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考工記》記載了我國漢代以前的工藝思想和器物制度,被稱為“先秦百工技藝之書”。研究《考工記》中的工藝技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具有理論基礎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 《考工記》;工藝;現代設計
1 《考工記》的簡介
從《考工記》的內容來看,所記主要為百工之事以及百工之“法”。百工,為六職之一,《考工記》開篇即寫道:“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傲殹保粸椤白摰馈钡奶熳印⑼豕?、諸侯一類的統治者,他們是“圣人”,是創作者,是道的把握者、規矩的制定者;二是“作而行之”的士大夫,即管理者,行使“分職”、“治職”、“教職”;第三即是“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的百工,“五材”指木、金、皮、玉、土,“五材各有工”,如木工就包括了輪、輿、舟、弓、廬、匠、車、梓、楖、矢十種。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大變革的重要歷史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科學技術,在這個時代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手工業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藝更為純熟;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工藝。分工也更加精細,《考工記》就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等等記載,表明在每一專業之中,還細化出不同的工種。這時,春秋以前的“工商食官”格局已經打破,除了官府手工業外,又出現了許多私營的個體手工業。由于社會大變革的深化,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開始普及于民間,于是“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許多士大夫都比較重視實踐,關心社會的進步和生產技術的發展,魯班、墨翟、李冰等一些杰出的學者、技術發明家便應運而生。他們把中華文化與科學技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科學設計,使許多工藝技術得以改進和提高,從而使社會生產力獲得巨大發展。[1]
從《考工記》的內容和文字表述來看,記載和記述了先秦時期關于造物的制度(包括百工制度、管理制度等等)以及分工、造物品類、特征等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材料、度量衡等諸多方面。《考工記》記載和保存了許多十分寶貴的來自先秦時期有關工藝造物、設計、管理、思想方面的史料,對于我們認識這一時期設計思想的內容和特征提供了一個極為罕見的原典型的歷史文本。
2 《考工記》中的工藝技術
“工”是工藝,是加工制作的活動和過程,要想生產出優質產品,僅有“美材”不行,還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制作,其“工”的要求是“巧”?!扒伞?,《說文解字》謂“技也”,在材料上施技以巧,以成良器?!犊脊び洝肪褪欠从钞敃r工藝技術和設計水平發展的技術規范著作,涉及運輸和生產工具、兵器、容器、樂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專業,每一專業又有更細的分工。譬如,“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2]
天時、地利、材美、工巧,這四者決定了產品的品質?!犊脊び洝愤@一言說,也進一步闡明了天時、地利、材美、工巧這四者之間的先后和辯證關系。在古代,造物依據天時地利,同時,又必須重視掌握了設計和造物技能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边@成為綜貫于《考工記》的基本設計和造物思想之一,而得到了反復的運用。如“弓人為弓”謂:“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边x擇最適當時節取材,材料齊備之后,施之以工巧。“和”,在此可作動詞用,意謂匯施諸工巧以成事。而一把好弓謂之“九和之弓”,“九和”之“和”為名詞,用以意指弓本身從材料到工藝所達到的“三均”水準:“材美、工巧,為之時,謂之參均”;“角不勝干,干不勝筋”同樣謂之“參均”,弓成之后其功力亦有“三均”之謂,三個“三均”稱之“九和”。“九和之弓”實為得天時、地利、材美、工巧的完美之“弓”。[3]
3 《考工記》中的工藝技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3.1 強調設計及設計者的重要性
“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意思是說“百工”是國家6種分工(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功)之一,有智慧的人設計發明、創作產品,再經“巧者述之守之”加以傳承和推廣的。百工的各項工作,不論是制兵器、燒陶、作車、造船等都屬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莊嚴的事情。它強調“百工”——傳統手工藝設計者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古代社會人們不僅重視手工藝之設計創新,而且重視手工藝傳統的繼承和推廣?,F代社會中對設計工作的強調更應該從思想方面加強,從傳統的手工藝方面不斷地加強。
3.2 強調設計分工
《考工記》記載六大門類30個工種的手工藝技術,幾乎涵蓋了古代手工業設計的所有門類,包括木工7種、金工6種、皮革5種、染色5種、刮磨5種、陶瓷2種。
分工有利于提高設計水平,有利于磨煉百工的精湛的專業技能;而協作則突出了群體的智慧與力量,提高了生產效率,可滿足社會大批量生產需要。在當代的設計公司中也應該強調分工的重要性作用。
3.3 強調設計規范,運用參數化設計方法
在設計指導思想上,遵循嚴明的“以禮定制、尊禮用器”的禮器制度和“天人合一”的造物觀,體現了對自然法則的膜拜,這使得我國傳統造物從一開始就重視規范。其次,從設計和技術上來說,《考工記》本身就是作為官營手工業的技術規則和工藝規范而成書的。
《考工記》所載古代的參數設計方法,一般是選擇器物的一個基本的或最重要的幾何尺寸作為參數尺寸的基準。然后再按不同的比例常數確定相應的尺寸。對于當代設計來說,設計參數的選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這對后期設計的圖形或者產品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作用。
3.4 強調“和諧”設計觀
《考工記》對中國造物思想的卓越貢獻在于它提出了一個極為深刻的造物原則或審美價值標準,即:“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边@是中國形而上的文化精神之“道”對形而下之“器”的規約,亦是中國傳統造物思想之精華的扼要表述。和諧也是當代的一個主流思想廣泛的運用在設計之中?!犊脊び洝窂娬{一切工藝制作都要以符合自然生態的規律和特點為先決條件,并且認為這些條件制約或決定著工藝制品質量的優劣。
4 結語
“材美”與“工巧”的原則,是在強調人適應于自然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出改造自然的原則。所謂“材美”,是肯定人對材料、質地品性的選擇性,要求人們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旨趣去主動辨認材料對象的美質。
如果說“材美”的原則還包含著一定的適應于自然要求的話,那么“工巧”則包含著一定的對主體創造性的肯定。它要求造物主體對“美材”予以“巧”治,即古人常謂的“因材施藝”、“適材加工”。也就是說,人盡管不能左右大自然,但人可以在認識、協調大自然因素的前提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規律改造自然界。
參考文獻:
[1] 李硯祖.“材美工巧”:周禮·冬官·考工記的設計思想[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 于語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3] 王之潤.淺析《考工記》對現代設計的影響[J].人文論壇.
作者簡介:代露露(1993—),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學2015級設計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歷史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