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東
摘 要:隨著濫用抗生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無抗養殖的呼聲日益高漲,使得畜牧業不得不尋找抗生素替代物,大量的臨床生產實踐和科研實驗表明,微生態制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該文重點闡述了微生態制劑的概念、作用機理、應用現狀及研究展望,旨在為微生態制劑在畜牧業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畜禽養殖業;抗生素;應用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8-0097-02
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已有長達60多年的歷史,雖然其具有防治疾病、促進生長及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其在畜牧業中被長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導致了藥物殘留、耐藥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動物產品的質量和人們的食品安全[1]。為此,世界衛生組織于1981年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聯盟組織,其成員國遍布全球90多個國家,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立法禁用抗生素。2006年1月1日起,歐盟全面禁止食品動物使用抗生素促生長飼料添加劑,中國于2011年8月擬計劃全面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2]。為此,新一代安全、高效且無藥物殘留的抗生素替代品——微生態制劑應運而生。
1 微生態制劑簡介
微生態制劑是一種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進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物質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劑,其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能降低胃腸道pH值,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預防疾病,改善飼料品質,優化微生態環境的作用。蒙哈德等(1947)研究表明,在仔豬的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可促進仔豬生長。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態制劑與疫苗聯合使用可以起到協同的作用[3],這正符合綠色食品的要求。隨著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微生態制劑在未來的畜牧業中必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荷蘭、丹麥已大范圍使用微生態制劑,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瑞典、法國等國家也陸續使用微生態制劑[4-5]。
2 作用機理
2.1 維持動物消化道菌群微生態平衡 微生態制劑能影響機體中過度繁殖菌群的活性,改變機體消化道的內環境,從而調節消化道內菌群的組成。一般能定植在機體內益生菌多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將兼性厭氧的益生菌定植入機體消化道后可使機體內的氧化還原值下降,為體內固有的專性厭氧菌群創造一個適應的環境,使之大量繁殖,同時也抑制了病原菌的滋長。當體內氧氣極端減少時,那些兼性厭氧菌仍可存在或少量存活,一旦體內氧氣再次增多時它們又可大量繁殖消耗氧氣,為腸道內固有的厭氧菌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厭氧環境,保持腸道內微生態體系的平衡[6-7]。
2.2 激發非特異性免疫,增強機體免疫力 微生態制劑是良好的非特異性免疫激活劑,可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促使體液細胞產生抗體能力,增強宿主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表明,平衡的腸道微生態環境有助于免疫器官的形成,失衡的微生態導致免疫器官的形成受阻,最終使得機體免疫力下降[8]。
2.3 生物屏障作用 健康動物的腸道黏膜都存在一層微生物機體防御屏障,抵御外來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微生態制劑可以增強生物屏障的功能,競爭性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腸細胞壁上,同病原微生物爭奪有限的營養物質和生態位點,并將其驅出定植地點,從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達到保持動物機體健康的目的[9]。
3 微生態制劑在畜禽養殖業中的應用現狀
3.1 家禽的應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微生態制劑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提高飼料轉化率。Marcherter等用微生態制劑預防雛雞白痢結果表明:試驗組存活率高達95%左右,而空白對照組存活率僅有50%[10]。Wrren等(1987)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能激活腸道中的一些免疫反應。S.M.L.Kabir在肉雞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可顯著提高肉雞的抗體水平[11]。王克振等(1997)用微生態制劑防治雛雞白痢、球蟲、法氏囊等疾病效果顯著,育雛成活率達96%以上。倪永珍等(1996)報道,使用EM能提高肉雞增重和降低料肉比[12]。
3.2 豬的應用 大量的研究證實,微生態制劑可以預防豬群發病,提高仔豬的存活率,促進豬生長及飼料轉化率。王士長等用自行研究的益生素制劑飼喂母豬和仔豬,結果表明其可防治哺乳仔豬下痢,治愈率達90%以上[13]。鄭世山等報道,飼喂微生態制劑配合飼料,可將腸道疾病降低25個百分點,呼吸道疾病降低50個百分點。有研究表明,在35日齡斷奶豬的飼料中連續添加20d芽孢桿菌、糞鏈球菌等4株菌復合微生態制劑,可降低料肉比及減少疾病的發生。江蘇省六合縣玉帶鄉新村豬場(1998年)用復合益生素制劑連續飼喂斷奶仔豬20d,試驗組仔豬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增重率高出10個百分點[14]。
3.3 反芻動物的應用 微生態制劑在反芻動物中的使用可以增加微生物的發酵水平,提高反芻動物的生產性能。有研究表明,在犢牛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能降低腹瀉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并能提高飼料轉化率[15]。美國Alltech生物技術中心的研究表明,復合微生態制劑可提高乳牛的泌乳能力,提高產奶量[16-17]。
4 研究展望
近年來,微生態理論的迅猛發展和微生態制劑的研制開發應用,為解決飼料的安全性這一問題提供了路徑。近年來,微生態制劑在畜禽養殖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成功的應用,也在很多方面克服了抗生素帶來的種種弊端。然而,當前市場上的微生態制劑產品還相對比較單一,穩定性和貯存性能不佳,產品的效果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18-20]。但微生態制劑的開發和代替抗生素在畜禽養殖業中的廣泛應用已是大勢所趨,隨著人們對微生態制劑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會有更多新型高效、穩定的微生態制劑被研制出來。
參考文獻
[1]徐剛鐘,樂倫.微生態制劑在畜牧生產中的環保作用[J].飼料博覽,2005(8):13-15.
[2]刁其玉,屠焰,齊廣海.益生菌(素)的研究及其在飼料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2002,23(10):1-4.
[3]李研東,韓雪,王穎,等.動物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2008(2):22-24.
[4]Canibe N,Jensen BB.Fermented and non fermented liquid feed to growing pigs:Effect on aspects of gastrointestinal ecology and growth performance[J].J Anim Sci,2003(81):2019-2031.
[5]Scholtena RHJ,Van der CMC.Peet-Schweringa,et al.Fermented co-products and fermented compound diets for pigs:A review[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82):1-19.
[6]張日俊,萬孟明,潘淑,等.新型安全高效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益生康的作用機理研究[C]//第七屆全國飼料添加劑學術暨2002畜牧飼料交易會論文集.2002:142-152.
[7]周勤飛,王永才.動物胃腸微生態及其調控[J].家畜生態,2004,25(4):21-23.
[8]顧君華,王欣.國內外飼用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家禽,2003,25(6):14-15.
[9]熊德鑫.現代微生態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5-116
[10]Moro M H,Beran G W,Hoffman L J,et al.Effects of cold stress on the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of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swine[J].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1998,27(5):251-254.
[11]S.M.L.Kabir,M M Rahman,M B Rahman.The Dynamics of Probiotic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in Broil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04,3(5):361-364.
[12]李維炯,倪永珍.EM技術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6.
[13]王士長,徐菊芬.益生素的研究及應用[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1999,11(3):184-187.
[14]楊汝德,李武明,許燕濱.動物和人類的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其意義[J].微生物學雜志,1998,18(1):52-55.
[15]穆巍,閻宏,李靜,等.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及其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J].現代畜牧獸醫,2007(5):70-72.
[16]周勤飛,王永才.動物胃腸微生態及其調控[J].家畜生態,2004,25(4):21-23.
[17]周慶安,劉文剛,鄧留坤,等.動物微生態制劑及其應用[J].飼料博覽,2003(4):11-13.
[18]孫明梅,李洪龍.淺析動物微生態制劑[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6(2):60-61.
[19]李曉明,李楠,趙寶華.微生態制劑及其在水產領域中的應用[J].水利漁業,2008,28(3):1-3.
[20]張慶,李卓佳,陳康德,等.復合微生物對養殖水體生態因子的影響[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1999,8(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