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璐

摘 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16年將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作為稅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國家優化稅制、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重大舉措,對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消除重復征稅,促進產業分工,提升經濟發展質效具有重大意義。交通運輸業作為首批試點行業,實施“營改增”已歷時三年,分析其行業特點、運行狀況,對全面“營改增”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鑒于此,以綿陽交通運輸業相關數據作為面板數據展開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主旋律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9-0060-03
一、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基本情況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作為國家推行“營改增”的先行行業,按照先試點、再普及的路徑有序推進,2012年1月,在上海率先開展了“營改增”試點,8月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廣東等12個省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3年8月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其主要內容是:試點行業取消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打通增值稅上下游抵扣鏈條,消除重復納稅。本文探討的是“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影響,故將與之相關的物流輔助服務一并納入研究,若非特殊說明,兩者統稱為交通運輸業,其他現代服務業不做探討。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后,增值稅、營業稅稅目稅率變化情況(如下頁表所示)。
二、“營改增”后綿陽交通運輸業稅收情況分析①
(一)納稅人變動情況
2013年8月“營改增”試點后,綿陽交通運輸業戶數大幅增長,2014年新辦稅務登記312戶,較2013年底存量戶數(926戶)增長33.7%,高于同期納稅人整體增幅23.6個百分點,其中新辦一般納稅人39戶,增長24.2%,高于一般納稅人整體增幅13.1個百分點;2015年該行業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新增戶數328戶,增幅26.5%,高于總體增幅16.7個百分點,其中新辦一般納稅人37戶,增幅18.5%,高于一般納稅人整體增幅8.5個百分點。戶數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反映了隨著“營改增”政策落實,重復征稅減少,兼營、混營企業選擇了主輔分離,專業分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發展帶來的自然增長。
(二)入庫稅收變化情況
從稅收入庫看,2013年8月“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入庫“營改增”增值稅3 142萬元,占當年全部“營改增”稅收的52%,2014年該行業入庫“營改增”增值稅13 517萬元,占當年全部“營改增”稅收的47%,2015年入庫“營改增”增值稅12 809萬元,占當年全部“營改增”稅收的37%。反映出交通運輸業戶數基數大,稅款集中度高,但隨著2014年郵政、電信業“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其比重也逐漸下降。
(三)納稅人稅負變動分析
從交通運輸業具體納稅人情況看,“營改增”后其稅負有增有減。為更好地反映這種稅負變動情況,筆者選取了2014年銷售收入在1 000萬元以上的46戶一般納稅人作為樣本,對其稅負情況進行分組分析,樣本企業2014年入庫的“營改增”增值稅達10 218萬元,占該交通運輸業的76%,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在46戶樣本企業中,有13戶選擇了簡易征收(以簡易征收為主,占銷售收入比例均在75%以上),2014年繳納稅“營改增”增值稅3 925萬元,占樣本企業總額的40%,主要是鐵路、公交、客運和出租車等行業企業,這類企業原營業稅率和增值稅征收率都為3%,僅涉及增值稅應稅收入的價外換算,其稅負基本持平,還略有下降,降幅約為3%。
有8戶企業主體業務適用稅率為6%,經營范圍是物流輔助服務,如機場、車站、快遞和裝卸等,8戶企業2014年入庫稅款789萬元,占樣本企業的6%,屬于交通運輸行業中較小的一部分,其算術平均稅負為4.5%,較征收營業稅時稅負(均衡點稅負為3.2%)有較大上升,其原因是此類企業抵扣項目少,即使是按6%的稅率計稅,稅負也上升較大,但如果考慮此類企業“營改增”后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下游企業可進行抵扣,整個產業鏈仍有較大的減稅效應。
有25戶企業主體業務適用稅率為11%,主要是貨運、物流企業,其2014年入庫“營改增”增值稅5 504萬元,占樣本企業的54%,是交通運輸業的主體單位,其算術平均稅負為3.55%,較征收營業稅時稅負略有上升(換算稅負平衡點為3.33%)。在25戶企業中,有13戶企業稅負在3.3%以下,有7戶稅負在3.3%~4.3%之間,有4戶稅負在4.3%~5.3%之間,有1戶稅負已達7.7%。可以看出,貨物運輸企業稅負增減不一,差異較大。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的稅收影響與簡易征收的一般納稅人的稅收影響基本相同,適用3%營業稅稅率的小規模企業減稅幅度約為3%,適用5%營業稅稅率的小規模企業減稅幅度約為42%。
(四)造成部分納稅人稅負上升的原因分析
1.適用稅率上升過快。“營改增”后,交通運輸企業從按營業額全額計征營業稅(稅率3%),改為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1%),由于增值稅可以抵扣購進項目的進項稅額,這也成為影響稅負的主要因素,若購進項目適用稅率為17%,其稅負平衡點為占銷售額40%;若購進項目的適用稅率為11%,則稅負平衡點為占銷售額的63%。一般來說,企業可抵扣購進項目加權扣除率很難達到17%,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抵扣情況下,稅負平衡點將會達到45%以上,稅負增加成為必然,故而11%的適用稅率是造成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物流輔助服務業雖然適用稅率為6%,但這類業務可抵扣項目極少,相比3%或5%的營業稅稅率仍然提高了很多。
2.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實施“營改增”后,企業稅收壓力的增加與購進的來源、品種和數量有著密切關系。目前,我國“營改增”尚在試點推進中,還未建立完善的增值稅抵扣鏈條,許多購進項目無進項可扣。如保險費、房屋租金、路橋費、人員工資等在運輸成本中所占比重達到40%以上,這些費用無法抵扣進項,造成了稅負上升。
3.存量固定資產無法抵扣。對于“營改增”前已完成大部分固定資產投入的企業,其當期購進的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較少,實際可抵扣固定資產所含進項稅額更少,將導致企業稅負上升。
4.部分專用發票取得困難。現階段,我國小規模納稅占總戶數的比重達90%以上,一般納稅人在向其購進時,最多只能取得稅務代開的3%征收率的專用發票,抵扣率低,抵扣不完全,難以減輕稅收壓力。另外,交運企業在跨省營運時,省際間如加油、維修專用發票取得也存在困難,這也會減少可抵扣項目,增大稅收壓力。
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評價
(一)積極影響
1.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結構性減稅效應明顯。就交通運輸行業自身來看,“營改增”將以前不能抵扣的生產消耗、修理和固定資產購置等納入了抵扣范圍,打通了抵扣鏈條,消除了重復征稅,雖然短期內稅負有增有減,但隨著今年全面“營改增”的實施,抵扣范圍全面擴大,將帶來明顯減稅效應。對下游環節來講,“營改增”也擴大了他們抵扣范圍,如先前的物流輔助服務業等現代服務行業,下游企業購進服務后原營業稅不能進行抵扣,“營改增”后變為可以抵扣,在產業鏈上實現了減稅。再如小規模納稅人,其稅負普遍下降,支持了小型微利企業的發展。
2.優化市場競爭環境、促進交運行業發展。從產業發展角度看,“營改增”將不同類型納稅人置于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當中,推動了企業競爭模式轉變,由價格競爭逐步轉變為服務質量競爭,使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得到提升。由于交通運輸企業大都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其購買的固定資產可抵扣進項稅額,對鼓勵企業及時更新換代,對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新技術應用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推動社會專業化分工,提升整體市場效率。增值稅有利于消除因專業分工而引起的稅收障礙,可推動企業實行更專業的分工來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引導企業把自己的核心業務做大做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如自有運輸部門的集團企業,通過將運輸業務切割開來,注冊成立子公司、分公司,從而以購買來獲得運輸服務,達到整個企業增值稅環環抵扣的效果。在全面“營改增”后,各行業間、企業間的重復征稅將不復存在,必將更進一步提升社會專業化分工水平,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4.堵塞稅收征管漏洞,提升企業內控水平。“營改增”后,運輸發票低征高扣現象將成為歷史,從制度上堵塞了稅收征管漏洞,切斷了運輸企業違規開票的利益鏈條,防范和化解了稅務風險。另一方面,增值稅的征收也對交通運輸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企業加強內控,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5.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實現了賦稅公平。以營業額為課稅對象的營業稅在普遍征收上有余,縱向公平上不足,不同納稅能力的企業稅負相同,未考慮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加重了增加值低,效益較差企業的負擔,不利于其提質增效走出困境。“營改增”后,以增值額為課稅對象的增值稅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密切相關,經營狀況好,增值率高的企業稅負就較高,就多納稅;增值率低的企業稅負就較低,就少納稅,實現了稅收在賦稅能力上的公平。
(二)存在的問題
1.增值稅抵扣鏈條尚不完整。未全面“營改增”時,交通運輸企業的運輸成本中有很多項目不能進行抵扣,如占到運輸總成本很大一部分人員、路橋費、房租以及保險等;此外,“營改增”前企業投入的交通運輸設備沉淀成本高,更新周期長,“營改增”后造成了抵扣沉沒;另外,企業并不是所有能抵扣項目都能順利地獲得專用發票,其抵扣仍不充分。全面“營改增”后,這一現象將大為緩解,物化勞動將得到充分抵扣,但占相當比重的人力成本仍是推高稅負的重要因素。
2.稅負上升不利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營改增”的實施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沖擊不小,許多企業會用機器來代替人力勞動,對社會就業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諸如快遞、裝卸、配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稅負的提高會妨礙了企業進行一般納稅人認定,不利于其做大做強。
3.稅收征收管理難度加大。交通運輸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其稅負提價轉嫁可能性較小,加上交通運輸業稅率與物流輔助服務稅率相差近一倍,混業經營的物流企業很容易把業務人為劃定為稅率較低的物流輔助服務,加大了稅收管理難度。對于大多數個體經營者,掛靠、承租經營較為普遍,納稅人和實際經營者不一致,導致稅收征管上較為薄弱,甚至會出現征管遺漏現象。
四、加強交通運輸業稅收管理建議
(一)完善制度設計
1.減少增值稅稅率層級。現行增值稅率有17%、13%、11%、6%四檔基本稅率,加上3%的征收率和出口0%稅率,稅率層級過多,計算復雜,可考慮簡并基本稅率檔次,結合結構性減稅調整為13%(或11%)、6%兩檔。
2.降低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根據稅法規定,原增值稅納稅人營業額達到80萬(或100萬)以上應認定為一般納稅人,而“營改增”又確定了500萬的標準,不利于增加一般納稅人比例,也不利于公平稅負。對此應降低“營改增”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應擴大一般納稅人范圍,實現增值稅的全鏈條管理。
3.擴大進項稅額可抵扣范圍。加快全面“營改增”步伐,擴大抵扣廣度和深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將不能抵扣的項目降到最低。要根據各行業不同情況,對直接免稅等措施范圍進行嚴格的限制,多采用即征即退形式,既保障了增值稅鏈條完整性,又兼顧納稅人利益。
(二)強化稅收征管
1.加強政策宣傳,做好納稅輔導。要及時將稅收政策向納稅人做宣傳輔導,給納稅人的涉稅行為做正確細致的指引;要優化納稅服務,針對企業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納稅人順利實現轉型;要結合企業多樣涉稅需求,提供幫助和輔導,提高企業自我稅法遵從能力。
2.健全稅源分析,掌握企業情況。要對企業的收入構成、成本狀況、毛利率、資產狀況等指標進行跟蹤分析,關注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稅負變動,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情況。
3.強化監控核查,打擊違法行為。要對企業的進項稅發票、其他費用發票的來源、構成和合理性、合規性等情況進行抽查分析,督促企業完善內控機制,實現自我約束;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維護稅法剛性,提高稅法遵從度。
總體來看,交通運輸業“營改增”試點達到了預期政策效果,實現了結構性減稅,促進了行業發展,為全面“營改增”提供了重要借鑒。交通運輸業展現的積極效應是整個“營改增”的共有效應,存在問題大多是“營改增”不全面造成的暫時性問題,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進,稅制的不斷優化,這些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