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輝 李玲
摘要:微格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的高效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具有教學示范、實踐演練、反饋評價等環節的優化教學平臺,將微格教學應用到高等師范音樂理論課中,會產生理論緊密聯系實際、過程可操作性強、縮短教學工作的適應期、減緩師范生心理壓力、有利于課堂角色多元化轉換等作用。針對音樂理論課的不同課程特點和課程性質,可以把微格教學分為角色扮演型和作業評講型兩種類型來實施。
關鍵詞:微格教學 高師專業 音樂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J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6-0157-02
在當代教育環境下,傳統的“滿堂灌模式”已經不合時宜,這種單一單向的教學方式滋生了學生課堂被動接受、低效學習、缺乏思考和創新,并且剝奪了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情感融入,導致課堂教學的沉悶乏味局面,學生往往視學習為畏途,厭學現象嚴重。要擺脫這種局面,重新找回課堂教學的春天,無疑成為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出現和應用無疑為中國低效僵化的課堂教學打開了出路,如今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過程中廣泛使用了這種利用視聽設備全程記錄教學過程的聲像技術。
一、高師音樂教育中微格教學的作用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稱微型教學,它利用高科技的視聽設備,依據現代教育理論以及教學評價原理,把教學過程劃分成若干階段并在各個階段進行定格分析和教學指導的一種旨在培養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早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學的一種叫做“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具體操作過程是讓接受培訓的學生登上講臺講課,在此過程中通過錄像、攝像技術全程記錄,并在結束后組織專業指導教師分析評價并給予建議,這種“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受訓者在指定時間內高效地掌握一定的專業教學技能。后來此法慢慢成熟并發展成一門微格教學課程。這種微格教學模式因其短期高效且對受訓者針對性強等特點,一經問世就受到關注和重視。
微格教學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微格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受訓學生建立執教信心,提前熟悉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他們順利完成學生——教師角色的過渡。
身為高師音教的專業學生,既需要他們掌握全面系統的音樂技能和理論知識,又要研究教學法心理學等授課技巧,努力完善自身的專業從教素質,大學四年時光盡管他們一邊以學生身份在不斷學習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偶爾會有機會進行教學實踐,但都是課堂即時性的小鍛煉。而微格教學手段的介入,能全面調動他們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熟悉操作教學全過程的任何細節,這直接大大促進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增強了教學操作性,培養了教學意識,使音樂教育做到了實踐性和理論性的有機結合。微格教學模式的引入,使學生能夠順利實現學生到教師角色的過渡,為他們將來成為優秀的音樂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微格教學為受訓者提供了教學實踐平臺,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新能力。
正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講求的是實證,對于任何一個理論都需要無數次的實驗來驗證,微格教學的作用也是同理的。它就是通過科學性的手段來驗證教師教學的專業度,不但給學生創造了有效的實踐機會,而且也為他們檢驗自己專業教學技能搭建了科學的平臺。
學生可以通過微格教學展示自己設計的音樂課程,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教學設計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此過程完全可以借助己力,運用錄像回放技術觀測自身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并可以對教學設想進行驗證,做到從宏觀的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到微觀的教態、談吐舉止等方面,都能夠盡量體現創新性,努力做到完美。對于在微格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可以讓指導教師給出針對性的意見并反復教學實驗,再通過再訓練檢驗改良后的教學效果。通過微格教學平臺可以極大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微格教學在高師專業音樂理論課中的意義
微格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的高效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具有教學示范、實踐演練、反饋評價等環節的優化教學平臺,微格教學一旦應用到高等師范音樂理論課中,會扭轉現在傳統的沉悶的課堂氣氛,通過讓受訓的師范生充分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把音樂理論課設計成若干個的教學單元,對每個教學單元大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研究和教學設計,然后對各個單元進行局部化的教學實踐,通過指導教師對于局部教學單元的實踐反饋和建議進行針對性的修改,最后把優化完善的各個教學單元組合整裝起來進行整體教學操作,這樣的教學流程可以促進師范生萌發獨特全新的教學理念,激發他們改良原有固化的教學模式。既能做到高效、全方位、針對性的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優化了教學環節和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因地制宜的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具有目標明確集中。調動師范生積極性和創造力、信息反饋及時有效,觀摩評價多樣化、理論緊密聯系實際、過程可操作性強、縮短教學工作的適應期、減緩師范生心理壓力、有利于課堂角色多元化轉換等特點。
三、微格教學在高師音樂理論課中的應用
音樂專業理論課涵蓋的課程比較廣,涉及的課程性質是多層面的,這些課程無疑是音樂技能表演、教學實踐的基礎。但是課堂的規模并不像技能課那樣偏重于一對一的單向教學,而是一個教師面對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課,因此課堂的教學可控性難度比較大,課堂管理和教學效果都比較有挑戰性。那么微格教學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順利實施呢?我們可以把受訓的師范生按照同寢室或者主修專業方向等標準劃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課堂講演、分組討論、反饋評價等環節。
針對音樂理論課的不同課程特點和課程性質,可以把微格教學分為角色扮演型和作業評講型兩種類型來實施。
(一) 角色模仿教學型
這類型適用的課程有音樂鑒賞、藝術概論、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教學法、世界音樂史等課程。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史實性的內容比較多,客觀知識點比較多,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梳理和思辯能力的培養。我們稱之為以拓寬師范生的視野為主的角色模仿型教學。微格教學具體操作形式是:教學示范--布置訓練課題-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再訓練。
第一步,教學示范
可以通過教師課堂示范或微格示范錄像帶。在觀看示范錄像帶時,應根據指導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有的放矢的觀摩,目標清晰,抓住重點。指導教師的提示應凝練簡要,重點培養師范生的創新力和觀察力。本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師范生對教學過程的重點環節進行學習和模仿,對師范生全面掌握教學流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步,布置訓練課題
布置訓練課題組織師范生進行小組課下討論,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運用各種網絡資源以及多媒體技術,多渠道多方位地收集材料,拓寬師范生的專業知識面,激發他們獨立進行教學研究和設計的興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低下的問題。之后可以組織同專業主項的同學組成講解小組。讓同學們既做講演員又做評論員,每個人不僅展現了自己的課題設計理念和架構,又能接受多角度多方位的寶貴建議,在此過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獨立主動研究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他們集采眾長、集思廣益的學習能力,短期學習效果得到了提升。
第三步,角色扮演
權威理論研究證明,驗證人們獲取知識或技能的最好辦法,莫過于親自觀測自我在從事技能或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全過程。對于師范生而言,最有效的手段是通過自身在微格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來獲得這一認識。
第四步,反饋與討論
通過角色扮演環節,參與者會第一時間收到同組或其他組指導教師的意見反饋。微格教學不但能清晰的認識自己,認清并糾正自己的不足,還能主動學習他人的優秀經驗,并能因地制宜地創造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這樣形成一個互動的良性的循環模式,使師范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微格教學中來,教學成效顯著。
第五步,再訓練
根據同組成員和指導教師在角色扮演環節的意見,重新組織修改自己的教學方案和課件,并且在本小組成員范圍內進行再次講授。
(二)作業評講模式型
這種類型,主要針對基本樂理、配器、曲式結構、和聲等課程的作業評講模式進行改革。過去的作業評講只是糾錯為主,會做就行。師范生未來要走向教師崗位,必須盡早進入教師角色。而微格教學無疑縮短了學生——教師的角色轉換過程。具體操作過程是:軟件演示示范——布置訓練課題——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再訓練。
作業評講模式型和角色模仿教學型的微格教學操作模式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前者強調采用選擇高水平、針對性強的音樂軟件或示范帶來示范演示,后者可以通過教師課堂示范或微格示范錄像帶來示范演示。
總之,在音樂專業理論課上實行微格教學,能夠盡早提高師范生專業實踐能力,創新性的運用教學方法和專業技能,完美實現學生——教師雙重角色定位,并為畢業后走上教師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微格教學的設計及實施,可以降低師范生對于教師角色的不自信以及膽怯,更好的熟悉和拓展教學內容和專題。能夠促進師范生以最佳狀態主動投入,啟動發散性思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麗君.微格教學:提高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有效方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5,5.
[2]馬成杰.微格教學的基本特性〔J].中國電化教育,1996,4.
[3]王懷武.微格教學在教學技能訓練中的作用〔J〕.甘肅高師學報,1998,3.
[4]康惠玲.淺談微格教學與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