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崔東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建設用地的開發進入快速增長模式,城市化發展與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矛盾正不斷加劇。該研究構建了阿克蘇地區城市化與建設用地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耦合協調度揭示城市化發展與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關系,為縮小城市化與建設用地的矛盾提供依據。結果表明:阿克蘇地區城市化發展與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水平較低,二者處于頡頏階段;阿克蘇地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滯后于城市化發展,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急需改善。
關鍵詞:城市化;建設用地;熵值法;耦合協調度
中圖分類號 F29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8-0008-03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 Aksu Area
Zhang Jing et al.
(College of Biologic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 835000,China;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Yining 83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showed fast-growing mode,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intnsified. Buil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Aksu Prefecture,the paper studied the coupling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Results as follows: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of Aksu prefecture level are relatively low,both of them are in antagonistic stage. Aksu Prefecture ahead of intensive construction land us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use was in urgent need of improvement.
Key words: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land;Entropy;Coordination degree of coupling
1 引言
城市化(也稱城鎮化、都市化)是指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鄉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過程[1]。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已成為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李松[2]利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土地綜合分值和城市發展綜合分值,再通過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衡量兩者的量化關系。劉浩[3]利用ArcGIS耦合協調發展度進行空間聚類分析,并以環渤海地區27市進行實證研究。
2 數據處理與指標體系構建
2.1 數據來源 城市化的數據來源于《新疆統計年鑒2004—2013》[4],建設用地的數據來源于阿克蘇地區國土資源局。
2.2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阿克蘇地區城市化的綜合評價指標是從人口城市化、經濟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社會城市化發展質量、空間城市化五個維度建立城市化評價指標,并量化處理各個評價指標,計算相應權重,并對城市化水平和建設用地利用水平進行評價。
2.3 計算指標權重 熵值法是用來度量隨機變量的不確定程度,熵值越大離散程度越大,則該熵值對應的指標的權重值越大。具體步驟[4]如下:
(1)評價指標綜合標準化。公式為:
[Pij=Xij/i=1nXij] (1)
式中:[Pij]為第i年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Xij]為評價指標的實際值,i=1,2,…,n。
(2)計算評價指標熵值。公式為:
[H(Xj)=-Ki=1nPijlnPij] (2)
式中:[H(Xj)]為第j項指標的熵值;k為調節系數,k=ln(n)。
(3)計算指標差異系數。公式為:
[hj=1-H(Xj)] (3)
(4)計算評價指標權重。公式為
[Wj=hj/i=1nhj] (4)
計算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2.4 建設用地利用與城市化發展水平 根據計算出的權重值與標準化后取得的指標值加權求和得到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化的發展水平,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1)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逐步上升,2004—2011年建設用地利用水平處于穩步上升的階段,2011—2013年地均GDP、地均固定資產投資都大幅度的上升,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快速上升。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的規模在不斷擴大。(2)城市化水平整體上呈遞增趨勢,城市化水平從2004年的0.05增加到到2013年的0.08,增長47%。人均GDP增加了26 215.52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占市區面積比例增長了21.41%,萬人擁有醫院床位數增長了98.22%。城市化各項指標呈正向增長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2.5 耦合協調度評價模型 城市化與土地利用的耦合度計算分析,計算公式如下[5]
[C=(U(X)*U(Y))/[U(X)+U(Y)]2] (5)
式中:C是城市化水平與建設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取值范圍是C∈[0,1],將耦合類型進行分類,如表2所示。
雖然耦合度能夠對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化的相互耦合程度進行評價,但對多個時間序列進行對比時不夠理想,因此在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基礎上構建協調模型。
[D=C*T] (6)
[T=aU(X)+bU(Y)] (7)
式中:D—協調度,D越大耦合協調發展水平越佳,D越小系統失調越厲害;T為土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化兩系統整體效益的評價指數,對于同一地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和城市化對城市的整體發展同等重要,所以a=b=0.5。
根據協調度不同,劃分為以下9個階段(見表3)。
3 耦合協調發展度分析
根據建設用地與城市化的耦合協調模型對阿克蘇地區2004—2013年城市化與建設用地的耦合協調度進行定量評價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4—2013年阿克蘇地區城市化與建設用地耦合度隨時間緩慢增長。2004年耦合度最低為0.437,2013年耦合度最高為0.499,增長了15.1%,但都屬于頡頏階段,建設用地利用和城市發展之間處于序列激發狀態。阿克蘇地區城市化與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耦合協調發展度耦合協調度在不斷上升,2004—2013年協調度指數,增長28.42%,協調度隨時間緩慢增長。
4 結論
(1)建設用地利用效益滯后于城市化發展,阿克蘇地區建設用地利用效益與城市化水平之間的耦合度較低,屬于頡頏階段。建設用地的發展潛力大,應當提高現有建設用地的利用度,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從而滿足城市化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
(2)阿克蘇地區城市化與建設用地的耦合協調發展度較低,以輕度失調為主。該地區城市化過于重視發展速度而輕視發展質量,致使兩者總體發展水平教低,耦合協調程度不高。因此,今后要在提高城市化和建設用地利用水平的同時,達到兩者耦合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豫芳,楊德剛,張小雷,等.天山北坡綠洲城市空間形態時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1(6):38-145.
[2]李松,張小雷,李壽山,等.新疆城市土地利用與城市發展和諧度及時空分異[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3).
[3]劉浩,張毅,鄭文升.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區域城市化的時空耦合協調發展評價——以環渤海地區城市為例[J].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
[4]劉慧佳,張敏,丁敬磊,等.基于熵值法的新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耦合協調度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2):333-338.
[5]古麗美合日·阿巴斯,阿里木江·卡斯木.新疆南疆地區城市化發展與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