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琪
摘 要: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眾多與設計相關的優秀古代著作中,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借鑒的設計思想與設計理念,它們對現代包裝設計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設計者解決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所遇到與存在的一些問題,使中國的包裝設計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實用;節用創新;簡約自然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包裝設計在商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包裝設計的優異程度在體現著商品的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的同時,也側面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是,在包裝設計逐漸發展、創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過度包裝、包裝設計的互相抄襲等。這種設計的不良行為可以說是對現有資源、人力、金錢的一種浪費,它的盛行將會擾亂甚至阻礙整個設計行業的正常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縱觀歷史我們不難從中找到許多文人雅士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中所蘊含的哲理以及所闡釋的思想令世人受益匪淺,其中也不乏具有很多對現代包裝設計具有指導意義的思想理念,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
1 注重設計的實用功能
“實用”是我國古代設計思想中的一項基本準則。古人認為設計可以簡約質樸,沒有華麗繁復的裝飾,有時甚至可以顯得有些“愚笨”,但是設計一定要實用。如《長物志》中寫到“古人制幾塌,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一平,無不便適。……今人制作,徒取雕繪文飾,以悅俗眼,而古制蕩然,令人慨嘆實深”。“古人制具尚用,不惜所費,故制作極備,非若后人茍且。”表明古人在造物時為了追求最大的實用性,并不在乎為此的花費。可是今人只顧追求“雕繪文飾,以悅俗眼”,這些華麗而毫無實際意義的裝飾,完全忽略了“實用”這一設計的基本準則。
包裝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就是對內裝物的形態和性質進行保護,因為產品從生產廠家最后到消費者手中,其間要經過多次的裝卸與運輸,如果設計者設計出來的包裝連這點最起碼的“實用”功能也不具備,而只是單單注重表面的裝飾,對產品沒有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那么完全可以說該包裝是一個失敗的設計作品。
在當今的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講求“實惠”的購買原則可以說是商品實用價值的一種體現。他們追求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喜愛物美價廉的商品。所以,在進行包裝設計時,設計者就要考慮到商品包裝所體現出的商品的實用價值,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增加商品的銷售量,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利潤。
2 注重設計的節用與創新
“節用”一直是中國傳統設計中所不斷強調的一個設計因素。在《墨子·節用篇》中,墨子認為“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和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暖,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為身服。此非云益暖之情也。……夫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以告誡國家的君主在建造宮室,制作衣服時要注重節儉,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奢華之舉,不去做勞民傷財的事情,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戴,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以此強調了“節用”的重要性。
但是“節用”并不是反對設計的創新,強調創新也是中國傳統設計的一個重要設計理念。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崇儉樸,即王公大人,亦當以此為尚。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熳。凡人止好富麗者,非好富麗,因其不能創異標新,舍富麗無所見長,只得以此塞責。譬如人有新衣二件,試令兩人服之一則雅素而新奇,一則輝煌而平易,觀者之目,注在平易乎?在新奇乎?錦繡綺羅,誰不知貴,亦誰不見之?縞衣互裳,其制略新,則為眾目所射,以其未嘗睹也。”其中就以兩件衣服為例,強調了匠心獨具和別具一格的重要性。“雅素而新奇”的,雖然其材質簡樸,但是卻因為其設計上的創新而顯得與眾不同,使其能夠吸引人的眼球。然而“輝煌而平易”的,只是選用了昂貴、華麗的材質,在設計方面卻形式平平,結果正如文中所寫“錦繡綺羅,誰不知貴,亦誰不見之?”,所以沒有創新的設計,很難吸引人們的注意,得到人們的認可與稱贊。
盡管這種節用與創新并重的思想屬于我國傳統設計,但是對于現代設計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們要善于從古法中尋求變法、推陳出新。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再加上工業化進程中所造成的各種污染,導致我國各方面的能源、資源都比較緊缺,這就要求在設計時要注重“節用”,并且在材料選用方面,盡量選取環保材質,以降低環境污染。隨著自選超級市場的出現,商品大多數是按照類別被擺放在貨架上面的,在沒有推銷人員的情況下,商品的包裝可以說是“無聲的推銷員”,商品要靠自身的包裝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這時,包裝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個性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日本的“無印良品”可以說是節用與創新并用的良好典范。它在包裝設計方面追求極簡,包裝材質多為透明,盡量使消費者能夠看到商品本身,感受到商品的品質,十分具有自己的個性。
3 注重簡約與自然
刪繁去奢是我國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種設計思想。《考工記》中“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它把“天時”、“地氣”、“材美”、“工巧”作為造物的四個基本條件,表明了順應自然與人工相融合的重要性,強調在設計中應簡約,順應自然,不應過分追求外在的、人為附加的精雕細繪與繁復裝飾,要盡量保留、順應材料的自然美與本來特征,順應事物的本質,不去損害其本質。
回顧歷史,古代勞動人民十分善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天然包裝材料,如木、藤、草、葉等。以粽子為例,其就是利用箬葉這種源自自然界的天然材質,包裹糯米形成三角形,再用細線捆扎,不僅外形十分美觀,并且在食用時口齒之間也留有淡淡的箬葉清香。過去常用來打酒使用的酒葫蘆,漁民打魚時用來盛放魚的竹簍等,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
近些年來,設計領域出現了過于追求華麗、繁復,十分浪費財力、人力等資源的一種包裝形式——過度包裝。它在包裝上面的耗費比商品本身還要昂貴許多,使消費者感到商家不是在賣商品,而是在賣包裝。過度包裝不僅是對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而且它也是現實社會中一些不良風氣的側面寫照。所以,我們要制約過度包裝的發展,堅決抵制這種華而不實、鋪張浪費的設計,多向古代勞動人民學習,崇尚自然與簡約。
4 結語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過“人謂變俗為雅,猶之點鐵成金,惟具山林經濟者能此,烏可責之一切?予曰:壘雪成獅,伐竹為馬,三盡童子皆優為之,豈童子亦抱經濟乎?有耳目即有聰明,有心思即有智巧,但苦自畫為愚,未嘗竭思窮慮以試之耳。”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多花費一些心思在設計的細節方面,堅持設計的“實用”、“簡約”、“順應自然”等設計原則,勇于不斷嘗試,那么就一定能使設計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漁.閑情偶寄[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2] 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