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芳
摘 要 多年的幼兒教育,總結了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性:1.幼兒園日常生活學習中對幼兒進行自主性的培養;2.組織幼兒集體教育活動時進行自主性的培養;3.把握幼兒紀律與培養自主性的度。
關鍵詞 自主性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78-01
幼兒園教育是良心教育,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做一名幼兒教師很容易,但是做好一名幼兒教師卻很難。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把握引領者這一角色的內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感覺到自主性的培養會讓孩子受益終生,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呢?
一、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對幼兒進行自主性的培養
我發現,在中國,對于大多數幼兒來說,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因此推廣幼兒生活技能計劃,包括針對幼兒的生活技能訓練,是幼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點在初入園的幼兒身上表現的最為明顯。
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都不會自己穿衣服,戶外活動前穿衣服總要老師代勞,這樣一來,既浪費時間又使幼兒養成了一種依賴性,不利于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使這些孩子自覺又輕松的學會這一基本技能呢?我嘗試過手把手的教他們,但效果不明顯,幼兒也很不情愿自主學習,于是我試著將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同時配有清楚的圖解,并把它作為專門的一節課去教授,在課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幼兒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時配以兒歌講解,如:“捉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執拗執拗上房子。”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親自跟著老師的指點和圖解的提示學習穿衣服,這樣就輕松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二、組織幼兒集體教育活動時進行自主性的培養
我國幼兒園教師及家長普遍對幼兒保護過度,這樣極大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空間,使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及創造力。3-6歲是人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給幼兒一個自由的天地,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自愿主動的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真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的做好聽老師講課,或讓幼兒一味的按照老師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樣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問、好動”,這分別來自于他們的四種心里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里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于是,我做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學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作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做簡單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區描述,比如:為小雞編歌詞必然要想到小雞怎樣叫。它有什么樣的代表性動作、獨特的本領等。我在認可他們自己創編成果的同時,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也稍作改動,這樣,一首由幼兒親自參與創編的歌詞內容就產生了:“小小雞,嘰嘰嘰,東跑西跑捉蟲子,嘰嘰嘰嘰嘰嘰。”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大的肯定了幼兒的成績,從而調動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幼兒不需要教師范唱就能跟上樂曲自由的演唱,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學習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
三、把握幼兒紀律與培養自主性的度
集體活動中,孩子才是活動的主體,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教師出于保護意識而不讓幼兒做這做那,這樣就不可能學會自我保護,也得不到自我鍛煉和體驗的機會。再有孩子稍遇到一點不明白的問題,老師們就義不容辭的出手相助。結果孩子不用動腦,無須思考就順利地解決了問題。試想孩子的難題都被老師率先解決了,孩子沒有思考的時間,沒有探索的機會,沒有戰勝困難的體驗,只能坐享其成,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接受者,那么,他的自主性、想象力、創造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何處培養呢?
當然,幼兒園生活也一定要有紀律,無紀律的集體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紀律約束的同時,給孩子創設一種輕松的生活和學習氛圍,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天地,不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為幼兒今后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