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莉婷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50-02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是學校施工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這是一門總結性的課程。這門課旨在讓建筑專業的學生能編寫一般的施工組織設計,對某個工程在開工建設前進行總體規劃,以便于對工程進行合理的進度控制、投資控制、質量控制。通過多年的教學,我從中找出了一些規律,收獲一些教學體會。
一、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課時少,難以實現培養目標
為解決長期以來職校畢業生專業知識面過窄的問題,加深和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擴大專業知識面,以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對人才的需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各課程打破了原有的結構體系,建立了新的課程結構體系,應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和調整課程設置。施工組織與管理理論課時由原來的六十多學時壓縮為現在的四十學時,一方面,教師感到教學空間十分有限,內容太多,很難有發揮的余地;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課程內容原已顯得抽象繁雜,若再加上教師“趕課”的節奏,“滿堂灌”的風格,難免產生厭學的情緒。因而教學目的難以實現,更不用說達到培養目標。
(二)教學思想的偏差
一直以來,不管是領導還是教師,對實踐基地建設的認識不足,總是將實踐基地寄希望于工地,但施工單位對學生實習缺乏熱情。而老師對課程重視程度也不夠,認為學生畢業后,到工地工作一段時間就什么都會了,往往不愿意把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當成重點課程來建設。任課教師認為該領域的科研課題不容易出成果,不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學生對課堂教學也不重視,只期望到工地去參觀、實習,到了工地又是走馬觀花,不知道看什么,問什么,學什么。施工單位則希望畢業生來了就能獨立工作,不想花大力量去培訓。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教學的方法對策
(一)采用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適時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掌握所教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述施工平面圖設計的內容時,首先設問:施工平面圖上應表明哪些內容?其設計的原則和步驟有哪些?然后讓學生思考片刻并能舉例后回答。通過設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二)采用行動導向法
所謂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法的基本步驟是課前準備、下達任務、完成任務、展示學生作品。
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而這三項能力也正是企業對用人的要求,為了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供”“需”一致。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具體的方法: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學法等,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步驟和培養角度。我們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培養目標進行合理的選擇,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1.重視教學實習
為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教學過程中,安排一定時間的認識實習。針對建筑類型、結構形式、施工工藝等內容,組織參觀磚混、框架、框剪等多類公共建筑,以及單層、多層的工業建筑等。實習中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并讓工程設計師及工地技術人員參與認識實習環節,親身講解工程的設計、施工的詳情。學生通過參觀,一方面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看到了國家建設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激發了熱愛本專業的熱情。
2.重視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
教學中針對工程實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如結合墻體的細部構造處理,讓學生對校園內建筑出現的種種問題(滲漏水、裝飾層脫落等)進行調查,指導學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以及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最后寫成論文,作為申請第二課堂學分的依據?!督ㄖ┕そM織與管理》是建筑專業學生進行的綜合性的的學習課程,是將其所學的知識和建筑制圖、建筑材料等課程結合起來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學。要引導學生學會查閱一些設計資料和設計規范。只有如此教學,學生的實踐和創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素質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四)創新學生考核方式
教師應針對建筑施土組織與管理這門建筑類專業性強的骨干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上應有所突破,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又稱階段性考核,即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按培養計劃的要求分階段進行考核,該考核方式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平時學習松懈,期末緊張的狀態,實行課程學習考核制度,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和階段性學習成果,學生可根據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成績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地反思,及時針對學習方法做出正確的調整。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一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導工作,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