以夫妻戶、低齡老人為主,同時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老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有48.3%,其中老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系緊張、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的占30.7%。老人自愿入養老院占17.6%,但多因經濟條件、養老院收住對象限制、當地無養老機構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農村老人的經濟負擔較重
農村老人的經濟支出主要體現在生活費用、生活物品費用以及醫療費用的支出。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于自己勞動收入和子女提供,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元以下。經濟來源比較單一,收入只能滿足日常生活開支。對于醫療費用,若是數額較小可以承受,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則抵抗風險的能力急劇下降甚至不具備應對突發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因此,老人的醫療費用應當由社會各方統籌,以提高老人應對突發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難
農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狀況分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兩種情況,調查顯示農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還是依靠家庭成員。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顧的老人占到90%以上。農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絕大部分是家庭成員。對于農村空巢老人而言,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還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備條件也不能及時對老人平時的生活加以照料。
1.4 農村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同年輕人一樣,農村老人精神生活需求。農村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來自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農村老人的娛樂活動主要來源于家庭。其中主要包括看電視、做家務、帶孫輩和做手工,這些活動所占比例較大,還有打牌、串門等,這些占的比例較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員是農村老人日常聊天對象或知心話的傾聽者。調查顯示:平時主要與老伴聊天的占43.6%,主要與孫輩聊天的占26.5%,表明平時聊天的主要對象是家庭成員。老人在平時說知心話的人群中,家庭成員的比例高達90%以上。以上調查表明農村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依靠家庭成員。另外,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當中,來自朋友的精神支持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農村空巢老人當中,找朋友鄰居傾訴、聊天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
2 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農民經濟收入較低
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從普遍情況來看,農民的經濟收入還是較為低下甚至更為落后的水平。對于我國農村的空巢老人來說,經濟收入更顯微薄。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家庭子女的供養,加之經濟收入低,造成了其養老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
2.2 價值觀念發生變化
隨著近年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價值觀也有所改變,使得農村家庭的養老問題特別是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日趨激烈。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很大部分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再以血緣確定,而是依據家庭成員獲取經濟資源的能力以及其在社會上的人脈資源。對于農村空巢老人的成員來說,已經部分或完全失去這種獲取經濟資源的能力,自然會受到年輕人的疏遠。從而導致其養老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農民的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導致傳統觀念受到沖擊,隨之帶來各種問題,尤其是對于現代人普遍關注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3 老年法律法規相對落后
目前我國在老人方面的法律法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尤其是針對養老方面的更少。老年法律法規的缺失直接導致了老人在很多方面處于劣勢地位,很多應有的權益不能得到保障。對于一直以來不能引起足夠重視的農村家庭養老問題方面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很少,而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由于這方面法律法規的缺失,更是引起了不少的社會問題。空巢老人自身的經濟能力不足,家庭成員結構單一等,加之沒有相關的約束制度,最終導致了空巢老人養老存在種種問題。
2.4 社會保障制度沒有跟上
一直以來關于我國農村家庭養老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就比較少,而對于農村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群體來說,有關其養老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更是比較缺乏。從而導致經濟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寬裕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雪上加霜。以往的社會保障制度大多是針對城市人口的,而對于農村地區的保障制度則不是很健全,只有對于特別困難家庭的低保制度和五保制度等,還沒有針對大部分農村人口的保障制度。關于城市人口的社會保障制度諸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而對于農村地區的保障則是近幾年才施行,諸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很多農民對于這種保障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夠,沒有加入這個保障體系。尤其有很多農村空巢老人對這種制度的理解不夠,加之相關制度的缺失以及實施不夠全面,導致了空巢老人的養老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3 完善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對策及建議
3.1 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
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異,不能建立統一的養老標準,不能運用相同的模式養老。因此養老模式的選擇應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做出,經濟發達地區可采取相對單一的模式,經濟落后地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空巢老人的養老不能由單一的模式來實現,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宜的養老模式。
3.2 以農村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模式體系為支撐
現階段,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不容忽視,應當整合各種資源,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模式體系。根據家庭、社會、個人、政府等各個方面來完善這一體系,各方面的資源經過整合,都應當被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模式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體,全社會樹立敬老養老的道德新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奠定農村養老的經濟基礎;發揮政府職能,建立健全農村養老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改善農民工的生計狀況;引入商業保險,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質量;建立空巢老人互助機制,實現老人們相互扶持養老以及自己養老。
3.3 增加農民收入奠定農村養老的經濟基礎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主要還是依靠農民自身,現階段農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加之其它方面的開支,真正用于養老的資金并不多,導致了農村養老資金嚴重不足。為緩解這一問題,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奠定農村養老的經濟基礎。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的財力與科技的投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崗位,吸引有農業生產經驗的中青年人留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
3.4 發揮政府在農村養老體系中的職能作用
政府部門應發揮相應職能作用,建立健全農村養老體系,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模式的構建出謀劃策。同時應加快實現家庭養老的法制化進程,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原則、形式以及責任等方面的事項做出明文規定,解決家庭養老運作隨意性、差異性和管理難等問題。要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成立老年組織,設立老年文化教育點,同時興建老年福利機構,興辦敬老院、老年福利院、老年福利中心等,幫扶農村特困老人脫貧致富。
3.5 老人子女應加強日常生活照料和給予精神慰藉
在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模式體系的構建當中,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是老人子女的日常照料。隨著家庭照顧功能的日漸減弱,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無人照料,導致其養老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成家立業以及不在身邊的子女應當抽時間、想辦法來解決老人的照料問題。比如利用空閑時間回家幫助老人干活、洗衣服等以及解決其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針對面臨各種病痛的老人更應當加強照料,以緩解老人的日常生活壓力與孤獨感。
3.6 引入商業保險,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質量
社會保險作為基礎保障,只能滿足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晚年生活品質的保障很大程度依賴于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等養老理財方式。現在,空巢老人的子女都不能有效的照顧老人的生活,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范疾病等方面的風險。在投保商業養老險時,老人要根據自身保障、經濟實力和需求選擇合適的險種。若經濟實力較好,注重自身保障,最好選擇保障功能強、滿期返還多的產品。反之,如果老人自身保險較全面或經濟拮據,建議選擇年領取保險金額較多、養老功能較為明顯的保險產品。
參考文獻:
[1]郭晨,安普雨.關于農村“空巢”家庭養老風險的研究綜述[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5).
[2]李瑞平,李松柏.轉型期農村家庭養老的困境與對策——河南Q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狀況調查[J].廣東農業科學,2009(11).
[3]鄭研輝.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探析[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