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達斡爾族的民間歌曲歷史悠久、題材廣泛、數量眾多,它集中地反映了達斡爾族人民的情感、性格與審美情趣。本文記述了著名達斡爾族民族音樂學家楊士清先生學習達斡爾族民歌的經歷,同時對達斡爾族民歌的演唱風格、旋律特征加以闡述。
關鍵詞:達斡爾族 楊士清 民歌
民族音樂學家楊士清,又名畢力揚.士清,達斡爾族,曾任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音樂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等。1958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幾十年來,他從事音樂實踐與研究工作,編著了達斡爾族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并撰寫了《“白山黑水”間諸游牧漁獵民族傳統民歌之比較研究》、《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族傳統民歌體裁形式的比較》等多篇達斡爾族民歌及北方民族音樂研究文章。現今81歲高齡的楊士清先生仍為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殫精竭慮,他注重對民族音樂傳承人才的培養,并提出了對達斡爾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堅持“認準源頭、遵循主流、變化發展、不離其宗”的觀點。
楊士清老師是在全國音樂理論界很有聲望的民族音樂學家,在他近六十年的音樂生涯中,可謂碩果累累,成績斐然,特別是對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理論研究頗有建樹。正是楊士清老師帶我走上了達斡爾族民歌演唱和音樂研究的道路,也是他讓我堅定了為達斡爾族音樂傳承進行探索和實踐的決心。
當我在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就讀的時候,因為地域的關系偶然聽到過幾首達斡爾族民歌,當時達斡爾族民歌那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韻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學畢業以后在齊齊哈爾市藝術團做獨唱演員,又有幸看到達斡爾族原生態的歌舞表演,那時而優美委婉時而粗獷奔放,伴隨各種呼號和對打的表演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正是源于對達斡爾族音樂的這份興趣,碩士畢業的時候我選擇了研究與達斡爾族音樂文化相關的課題,我走訪了一些達斡爾族音樂人,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朋友送我的楊士清老師主編的《達斡爾族民歌集(.黑龍江卷)》成了我學習、了解達斡爾民歌的寶貴資料。為了總結達斡爾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我反復演唱《達斡爾族民歌集》中的歌曲,特別是一些學術論文和相關著作中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達斡爾族民歌。因為我不懂達斡爾族語言,用漢語演唱總是覺得和多年前聽到的感覺相差甚遠。2012年的冬天,我所在的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要申報一個國家級社會科學項目聘請楊士清老師做顧問,當我得知學院安排我做院方的聯絡員和項目材料執筆的時候,心里不由得感到莫名的興奮,因為我終于可以有機會真正結識這位讓我崇敬已久的民族音樂學家。那一天我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見到了楊老師,見到了那位腦子里裝滿了達斡爾族民歌和故事的老人。就是那一次的見面讓我萌生了學習用達斡爾族語言演唱達斡爾族民歌的想法并學會了由楊士清老師根據達斡爾族傳統民歌《美露列》和《搖籃曲》的旋律改編的《瑟波金》。楊老師告訴我,瑟波金是高興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賞心悅目”,歌詞的大意是:昂頭奔跑的野獸哦(美露咧),稠李子樹林中心歡暢(美露咧)。低著頭慢步跑的野獸哦(美露咧),柏樹林木中無惆悵(美露咧)。蹦著高撒歡的野獸哦(美露咧),蒼松密林中心花放(美露咧)。聽著楊老師的演唱,我真正領會了達斡爾族民歌“長音慢顫”的獨特演唱風格,理解了達斡爾族民歌中襯詞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了達斡爾族民歌歌詞“諧聲”的藝術特點。記得學習這首民歌的第二天我就大膽的在楊老師、何文鈞老師和高春梅博士面前演唱,雖然無論咬字發音還是風格把握都相差很遠,而且我模仿的慢顫音怎么聽都是憂傷而不是怡然自得的感覺,但楊老師還是非常高興的鼓勵了我。后來楊老師又反復的教我讀歌詞、唱旋律、講風格,而我回家以后也反復聽楊老師的演唱錄音,并仔細揣摩和理解,逐漸領會了歌曲的韻味和意境。正是楊老師耐心的講解和嚴格的要求,才使我能夠一首一首的學下去并在日后的演唱中獲得達斡爾族同胞的認可和接受。
楊老師除了教我學習民歌演唱,還鼓勵我參加達斡爾族的民俗活動和學術活動。2013年5月在楊老師的支持下我參加了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北京達斡爾學會、達斡爾網站、北京達斡爾教育促進會協辦的“四方言區達斡爾族傳統歌舞展演暨達斡爾族傳統歌舞藝術研討會”。有幸與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處副處長張天彤博士、達斡爾族著名歌唱演員敖麗芳、何麗霞等人合作共同演唱楊士清老師改編的達斡爾族民歌《瑟波金》和《新媳婦回娘家》,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就是那一次在北京,我向楊老師表達了將來想舉辦達斡爾族歌曲演唱會的想法,他聽了以后明確表達了支持的態度: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很有創新意義的好事。我知道,這就意味著我學習達斡爾族民歌演唱的道路必須堅持不斷地走下去。
2014年8月12日,適逢黑龍江省達斡爾族研究會換屆之際,由黑龍江省達斡爾族研究會、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學會、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聯合主辦的“朱艷彬達斡爾族歌曲獨唱音樂會”在齊齊哈爾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了。來自北京、黑龍江、內蒙古、新疆以及呼和浩特、海拉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省、市、自治旗達斡爾族學會的領導和代表近三百人觀看了這場演出。我曾任專業獨唱演員十余年,在齊齊哈爾大學也一直沒有離開專業演唱的舞臺,我從未如此的緊張和不安,因為我即將面對各地達斡爾族同胞用達斡爾族語言演唱達斡爾族的民歌,他們會懷著什么樣的心態來看這場演出?我的咬字發音他們是否能夠聽懂?我能否準確把握達斡爾族民歌的風格而得到他們的認可?我就是在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準備著音樂會,也是在這樣忐忑不安的狀態下走上了演播廳舞臺,我努力的通過自己的聲音、表情、肢體語言來表達歌曲的意境。當我演唱《心上人》的時候,想象自己就是那個站在嫩江邊上盼望心上人蕩著漁舟出現在江面的達斡爾族少女;當我唱起《新媳婦回娘家》的時候,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坐在勒勒車上心花怒放的新媳婦;而當我唱起《阿拉坦尼波熱》的時候,又仿佛就是那個對即將出嫁的女兒依依不舍、千叮嚀萬囑咐的達斡爾族母親……
音樂會結束了,但是它帶給我的那份溫暖和感動一直縈繞著我,我為歌中達斡爾族人民樸實的情感所感動;為達斡爾族楊優臣、何文鈞等前輩對我的關心愛護而感動;為黑龍江省達斡爾族研究會吳煥軍、高春梅等新任領導為舉辦音樂會所做的努力而感動;為鄂忠群、訥榮芳等達斡爾族音樂人對我的幫助而感動;為中國音樂學院張天彤博士對達斡爾族音樂文化孜孜不倦的研究和音樂會上精彩的主持、講解而感動;為達斡爾族同胞對我演唱的熱情鼓勵和坦誠評價而感動。在音樂會上,我與來自不同地區的達斡爾族歌唱演員和民間歌手同臺演出,我們共同演唱《達斡爾族愛們的歌聲》,在合作中增進了友誼,升華了情感。這場音樂會令我終身難忘,因為它不僅是我學習達斡爾族民歌演唱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是讓更多人了解達斡爾族音樂文化的一個大膽的嘗試。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楊士清老師想通過一個漢族學者舉辦達斡爾族歌曲演唱會這樣一個形式和舉動來激勵達斡爾族青年學習達斡爾族音樂和弘揚達斡爾族文化的良苦用心。
民歌在生產生活中產生,是反映一個民族歷史的鏡子,要想唱好一個民族的民歌,不僅要唱準旋律和歌詞,還要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要走進這個民族的精神世界,這是我學習達斡爾族民歌的感悟,更是楊士清老師對我的期望和要求。所以我在學唱達斡爾族歌曲的時候會讀一些歷史文化的書籍,當然也少不了聽楊老師講小時候的故事,看他寫的關于達斡爾族民歌的文章。讀著楊老師文章中“叔叔”的故事,我仿佛回到了狩獵時代,仿佛跟著他的叔叔一起放飛獵鷹走進山林;讀著“我和舅舅”的故事,又似乎自己已經和村民一起圍坐在有蔓子炕人家的大炕上聽舅舅唱起那古老的歌謠,看婦女們跳起優美的哈庫麥勒舞蹈……
楊士清老師不僅堅持達斡爾族及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而且還擔任哈爾濱師范大學和齊齊哈爾大學的特聘教授,是他通過脈絡清晰、聲情并茂的講座,使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的師生了解了達斡爾族的歷史和哈庫麥勒舞蹈的本體特征;也是他通過悉心的指導,讓曾經對音樂的一無所知的哈爾濱師范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班的達斡爾族孩子們勇敢的走上舞臺展現達斡爾族民歌的藝術魅力。
2015年5月14日,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辦的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班達斡爾族傳統歌舞與說唱藝術專業學生匯報演出和專題學術講座”活動是一次傾注了著楊士清老師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參加這場演出的除了傳承班的學生,還有來自達斡爾族其他地區的民族歌唱演員和民間歌手,而我作為楊士清老師的學生也有幸參加了演出并演唱了兩首歌曲。節目的精心選擇和和張天彤博士的精彩講解使音樂會更具學術性,而從演員的安排上,則能看出楊士清老師對達斡爾族歌舞藝術傳承的期望和對達斡爾族音樂文化傳承模式的思考。在《論“非遺”項目“三點一線”式的保護規則——以保護國家級名錄達斡爾族“哈庫麥勒”歌舞和“烏欽”說唱藝術為例》學術講座上,楊士清老師以達斡爾族“哈庫麥勒”歌舞和“烏欽”說唱藝術為例,從民族傳統繁榮、名錄傳承與發展、整理改編和創作幾個方面論述了“非遺”項目“三點一線”式的保護規則,楊士清老師的論述為“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對“非遺”保護工作者、研究者、創作者、傳承者提出了新課題,相信他的話一定會深深地觸動我們每一個熱愛達斡爾族音樂人的心靈,而作為高校聲樂教師的我,更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將達斡爾族優秀的民歌、優秀的音樂文化融入在課堂之中,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校傳承做出努力和探索。我衷心的希望達斡爾族的歷史文化能夠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更希望達斡爾族民歌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煥發出新的光彩。
一個人最幸福和幸運的事是有奮斗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楊士清老師是我學習斡爾族音樂文化難得的老師,更是令我無限尊重和敬仰的人生導師。現今81歲的他,仍然積極參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工作,經常應邀參加全國性的學術會議,長年往返于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為北方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殫精竭慮。楊士清老師對生活的樂觀、對學術研究的一絲不茍,對傳承人的關心和培養,對本民族的大愛無私之心都令我深深的感動。我一定會在學習研究達斡爾音樂的道路上堅持不懈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