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軍
摘要:所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對學生而言,寫作卻是件頭疼的事,作文課上常有學生愁眉苦臉,仿佛大難臨頭,為了應付“差事”,只好生搬硬套,胡編亂造。所以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點燃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火花”,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社會生活談一下自己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方面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寫作興趣;培養
培養寫作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寫作水平低,從本質上說就是寫作興趣喪失造成的,因此,語文課要傳授語文知識,也要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技能。如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發展思維,豐富寫作內容,把學到的寫作知識化為熟練技巧。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入手,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淺談幾點看法。
一、豐富生活,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有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川不息。”也就是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廣泛積累真實可靠的寫作素材。如:①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可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專題教育,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如為迎接“3月5日的雷鋒學習日”我設計了“讀英雄的書籍”、“講有關英雄的故事”唱“頌揚英雄的歌曲”等一系列主題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學閱讀,并認真作好記錄,人人講一個英雄的故事,力求做到脫離書本,聲情并茂,繪聲繪色。通過開展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也為學生對作文“有話可說”做了鋪墊。②實地考察參觀。學生對某些題材缺乏細致了解時,可指導學生到實地去參觀考察。比如,讓學生寫自己家鄉的美景,大多數學生卻寫不具體,寫不清楚。可見,他們平時對身邊的景物沒有留心觀察。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讓學生周末回家時再次觀察家鄉的美景,并布置學生回來后把家鄉的美景寫出來。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家鄉的花草樹木,逐個了解各種健身設施的名稱特點,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回來后,大多數同學都能寫出內容具體的好文章。在生活實踐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記下觀察的過程,若有一些心得體會也要及時記錄下來,這樣堅持久了,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就有事可寫了,就會抒發真實情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就會慢慢消除,寫作興趣自然就會提高。
二、注重閱讀,積累素材,遷移運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是學生積累知識,打好寫作基礎的重要環節。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寫作材料,“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土成山,集腋成裘。”要使學生養成細致地觀察,廣泛地閱讀,主動地積累的習慣。積累的途徑很多:一是選取適當的閱讀材料。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感興趣地認真研讀、欣賞,使學生得到知識的培養、藝術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二是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如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常用的諺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位生活,才會使生活中的語言積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得到永久儲存。三是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勤動筆往往會促進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提高思維質量。閱讀可以是一目十行,也可以是慢慢咀嚼,但不動腦不動筆則無所得,這就有必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包括摘錄好詞好句、編寫寫作提綱和寫讀后感。寫讀后感尤其有用,能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深思、融會貫通,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遷移到作文中去。在教學中,除了推薦與課文有關的名著外,我還向學生推薦時文精品和《讀者》、《意林》、《散文》、《青年文摘》等人文性較強的雜志。由于貼近生活,且富含哲理,學生也都非常喜歡看。課堂上,我經常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朗讀一些美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從中有所感悟和啟發,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充分利用假期、星期天等有限的時間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閱讀內容,甚至列出具體的書目,要求盡可能地寫出讀書筆記、閱讀提綱,以此培養他們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所以我還要求學生平時多練筆、多記日記,將獲得的課內外知識或某種感受,隨時隨地的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寫作水平。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政國事的評說,小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能夠受到如此之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三、 學生參評,提高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批改中,教師可根據這一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師評改為學生評改,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讓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互批互改,這樣寫的好的同學改寫差的作文,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寫的差的同學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寫作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批改前,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批改要求:通篇閱讀,找出不通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作文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確,注意要使用修改符號。學生通過親自參評,知道了作文中存在的優缺點,有利于調動他們寫作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就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要想寫好作文,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努力激化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從而達到諳熟門徑,讓那些貌似“老大難”的作文都成為“小兒科”。
參考文獻
[1] 梁中杰.現代基礎寫作學[J].《新課程標準》.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