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平
摘 要:就如何利用國家政策爭取關停拆除小火電機組國家財政補貼、獲得排污權交易收入,以及實施“上大壓小”戰略規劃如何優化容量和排污權指標交易,節約交易成本做具體分析,以期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火電;停機組;政策研究;利用;排污權指標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6-0175-02
一、基本情況
山西神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老廠)是山西省第一座建成的百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發電廠。2007年,響應國家出臺“上大壓小”優惠政策,在全國率先主動計劃有序地關停6臺單機容量在20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全部機組已于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底陸續關停,且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完成資產轉讓交易。截至目前,除了#3、#4機組外,全部機組已拆除完畢,人員分流工作已經結束,員工全部歸入新公司(負責兩臺600MW機組運行管理)。通過“上大壓小”、煤電一體化和異地擴建方式,公司全力以赴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煤炭富集區和特高壓輸送點建設總裝機規模3 200MW的大型煤電基地。
二、關停機組政策的利用情況分析
1.機組關停容量政策利用分析。根據《國務院轉批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辦公室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相關意見的通知》(國發[2007]2號)中的相關規定,其中要求將設計壽命期滿單機容量在20及以下機組,如果相關技術經濟指標沒有達到相關國家標準的,明確要求關停。關停機組容量可以作為新建機組容量替代容量指標,其中規定新建單機容量600MW機組,替代容量必須達到自身容量的70%,新建單機容量1 000MW機組,替代容量必須達到自身容量的60%。凡是達到相關規定要求的,國家發改委可以將其項目直接納入電力發展規劃,優先安排建設。公司基于上述政策安排,在有計劃關停自己的6臺20萬千瓦機組的同時,積極收購其他的小火電機組,已收購其他小火電機組容量44.1萬千瓦,加上公司自有的關停容量122萬千瓦,共計166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容量指標,為盤活老舊低效資產找到出路,為公司發展戰略奠定堅實的物資基礎。其中,公司一期項目2×600MW機組占用79.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容量,二期項目2×1 000MW機組占用42.6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容量,按市場價格出售其他電廠2×1 000MW機組項目占用4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容量。
2.機組關停補貼政策及利用分析。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淘汰落后低效無效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文件精神,以及(晉財建[2011]233號)文件的相關規定,給予經濟不發達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單位一定物資獎勵,作為企業職工安置之用。其中,電力行業給予225萬元/萬千瓦獎勵補貼。公司基于上述政策安排,每關停1臺200MW的機組可以獲得4 500萬元的關停補貼。總計關停6臺200MW的機組可獲得2.7億元補貼,截至目前實際全部到位。
3.機組關停環保政策及利用分析。根據國發辦[2014]38號文件中的規定:“試點地區執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相關排污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對排污權擁有交易的權利。新建使用排污權的單位以及改建、擴建項目單位新增排污使用權,要以交易方式取得排污權。按照上述政策,公司積極參與山西省排污權交易,先后完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等的排污權交易。其中,與中煤平朔煤炭有限公司、同煤集團朔南電廠、與華電朔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累計交易3億元。
4.機組關停電量計劃政策及利用分析。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壓降小火電機組上網電價加快小火電機組關停工作的通知》(發改價格[2007]703號)文件中的規定:“允許按期關停的小火電機組,在確保機組關停的條件下,按不高于降價前的上網電價向大機組轉讓發電量指標。不再對已關停的小火電機組并轉讓發電量指標實行降價政策。”按照以上政策,公司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經過不懈努力,2014年最終落實關停電量計劃13.8億千瓦時,電量全部轉移至中電神頭發電有限公司(新廠)。
5.機組關停閑置土地政策及利用分析。2014年2月,山西省發布《關于加快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充分利用廢棄戈壁、荒地、礦山等難以開發土地以及大型農業設施等,在切實落實發電量的基礎上,按照“合理布局、就近接入、有序推進”的原則,建設大型光伏電站,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公司充分利用山西省關于加快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以“灰場閑置土地利用”積極爭取110MW機組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一期50MW于2015年3月取得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備案。目前,一期項目建設正在開展,預計2016年可實現并網發電。項目二期60MW正在報批中。公司在利用國家政策盤活低效無效資產方面取得良好實效。
三、容量指及排污權交易方案分析
容量指標置換的主要用于新機組的建設,新機組新項目往往涉及公司新的股東加入以及新的公司成立,因而會涉及集團內部主體的變更,引起涉稅事項的發生。本文就如何就集團內部公司間容量交易如何節約交易成本,實現容量交易價值最大化做簡要分析。例如,山西神頭發電公司(老廠)與中電神頭發電公司(新廠)已簽訂5號、6號機組容量及排污權交易合同,但該合同尚未結算,涉及較大金額所得稅問題,通過分析認為按照以下兩種方案進行交易,在不違法相關法律稅法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1.方案一。新廠直接吸收合并老廠。通過新廠吸收合并老廠,以免稅合并方式避免容量指標和排污權交易所得稅。優點:避免容量、排污權交易所得稅;缺點:少數股東不會愿意按照合并評估作價額降低股比或等比例增資,方案實際可操作性差。
2.方案二。新廠通過收購老廠母公司吸收合并老廠。新廠按市場對價(評估值加預計抵稅收益)收購老廠母公司,再吸收合并老廠。集團層面出售子公司收益扣減成本和稅費后收益,與日常費用并計后可不納稅。實際交易成本僅交易印花稅費和少量的中介費用。優點:新廠以股權收購和免稅合并方式實現交易,避免直接交易所得稅;出售收益抵減成本和日常費用后可不納稅;從集團層面出售收回資金可用于其他項目投入。缺點:新廠需付對價和承擔老廠賬面債務;集團會支付股權交易稅費和少量的中介費用。
3.方案結論。綜上分析,采用第二種方案,即新廠通過吸收合并的方式來完成小火電容量和排污權交易,具體明顯節約交易成本、盤活資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