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方 張柯 陳向陽 任建國
摘 要 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升華思想境界、強健身體素質、促進心理健康、豐富業余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作為高校第二課堂育人體系的重要載體,學生社團理應得到充分重視。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山書院學生社團的實際運作為例,探究了學生社團的功能及其作為第二課堂重要載體所發揮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 社團 載體 第二課堂 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81
Give full Play the Education Role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in College "Second Class"
MA Zongfang, ZHANG Ke, CHEN Xiangyang, REN Jianguo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student organizatio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sublimation ideological level, strong physique, promote mental health, enrich the amateur life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s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 important way to upgrade.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system, student organizations deserve ful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Nanshan College student societies for example, explores the functions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educational role played by the second clas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Key words association; carrier; second class; education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部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高等學校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就是人才,畢業生的成就是大學聲譽最重要的來源,因此,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一直以來都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正逐步顯現:綜合知識缺乏,學生被動接受,注重專業能力,而在社會實情認知、實踐能力鍛煉、優良人格塑造、協作精神培養、科創能力提升等方面十分匱乏。高校擴招后,也存在學生增加,教學資源不足等新情況和新問題,應積極開辟新的有效途徑,在這種復雜形勢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越來越得到重視。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在課內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程之外,由學生自愿組織、參加的各種有益活動的總稱,是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有效途徑。學生社團活動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應得到充分重視,發揮其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1 學生社團的功能
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根據高校社團的發展及其現狀,學生社團主要發揮以下幾個重要功能:
(1)拓寬德育載體,打造發展平臺。各高校社團成員一般來自不同院系,成員相互交叉重疊,一部分大學生同時參加兩個以上社團。由于社團成員廣,信息傳播對象多,速度快,在同學中更容易被接受,拓寬了德育的載體。
(2)填補德育空白,塑造課外能力。當前高校課堂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專業能力,缺乏對學生品格、課外能力的塑造和培養。隨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班級作為德育的載體必然會被逐漸削弱,新的德育載體將不斷涌現。通過社團活動,大學生親身體驗、自己動手,增強了感性認識,有利于培養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3)完善品格品質,促進心理健康。新時代,大學生面臨著事業、前途、婚戀等方面的心理困擾,影響了全面健康發展。社團活動是集體活動,它要求成員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熱心參與,講求集體榮譽。因此,大學生在參加社團活動中能培養良好品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4)培養復合能力,擴展鍛煉舞臺。社會需要集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在社團活動中,每個人既是領導者,又是組織者、參與者,鍛煉了復合能力。社團成員來自不同院系,優勢互補,理工科學生可以提高文學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文科學生可以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體育類社團活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培養了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5)增強實踐能力,激發愛國熱情。大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與社會工農接觸太少,對國情缺乏全面認識,而社團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大學生到不同地區進行行業調研、科技服務,幫助大學生認識國情,明確歷史責任,樹立正確觀念。
2 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高校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山書院為例
第二課堂是培養新一代復合型大學生的有效途徑,而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二課堂育人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近年來推行“書院——學院(學科)制”育人模式,重視學科之間交流與融合,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吸引學生參與,形成良好氛圍,提高綜合素質。下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山書院為例,探索學生社團作為第二課堂重要載體的育人作用。南山書院共轄社團94個,可分為思想政治類、科技創新類、文化藝術類、體育興趣類、公益實踐類、專業學科類等六大類別。
(1)思想政治類第二課堂,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思想素養的核心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依托班級、社團等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也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著力加強高校宣傳思想陣地管理。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思想陣地建設的必爭之地,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如:我校求是學會致力于研究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國家大事進行學習、研究和交流,并在廣大學生群體中進行宣傳,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深化其研判分析社會形勢的能力;清源學會致力于在大學生當中進行廉潔教育,通過定期的演講、學習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品質。
(2)科技創新類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大力倡導“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科技類社團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擔負著培養學生科技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責任。我校科技類社團組織各類活動,開創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大學生科技協會定期組織的“環保知識競賽”;IT服務隊舉辦的“rom包設計大賽”;PC時空計算機社舉辦的“視覺奇跡”平面設計大賽等都充分培養了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最為突出的特征是“創新”,社團科技活動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的主陣地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
(3)文化藝術類第二課堂,提升大學生人格修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校一向重視文藝活動在校園文化中的先鋒作用,因此,文化藝術類社團活動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融知識性、思想性、娛樂性、趣味性為一體,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唐華詩詞社組織的“國學經典誦讀”;縱橫辯論社舉辦的“模擬聯合國大會”; JDC街舞社舉辦的“舞動建大”街舞專場;雨拓民樂社組織的民族樂器教學;草堂書畫苑組織的“新生書法大賽”等,通過文化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人格修養。
(4)體育興趣類第二課堂,激發大學生體育精神。體育興趣類社團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應積極配合團中央等部門聯合開展的“三走”活動,寓教于樂,激發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團體協作、頑強拼搏精神,如:乒乓球協會舉辦的“玩轉乒乓比賽”;K8 臺球社舉辦的“來力杯”臺球比賽;飛揚羽協舉辦的“飛揚的羽毛球”趣味賽;FRS輪滑社組織的“輪滑趣味賽”,此外,還有校籃球隊、足球隊、排球隊、游泳隊、舞蹈隊等多支體育隊伍,定期訓練,參加國家級、省級以及高校之間的賽事等。通過大力發展體育興趣類社團,實現體育對校園文化的引領,讓體育運動在高校中蔚然成風。
(5)公益實踐類第二課堂,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實踐是創新的源泉,社會實踐類社團活動應作為第二課堂重要載體,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勤工助學、擇業就業等方面相結合,讓學生深入社會,感受社會。我校學生社團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如:創業愛心協會創辦的“舊物交易平臺”;熊寧愛心社組織的“愛心支教”、“圖書義賣”、“關愛殘障兒童”、“關愛農民工子女”;馨愿愛心社組織的“草堂營村義務支教”、“敬老院關愛老人”等一系列活動,都對塑造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積極的影響。
(6)專業學科類第二課堂,拓展大學生知識領域。在專業學習方面,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第一課堂是本、是根、是源,第二課堂是質、是莖、是流。沒有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第二課堂,第一課堂就會死氣沉沉、枯燥呆板。因此,我校基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效結合,實行專業學科類社團,邀請專業老師指導,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如:FreeTalk口語協會舉辦的“21天晨讀挑戰計劃”;探源歷史社舉辦的“歷史知識競答”比賽都在學校引起良好反響,這些活動均以學科專業為背景,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學生在課余時間有機會繼續深化專業知識的修養,更好地掌握學科航向,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勢,培養大學生專業素質。
3 結語
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群體的內生性要求多樣化的發展,新形勢的社會轉型也對高校培養模式提出了人才復合性的新要求。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學生社團能使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同時培養創造性思維,塑造品格,提高綜合能力。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社團的深刻內涵、組織形式、活動原則、目標要求,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社團作為高校第二課堂重要載體的巨大育人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社團,通過在內容、方法、功能上不斷創新,探索育人的新出路、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林建華.積極推進綜合改革 充分發揮大學創造潛力.中國高等教育,2015(19).
[2] 汪浩,馮英華,蹇鄂.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團的建設及引導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14(2).
[3] 于江.論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電子制作,2015(15).
[4] 聶揚.關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與教育問題的思考.現代閱讀,2013(11).
[5] 張存庫,田小平,陳梅,王小雪.基于第二課堂建設的大學生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中國高教研究,2007(10).
[6] 魏志淵,樓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課堂活動設計與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