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 董銀紅
摘 要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原因到底是創業者的特質還是商業模式的新穎,歷來眾說紛紜。本文首先探析企業家精神和商業模式的內涵,然后通過分析海底撈的案例,指出企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盈利方式,并且由于商業模式在不斷更新技術,所以商業模式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創企業的成功。最后,結合企業家精神的內涵,本文指出,商業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發揮。
關鍵詞 新創企業 商業模式 企業家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84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or Entrepreneurial Play?
LI Jin[1], DONG Yinhong[2]
Abstract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in the end is a novel trait or business model entrepreneurs,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Firstly,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ontent of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n by analyzing the case of sea fishing, noted the business model determines the way of corporate earnings, and because the business model decided to constantly updated technology, so to some extent, the success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 success of the new venture. Finally,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play entrepreneurial spirit.
Key words new ventures; business model; entrepreneurial spirit
1 企業家精神與商業模式
古典經濟學家薩伊指出,企業家才能是最重要的一種生產要素,正是這種要素把生產者、消費者和產品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一提法也是對亞當斯密關于勞動、土地、資本三種生產要素決定論的重要補充。企業家精神是企業能力的內在驅動力和外在表現。斯蒂文森(Stevenson)強調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管理方式,是一種追求機會的特質。從行為上講,企業家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需要承擔戰略制定、授信承諾、資源配置、溝通與激勵等功能。企業家精神并不是作為一種身份的固有特征,也不是具有一定管理職能的特征,而是擔負著對稀缺資源如資金、人力等方面進行合理化配置的作用,其最終的目的是讓企業長期經營達到一定的效果。熊彼特在研究創新形態時指出,創新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最本質內涵,是企業家區別于其他盈利組織行為人的特征。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不斷驅使著企業家提出新的想法,并基于這些新的想法對資源進行創造性的配置。從企業資源基礎論的角度來看,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稀缺資源,這種資源有助于組織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尋求市場機會、合理利用資源、創造消費者價值得到創新租金,最終達到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進。
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關于生產流程、經營方式、營銷手段的統稱,是企業利用自身資源選擇經營范圍、組織生產或服務、甄別用戶的全過程,是企業組織內部運營結構和外部要素相關聯的統稱。商業模式包含的實際內容與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與戰略管理理論不同,有其更加廣泛的內涵。商業模式的結構組成正是戰略管理理論中有關戰略結構的內容,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則是一種戰略變革。在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更能得到創新租金,具體體現在縮減成本、擴大消費群、變革營銷模式上。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的主要贏利點在于為用戶提供溢價產品或服務。但是,在人工成本不斷攀升、同類產品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下,企業利潤下滑至平均利潤率水平,造成整個行業的畸形發展。然而,在互聯網+時代,擁有潛在用戶,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就能帶來企業的聚積發展。騰訊公司的用戶上億,但是真正產生經濟交換的用戶可能不到10%,就是這種用戶接觸平臺的模式支撐了騰訊的快速發展。
2 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盈利模式:以海底撈為例
自由競爭市場理論告訴我們,在完全同質化的市場中,每個企業都收獲著非常低的利潤率,只要這個行業和產品利潤率達到一定程度,多數企業都會涌進來平攤這些利潤。所以,在那些比較傳統的行業里,新創企業的能力幾乎完全相同,激烈的競爭使得所有企業都在極為相似而且較低的盈利水平勉強生存。同質化的生產流程、經營方式和營銷手段在競爭市場下無法長期生存,只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在競爭中獲得核心競爭力。這其實說明商業模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新創企業能否盈利。
近年來的商業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道理。例如,“海底撈”是最近非常有名的一個餐飲企業。這家從四川簡陽靠賣麻辣燙起家的火鍋店用15年的時間發展成為銷售額達到近3億人民幣,近50家分店,晚餐平均翻臺3-5次(一般行業的2倍),平均等待時間為2個小時。這在餐飲行業尤其是火鍋界是非常罕見的現象。不少學者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跑到海底撈去實習、學習。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海底撈的“變態服務”成就了他的業績表現。海底撈給等待的客人擦皮鞋、美甲,給長發客人提供發圈、眼鏡布,在海底撈等待區等待的時候,熱心的服務人員會送上水果以及豆漿、檸檬水等飲料。此外,還提醒顧客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費IPAD上網沖浪。正是這種服務,使得顧客愿意在海底撈等待消費。
表面上看,是服務帶來了海底撈的盈利。但是問題是,表象的服務形式可以被其他公司復制,為什么其他的餐飲企業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海底撈的商業模式。海底撈的經營模式進行了三次成功剝離。(1)把后臺能干的工作從前臺剝離;(2)把機器能干的工作從人身上剝離;(3)把公司能干的事情從員工身上剝離。這三個剝離優化了餐飲行業的成本結構和服務效率。對于餐飲行業來說,產生價值的地方在營業面積而不是廚房,在一定的空間下,廚房面積相對越小,那么產生的利潤就越大。海底撈為了提升利潤率,將后臺的工作從前臺剝離,讓海底撈的廚房面積變成營業面積,讓員工從菜品的清洗與分揀中解脫出來專心服務,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成本減少,并且讓服務更加專業化。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海底撈通過三個剝離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利潤率的提升,將這些利潤的增量部分反饋給顧客和員工,讓員工、顧客、企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互動才是最本質的原因。
所以說,商業模式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盈利模式。一個新創企業在資金缺乏、行業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如果不僅僅是想獲得平均利潤的話,必須要創新自己的商業模式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3 企業家精神應該包含商業模式選擇的能力
傳統的企業家精神具有宗教色彩。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那部分人被認為是帶著罪惡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必須用一種虔誠的心態來贖罪,以便將來能夠和上帝進行交流。贖罪的心態和行為就是企業家精神。所以這種認識下的企業家精神包含著冒險、執著、追求極致的特征。在這些特征的指引下,企業家獵尋市場機會,并整合有利資源,目的就是要給消費者提供超額價值,而這部分的超額價值就是所謂的創新租金。這種特征,在從苦日子中走出來的中國60后、70后企業家身上非常明顯,但是顯然不能很好的解釋大學生創業活動。80后、90后的新生代,沒有遭受饑餓、窮困,所以很難有那種為了吃飯所展現出來的創業欲望,相反,更多的是一種成就動機在驅動著他們的行為。
創新租金的獲取是資源配置達到pareto改進的有力佐證。只有利用適合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才能使各種生產要素轉化為獲利的產品或服務。對于一個新創企業來說,其創始人的特征不可避免的在這個企業打上烙印,越是新銳行業的創始人,這種特征就越明顯。熊彼特認為,企業家要想獲得高于平均利潤率水平,必須對企業的經營行為實施破壞性創新。企業家在經濟活動中通過創新活動獲取利潤。這種經濟活動在技術擴散的情況下還能獲得超額利潤,其本身就說明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不需要更新技術,只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組織生產和服務,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很難短期內被競爭對手所效仿。新生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對信息的抽取和利用有著獨特的觀察,對互聯網時代的不對稱需求非常敏感,所以極易識別創業機會。這種創業機會本身很多就包含著非傳統意義下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價值只有當企業家通過組織資源才能以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將其轉化為利潤,得到體現。企業家由于自身成長的環境不同,面對的資源稟賦客觀條件不同,所以在創業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和意識特點是不同的。這就是企業家本身的異質性。這些異質性的特點構成了企業家精神的異質性,因為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本身就具有載體不可分離性。異質性的企業家精神必然帶來商業模式的異質性,從而推動了企業的發展。
變革商業模式是非常困難的,初創企業家在進行市場探索、經營、研發的過程中,通過轉換經營模式等方式獲得 “熊彼特租金”。大學生由于掌握了相應的技術和知識,更容易和互聯網時代進行結合,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所以也將會比一般創業者更容易成功。
4 結論與啟發
綜上所述,新創企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的盈利模式,也就決定了該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只有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和行業規律相吻合,才能取得初創企業異質性的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相互嵌套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不可能脫離企業家及其企業家行為而存在,是創新模式與資源整合的載體,通過它,企業家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新生代大學生面對的市場經濟條件更加開放,也更具有不確定性,只有通過對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才能適應行業的變化要求,才能從非理性、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 彼特·F·波特.創新與創業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 黃謙明.論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基于資源基礎觀的分析框架.改革與戰略,2009.8.
[2] 胡盛強.商業模式的結構探索與創新研究[D].東南大學,2007.
[3] 周方.POTON連鎖經營商業模式創新研究[D].蘭州大學,2009.
[4] 王基深.ABC公司商業模式變革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9.
[5] 王小華.透視中國鋁業——從財務報表到商業模式創新[D].廈門大學,2008.
[6] 王偉毅,李乾文.創業視角下的商業模式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27(11):32-39.
[7] 趙安琦.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動因與路徑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8] 楊其靜.企業家的企業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9] 薛紅志,張玉利.公司創業研究評述——國外創業研究新進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25(11):7-11.
[10] 周霞,王仁強,王健.企業家精神及其發展模式研究[J].濟南:山東農業大學 ? ?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3):52-56.
[11] 阿瑪爾.畢海德.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