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勝
【關鍵詞】 高中化學;分層次;自主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72—01
高中化學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根據學生個體化差異實行的有效教學方法,即以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實行因材施教,以全面促進學生的素質提升,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高中化學分層次自主合作學習教學進行探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以提高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如何實行合理有效的分層
1.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實行分層
將全部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為學習成績優秀,且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第二層為學習成績一般,且能掌握基礎化學知識的學生;第三層為學習成績較差,且無主動學習意識的學生。每個層次的分層條件為動態性,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觀察和考核后進行相應的調整。
2.根據層次制訂適宜的教學目標
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為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對化學課程形成一定的學習樂趣,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區別主要表現在知識重難點的掌握上,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反應類型、理解化合價升降以及相關概念、意義等,而第一層次的學生要求全面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外,還需要在理解化合價降價和電子轉移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和應用;而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則要求通過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簡單的化合價升降價和電子轉移,同時,還要了解其表示的概念和意義;而第三層次的學生,則要求理解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基本特性以及如何區分的方法。不同層次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也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來開展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壓力,還能幫助學生完成更為明確的學習任務,從而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自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
二、如何開展分層次自主合作學習
1.設計有趣的課堂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學好化學課程離不開興趣的引導和推動,基于此,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認知,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適當設計有趣的或者具有挑戰性意味的教學活動,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后,提高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而分層次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則更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幫助第三層次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交流能力。
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的教學活動設計中,由于這一章節內容中如化學鍵和離子化合物等部分的學習上,知識比較抽象,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組內角色扮演和組間競賽的學習活動,以活躍課堂氣氛。在理解離子鍵定義的基礎上,教師請學生根據自己列出的離子化合物,利用電子式來表示,同時,讓組內的學生扮演其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并到黑板上寫出自己扮演元素周圍的“?”和“×”,再與其他小組的學生比賽速度。通過這樣競爭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競爭力的目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2.提出有效的合作探究問題,提高整體的學習效果
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開展有效的實驗教學,需要教師引起足夠重視。而對于分層次自主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為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自主學習。學生在團結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第三層次學生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的意識,而對于第一和第二層次的學生而言,也能在相互合作和相互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
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4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的教學探究活動設計中,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前,教師需要結合以前知識向學生解釋什么是化學反應,以及反應與能量之間的關系,保證每一組的學生能夠在掌握充足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實驗探究,進而增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首先,教師從日常生活所見的化學反應作為課堂導入,請學生思考燃燒物品所發出的熱并產生強光,是放熱還是吸熱,干電池經反應后放出電能又是什么原理等,并請學生選擇一組實驗來完成,并在實驗結束后說明實驗的原理以及過程,實驗操作要有理有據,同時還要保證步驟的正確性。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