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杜守帥
摘 要:地鐵的建設開發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地鐵接駁環境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本文重點分析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功能,為地鐵規劃設計提供幫助。
關鍵詞: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功能
城市人口數及占世界總人口數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中心區地價昂貴,難于拓寬道路及改建輕軌鐵路,靠修建更多的道路來解決交通擁擠問題的傳統方法,已無法滿足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長。[1]隨著交通軌道的快速發展,地鐵憑借其便捷實用性成為許多大城市緩解交通壓力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時也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地鐵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許多問題,地鐵站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建設是主要問題之一。本文以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城市功能的影響。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主要包括地鐵站臺、地鐵站牌、地鐵出入口進出通道及臺階、地鐵周邊停車空間、為地鐵站服務的景觀及小品等。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使用功能,二是與城市景觀的互動性,三是與周邊商業的共贏性。
1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使用功能
從使用性方面來說,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導向。
交通功能:交通功能是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基本功能,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布局首先應該清楚局部系統客流產生和吸引點(包括潛在的客流產生和吸引點),之后進行統一布置和設計。[2]地鐵的修建是為了減緩地面的交通壓力,將人流從地上引入地下,便捷健全的地鐵交通網絡能夠提高城市運行的效率。而地鐵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必須與其他交通方式良好接駁,這樣才能服務更廣泛的人群,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我國與地鐵接駁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步行、非機動車與公交車。所以,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設置要與公交站、非機動車停放空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性。例如,公交站臺和地鐵出入口的距離、方位及線路都可以影響乘客接駁的需求;非機動停車停放空間的容量、方位都與換乘地鐵的乘客息息相關。此外,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建設要與大型交通樞紐互相關聯,如飛機場、火車站,將地鐵設置在車站里,乘客換乘不需要出站就能夠快速地疏散人流,形成良性的地下交通,車站的運行效率從而得到極大提升。
導向功能: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導向設計應該處理得合理簡潔,方便乘客觀察和理解,引導人們沿正確的方向前行,順其自然從地上城市街道進入地下乘坐地鐵,從地下選擇出站口出站或者在地鐵站內換乘線路。建筑景觀設計要靈活借助綠化、鋪裝、指示牌或小品等,布置合理順暢的交通流向,清楚地引導乘客換乘,選擇出入口,站內外合理布置交通導向指示牌,方便乘客停車以及乘坐的士。
2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與城市景觀的互動性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與城市景觀的互動性至關重要,良好的接駁景觀可以給換乘的乘客帶來愉悅感,減少換乘過程中乏味無聊的心態。而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景觀屬于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所以在地鐵出入口景觀設計時要保持與城市景觀的一致性。景觀是結合視覺與心理感受形成的復雜環境效果,并通過物質形態呈現出來。所以,要研究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景觀性,就要挖掘其景觀元素對人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知的影響。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景觀性主要從建筑形態、建筑色彩和建筑材料三個方面體現。
建筑形態: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建筑形態主要包括地鐵站出入口造型、地鐵站牌造型、地鐵出入口停車場地、地鐵周邊景觀等為乘坐地鐵設置的服務設施形態。為了滿足與城市景觀的一致性,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建筑形態需要與其所在的城市環境的氣氛相符,而不是一成不變、呆板的方盒子,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曲線頂面,要盡量在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做到創意創新。例如,在商業中心設置的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需要體現商業文化,其形態多具有美觀大氣、簡潔時尚、現代科技等特點;文化街區的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最好能夠體現當地文化特色,與街區、道路融為一體,給乘客帶來建筑形式上的美感。
建筑色彩:人類感知造型、色彩、材料的視覺率為:對實體的視覺30秒內色彩感知是80%,造型和材質只占20%。所以,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景觀設置中,建筑色彩是極為重要的。獨特并且適當的建筑色彩可以使地鐵接駁空間具有吸引力與趣味性。特殊顏色的使用能夠方便乘客辨識地鐵出入口,醒目的地鐵站牌也有利于乘客尋找地鐵站。但在建筑色彩的搭配上應該避免艷俗、過于明亮的顏色,以免與周邊城市景觀色彩不統一,會顯得不倫不類。
建筑材料:不同的材料會帶給人極為不同的感受,我國地鐵出入口目前使用較多的材料是金屬與玻璃,站牌使用較多的材料也是金屬制品。而對于公共設施材料的選擇,在滿足使用功能和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在符合經濟適用的原則下,盡量做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使用功能要根據不同設施保證遮光、防雨、安全、保溫、耐用等功能,在此基礎上要與周邊環境保持統一。良好的建筑材料能夠做到使用、安全、環保等多重功效。所以如,何選擇建筑材料對于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建設十分關鍵。
3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與周邊商業的共贏性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與周邊商業的共贏性體現在人流密集的地鐵出入口可以為周邊商業帶來良好的商機,同時發達的商業區可以引導人流乘坐地鐵前往,由此達到互利共贏。
隨著地鐵開通運行,地鐵出入口周邊空間的接駁環境會發生巨變,周邊商業環境因為大量的人流會產生很多發展機遇,商業規模、業態分布、經營模式都會做出相應的變化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適應新型地鐵商業。所以,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的設置及規劃對周邊商業能否良好運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無錫地鐵一號線開通前,江南大學東門主要是居民區,周邊商業氣氛薄弱,人流量極小,主要人流會選擇公交線路多,出行更為方便的南門北門作為接駁站點。隨著地鐵的開通,東門的商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地鐵站為中心的星光廣場內遍布商業店鋪,而且經營項目多為針對江南大學學生設置的餐飲娛樂業。此后,江南大學東門星光廣場成為周邊居民及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場所,成為出行、餐飲、娛樂、購物一條龍式綜合體,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豐富了街區活力。
雖然地鐵商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但是不能盲目開發拓展項目,要提前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在滿足商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符合常理地規劃和開發,才可以實現地鐵與商業的互利共贏。反之,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經濟失衡。例如,某些城市在地鐵開通之前大量建設商業綜合體,卻由于人流供應不足導致商業不景氣。
4 結論
地鐵出入口接駁設施功能主要體現在使用功能、景觀功能、商業功能三方面,在地鐵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每個功能特性,在滿足其交通、導向功能的基礎上,要做到與城市景觀的互動和與周邊商業的互利共贏,建筑設計方面盡量做到實用、經濟、美觀,具有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 耿永常,趙曉紅.城市地下空間建筑[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2] 趙義軍.地鐵綜合體出入口設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