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
摘 要:借助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對我國15家上市商業銀行2011—2014年的利率風險管理情況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商業銀行主動積極地調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提升了各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商業銀行中長期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城市商業銀行更為嚴重;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龐大,對缺口調整的靈活性較差,因此對利率風險的管理更為困難。
關鍵詞: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6-0059-04
一、引言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以此為起點,我國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近兩年不斷被推進。2013年7月20日,央行決定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利率競爭壓力使我國商業銀行利差進一步減少,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隨之加大。
同時,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貨幣政策工具,中國人民銀行會經常性地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基準利率,由此帶來的利率波動使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利率風險正逐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而利率風險管理也逐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問題引起了我國學者的廣泛關注。李春紅(2012)對我國14家上市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調整情況展開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大規模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不如中小規模商業銀行;嚴太華(2012)以城市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測算其利率敏感性并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資金缺口和利率變動顯著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勢在必行;范海英(2012)認為,我國商業銀行應運用利率風險缺口、利率互換等利率風險管理方法來應對各種利率風險;朱霞(2010)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進行了識別和度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利率風險管理方法;謝曉雪(2012)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技術落后、資金定價水平低、金融創新產品運用不足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利率風險管理實證分析
(一)模型的選擇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度量的模型主要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久期模型、VaR模型以及動態模擬模型。從成本效益均衡的角度來看,動態模擬模型的成本最高,其次是VaR模型,久期模型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成本相對較低。從適用性的角度看,動態模擬模型和VaR模型對數據的要求非常高,處理分析過程復雜,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基礎數據和技術還不能充分滿足要求;久期模型的數據要求和操作分析相對簡單,但該模型需要計算檢驗折現率,這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仍有一定難度(李百吉,2009)。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度量仍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為主。
(二)數據的選取
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我國商業銀行中的15家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本研究取樣年份為2011—2014年,數據主要來源于各銀行定期披露的年度報告。
(三)實證分析
1.國有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分析。2011—2014年間,短期,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始終保持短期利率敏感性正缺口,而農業銀行則始終處于負缺口,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在前三年保持著負缺口,但在2014年均成功轉為正缺口;中長期,除了交通銀行2012年為利率敏感性負缺口外,其他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均為正缺口。
從缺口率來看,這五家銀行的短期缺口率均低于長期缺口率,總體的波動不大。2012—2014年的缺口率相較于2011年均有所下降,表明5家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從短期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來看,這5家銀行的短期偏離度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而中長期偏離度則比短期高得多。最明顯的是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均出現了大于1的偏離度,表明這兩家銀行的中長期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存在用短期借款支持中長期貸款的問題,這會給銀行帶來中長期利率走低的風險。
2.股份制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分析。2012年,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短期利率敏感性缺口均有明顯的增加,中信銀行有小幅的增加。2013年處于降息周期,短期,除中信銀行以外,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均降低利率敏感性缺口。中長期,只有中信銀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為負值,偏離度指標也為負值,在降息周期下,這兩項指標為負能夠提升銀行效益。
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缺口率都處于較低的水平,且每年的變動不大,表明各家銀行總資產對缺口風險的承受壓力較小。
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長期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普遍高于短期。2011年,民生銀行的偏離度大于1,但在接下來的三年,其偏離度持續下降,表明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得到不斷加強。而華夏銀行的偏離度卻始終大于1,與其余五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偏離度共同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表明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存在較為嚴重的中長期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問題。
3.城市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分析。2012年,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的短期負缺口有所擴大,缺口率也隨之上升,表明這兩家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有所下降。中長期,雖然3家城市商業銀行均為正缺口,但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很高。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偏離度相對于2011年略有下降,北京銀行則升高,表明北京銀行未進行有效的中長期資產負債管理。2013—2014年,城市商業銀行的中長期正缺口不斷擴大,偏離度指標較高。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的偏離度指標持續上升,南京銀行的偏離度在2014年甚至超過了2。缺口率的變動與偏離度保持一致,也呈現持續走高的趨勢。這三項指標的變動表明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下降,中長期資產負債結構嚴重不合理,總資產對缺口風險的承受壓力較大,銀行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
4.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對比分析。短期,農業銀行、華夏銀行和3家城市商業銀行連續四年為負缺口,在升息周期情況下,凈利息收入會減少;在可靈活調整的短期缺口管理中,大部分上市商業銀行的調整是積極的、正確的;城市商業銀行的短期缺口率和偏離度明顯小于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但在中長期這兩項指標的差別不大,表明城市商業銀行短期利率風險管理狀況相對較好。
在對缺口的調整上,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顯得更為靈活。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遠大于其他商業銀行,因此利率敏感性缺口也遠大于其他商業銀行,導致其在缺口調整的靈活性上失去了優勢,這就意味著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更大。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中長期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普遍偏高,即存在中長期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城市商業銀行相對更為嚴重,長期來看可能會使其面臨更大的利率風險。
綜合來看,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總量情況,利率敏感性缺口始終保持著正缺口,缺口率維持在較低水平(0.03~0.8),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均為正值,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0.03~0.1)。但對大部分上市商業銀行來說,這是中長期正缺口被短期負缺口沖抵后的結果。
三、結論與建議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為規避利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不斷地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主動積極的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同時也提升了各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具體表現為:各家銀行在不同的利息周期順勢采取相應的利率風險管理方法,在穩定期根據合理的預期采取積極主動的資產負債管理策略;各家銀行總資產對風險缺口的承受壓力較小。
盡管如此,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自身存在局限性,導致商業銀行通過該模型只能度量重新定價風險,可能忽視期權性風險和基本點風險,使銀行依然留有一定的利率風險。第二,商業銀行的中長期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離度偏高,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城市商業銀行更為嚴重,利率風險會因此加大。第三,不同規模的商業銀行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有所不同,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難度高于股份制及城市商業銀行,主要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龐大,結構僵化,對缺口調整的靈活性較差。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商業銀行應加強基礎數據的收集與管理,進一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運用更為準確的利率風險度量模型,對利率風險進行更為有效的控制。第二,商業銀行應發展資產證券化等表外業務或中間業務,加快銀行資產的現金回流,從而降低當前長短期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所帶來的利率風險。第三,國有商業銀行可通過運用利率衍生工具和其他金融創新產品進行更為有效的風險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