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蓉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87-01
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主要表現為人對語言有一種濃厚的興趣,并強烈地傾向于掌握語言魅力而喚起的美感體驗,或源于一堂趣味橫生的語文課,甚至可能源與對某位學識廣博、講課生動的語文老師的欽佩。尤其是對處于發育階段,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興趣更是他們從事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
一、優化課堂結構,培養學生興趣
1.渲染導語,培養語言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渲染導語,激起要學的欲望,培養語言情感。我在教學古詩詞時,往往是先介紹詩人,大肆宣揚詩人的著名與偉大,使學生對詩人感興趣,進而迫不及待地想學習他的詩文。如我在教學《示兒》一詩時,是這樣介紹陸游的“你們知道岳飛嗎?岳飛就是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他在抗金的戰場上與金狗浴血撕殺、至死不渝,他是用武力捍衛著祖國的領土、保衛著社國的人民。而還有一位大詩人,他生的第二年北宋就被金人滅亡了,北宋的皇帝逃到臨安(今杭州),后人稱‘南宋。他們在那里過著奢華的生活,對人們的疾苦全然不顧,但這位詩人卻時刻想著自己的祖國,時刻盼望著祖國的統一。為此,他寫下了九千多首詩,臨死還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他就是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你們想看看他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的遺囑嗎?”這樣,激起了學生對陸游的無限敬佩,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興趣也油然而升。
2.掀起課堂高潮
講課和寫文章一樣必須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平鋪直敘只會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據調查,人們聽課時的注意力,每隔10分鐘左右就會有所松弛,何況我們授課的對象是孩子,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要想讓他們認真聽課,必須在內容的興趣上下功夫,要不時地在課堂上掀起一個高潮。
3.指導好課內閱讀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生動形象、情趣盎然的社會科學,既不能把變成一種單純的語言“解剖課”只會遺詞造句、布局謀篇乃至修改潤色上下苦功,也不能“放鴨子”。一節語文課時間有限,課文大多篇幅較長,只有老師加強必要的點拔和適當的分析,學生才有正確體會,理解文章的含義,即使一首只有幾句話的古詩,如果缺乏必要的點拔和適當的分析,學生也是很難真正體會、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一詩,倘若學生不體會到詩人乘興而來,卻被置之門外的掃興,就很難讀出這種語氣,更無從體會看到出墻而來的紅杏時的興奮、喜悅。
二、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寫作興趣
1.記錄生活,課外練筆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接觸自然,深入生活,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景物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所以我要求我的學生走向田野、走向工廠、走向市場、走向工地,讓我們在平凡中發現不凡,在平淡中找出新奇,并讓他們以日記形式記下來,每周兩篇寫什么、怎樣寫、寫得長、寫得短全憑學生自由選擇和掌握。一件小事、一點感受皆可成練筆題材,而此舉確實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緒,深化作文興趣的有效方法。如一位同學星期天去工地,捕捉到了富人歧視民工的真實事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出了富人的丑惡嘴臉,表達了對民工的同情。我選出一些好的文章在課上會班讀,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的興奮,掀起了寫作浪潮。
2.“下水作文”,激發興趣
教師需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經常開展新奇有趣的教學活動。我時不時寫下水文與學生展開同題作文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當然,在進行此項訓練前,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確保自己所寫文章的質量,力求達到發表水平,給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影響,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方向。
3.課外閱讀,提高興趣
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才能培養閱讀興趣,進而培養寫作興趣:(1)形式新。利用班上圖書角、學校圖書館交換借閱,不貪多,少而精地有選擇地讀。(2)不流于形式。段、詞、句可以隨時摘錄下來,閑暇之余拿出來看看,這樣既不費時,又有收獲。還可以定期舉辦一次讀書筆記展覽,看誰抄的多,抄得美。(3)名著、佳作引導。課本中有一些名著的名段,我就趁機向學生推薦這本書,不過是兒童版的,我在教學《小抄寫員》之后,就向學生推薦了《愛的教育》,在教學《厄運中的海倫》之后,向學生推薦了《海倫·凱勒的自傳》等等,深受學生喜愛,也激發閱讀興趣,提高了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