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摘 要:隨著農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要想進一步深化農業改革,就必須對現有的農業經濟結構進行審視和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通過對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難點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優化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的重點,提出調整優化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可操作性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6-0019-0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從2000年開始,中央經濟會議就將“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相比于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不再僅僅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結構層面,并且農業的工業化、機械化、自動化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形成了更加市場化的經濟結構。但是,從我國的平均農業發展水平來看,有許多基層農民依舊是以手工勞動為主,農業產品的經濟鏈仍然不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進一步深化農業經濟改革,必須對現有的農業經濟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優化。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須首先深入分析調整過程中存在的難點,找到合適的調整策略,切實地分析其可操作性,才能夠在改革中達到調整優化的目的。
一、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難點
1.小農經濟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除了制定相關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農民本身理解并配合改變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步促進農業工業化的發展。但是,我國許多基層農民深受過去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不敢相信更加市場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只敢采用傳統的農業經濟形式。許多基層農民由于受到狹隘的封建思想影響,對于國家有關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的政策不理解、不配合,守舊的思想觀念是影響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可操作性的重要阻礙。
2.知識水平和技術的缺乏。在我國,從事農業工作的人群大多數知識水平不高,許多年齡較大的農民基本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而青壯年的勞動力大多數也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義務教育水平,真正有知識、有水平的新一代勞動力則大多選擇了外出務工或者從事其他行業等,留在基層農業中的高素質人才并不多,因此導致基層農民大多缺乏現代市場經濟的知識,對于新的農業產業結構鏈了解不足。即使農民本身想要調整農業產業的經營體制,也很難找到正確的方法和路徑。比如說我國的一些大型農場或者農作物基地,由于擁有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人才,具有暢通的銷售渠道,因此能夠通過各種形式建立市場農業經濟結構,有效地改變了農業產品的經營體制。但是對于基層農民來說,知識水平和技術的缺乏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也找不到市場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工作。
3.固有的產業結構改革進展緩慢。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由于受到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影響一直保持在比較低效的階段,農業產品經濟大多是以農業產品本身的交易為主,農產品的檔次低、加工不足。以勞動力產業為基礎的產業結構形式既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更阻礙了經濟結構的優化。產業結構的改革受限于我國的基本產業結構和現代化水平發展,盡管近幾十年來已經不斷在進步,第一產業逐漸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發展穩定,第三產業逐漸上升,但是以平均水平來說仍然是以效益較低、技術含量低的第一、第二產業為主。產業結構的優化進程緩慢,也就阻礙了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二、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重點
通過分析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難點可以發現,要調整優化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必須把握以下幾個重點:第一,促進農業產品的轉型,未加工、低價工的農產品很難獲得較好的收益,并且難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發展途徑。因此必須先要促進農業產品的轉型,比如說將糧食轉化為肉、蛋、奶等加工產品以適應人們經濟水平提高的需求,高水平加工的農產品更容易加入到新的經濟結構中來。第二,要促進農(下轉28頁)(上接19頁)村人民基本知識水平的提高,從思想、市場經濟知識、生產技術等多個方面提升基層農民的科學素養。第三,繼續推進退耕還林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通過控制耕地紅線的方式促使農業經濟不斷轉型。
三、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可行性建議
1.加大相關政策扶持力度。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和支持,通過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供給能夠讓更多的農民加入到經濟結構優化的行列中來。比如說,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將糧食進行深加工并將其進行銷售,如果農民本身找不到好的銷售渠道和市場,政府可以自行組織或者與一些大的農產品企業合作,形成完整的銷售產業鏈。這樣,即使農民無法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水平和技術,也能夠調整農產品的銷售形式,將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逐步深入到基層來。
2.促進科學教育的普及。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是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也是解決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問題的根本措施。國家以及相應的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科學教育的普及工作,并且鼓勵更多高水平人才參與到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工作中來。尤其是對于基層農民的教育工作還要繼續加強,鼓勵農民進行學習進修,了解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相關知識,對于還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的勞動力群體來說,要盡可能地增加學習發展的機會。各級政府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指導機會,讓更多專家學者深入到基層進行農業經濟結構發展指導,幫助農民提高知識水平。
四、結語
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改革正在不斷發展,目前的農業經濟結構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阻礙了農民經濟水平的發展。但是,受到思想、知識水平、固有的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工作的推進十分困難,尤其是對于基層農業的調整來說可操作性較低,因此國家還應該繼續加大相應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科學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斷對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力水平進行優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才能夠逐步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