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艷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69-01
為了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去年我們以《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的策略研究》課題實驗為載體,實實在在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索,師生都品嘗到了“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快樂。
一、習慣培養堅持一個“恒”字
1.培養師生自主閱讀的習慣。閱讀時間的安排:利用每周固定的兩節語文課,由語文教師指導閱讀;節假日學生根據要求和個人喜好自覺自主閱讀;閱讀量的規定。每位學生每周讀一份報紙或一本雜志,每月讀一本好書,每學期讀兩本名著(包括寒暑假),每周記三次讀書筆記。
2.培養動筆整理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時及時勾畫并批注自己的心得體會。可以規定一下讀書筆記的格式、內容以及要求。格式應由日期、今日格言、今日積累(或今日練筆)、讀后感悟(紅筆寫出,不少于50字)四部分組成,摘抄內容可以序列安排:人物描寫片段、自然環境描寫片段、名著人物畫廊、親情友情師生情系列等等。
3.培養敢于表達善于傾聽的習慣。如堅持語文課前精彩一分鐘說話訓練,七年級講成語故事,說今日見聞;八年級講名人名言,評名著人物;九年級賞古詩佳句,談熱點時事;每天一名學生輪流進行,每位學生每期上臺兩次;要求大膽、大方、大聲,脫稿表達,并邀請別人對自己的表現做點評。經過幾次上臺鍛煉后,學生往臺上一站,信心滿滿、滔滔不絕,訓練有素。人人有機會展示,個個是語文小能手,既夯實語文基礎,又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二、內容選擇突出一個“巧”字
1.有序實施“一”“十”“百”計劃
所謂“一”:即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課外閱讀,每期圍繞課本單元主題,精選美文2-4篇,例如八年級上冊就圍繞長征之歌,愛國情懷,至愛親情,江山多嬌等六個主題,精心選擇,精品時文、美文補充進每個主題單元,以豐富單元主題閱讀的時代性,外延性。
所謂“十”:指每冊教材中精心選擇古今中外十個名家,讓學生對這些人物整體了解,從人物風采,思想性格,文學作品,藝術風格,代表名作等各個方面進行,推薦學生讀他們的作品,走進名家的文學世界,聆聽心聲,感悟人生。
所謂“百”:指每學期學生至少背誦一百句名言,名句,也根據每個單元主題搜集古今中外名句,讓學生熟讀成誦,豐富積累。
2.定期推薦必讀書籍篇目
將初中三年分為三個周期六個階段,向學生定期推薦必讀書目。如課標必讀十部,中國五部《西游記》《水滸傳》《繁星春水》《朝花夕拾》《駱駝祥子》;國外五部《魯賓遜漂流記》《童年》《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其他:《紅樓夢》《三國演義》《湯姆索亞歷險記》《愛的教育》《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
3.組合文本選點要準
按題材:如主題“感悟親情”,可以選擇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肖復興的《窗前的母親》、席慕蓉的《小紅門》、尤天晨《母愛是一根穿針線》;按體裁:如散文類《阿里山紀行》《鼎湖山聽泉》《林中小溪》;說明文類《死海不死》《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
三、方法指導落實一個“細”字
1.緊扣課本,教給閱讀方法。不同文體的文章,表達方式和性質、功能各不相同,因而閱讀方法也不盡相同。如學習魯迅《故鄉》,小說的三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可以按照速讀理情節——品讀賞人物——選讀析環境——思讀悟主旨進行閱讀,使冗長的課文變的重點突出,清晰明了。這樣以課本為范例,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2.主題閱讀,增強閱讀指導性。我校每周兩節閱讀課。主題閱讀研討課一般內容:圍繞主題積累名言名人小故事——借助名篇重點賞讀(如:惜時就選擇朱自清的《匆匆》)。名著賞析公開課,先規定學生一月時間閱讀指定的名著,摘抄相關回目、精彩片段、人物形象、讀后感悟等,在此基礎上,使用多媒體上名著賞析課。
3.讀寫結合,加強閱讀深度性。如群文閱讀汪國真教學設計,首先真誠的了解作者,接著深情的朗誦詩歌,然后深刻的感受情感,最后詩意地仿寫詩句。仿寫《感謝》這首小詩,在對人物抒情之中有一個“物”的出現,巧借這種“物”轉化成情感的載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意。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升華情感,歷練思維,學會閱讀,樂于表達,從而達到讀寫結合,讀中悟寫,讀中導寫,以讀促寫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