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
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微博的誕生,其中便捷性、即時性、交互性是微博自身特有的優勢特點。微博教育的方法也逐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被廣泛應用,微博的誕生使現代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效性被極大的提高,課程建設也得到了很好發展?;诖耍撐闹饕槍ξ⒉┉h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微博環境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c)-0113-03
對廣大網民來說,微博是一個非常便利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微博用戶可以通過WEB、WAP及各種客戶端建立個人社區,微博的內容主要由140字左右文字組成,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將信息即時傳播出去,并將其分享給大眾。即時性、便捷性、交互性、資源豐富、空間自由等是微博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使微博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便利的載體,促進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將微博教學方式應用其中。盡管微博在實際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如果微博教學的方法利用不當教學內容會出現混亂、教學效果不佳等情況,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充分利用微博的優勢,克服其缺陷,有利于很好開展課程教學實踐活動。
1 微博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新挑戰
1.1 權威易被微博信息消解,大學生思想的掌控和引導難度增大
權威性強、指向明確是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宣揚的主流價值觀在微博發達的背景下受到了極大挑戰。在我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社會階層不斷分化,多元化利益主體逐漸形成,微博將此群體彰顯出來的多元價值觀表現得淋漓盡致,并且勢頭不斷增長,較大信息場逐漸形成。微博的傳播層級、傳播關系、傳播主體存在天然化的特點,90后大學生是微博傳播的主體,他們具有極強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很容易達成默契,但是由于他們沒有穩定的價值觀、比較感性缺乏理性判斷能力,所以他們大部分是被動接受信息。由于微博傳播的信息比較紛繁復雜,其間充斥的觀念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發生變化,如:出現西化、淡化、俗化等問題。由于微博信息傳播具有極強的去中心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原有的集中性功能、課堂主導思想與價值的“一元性”受到極大挑戰,教師在學生面前維護其權威性的難度增強,學生思想的掌控和引導比較困難。
1.2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受到微博互動性的挑戰
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仍然是傳統教學方式占據主導地位,盡管一些比較先進的教學手段被應用,但是講授仍然是課堂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盡管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法可以實現教育者非常集中、持續、高效的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受教育者并且可控性比較強,但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隨著微博的誕生與發展,很多信息的分享與傳播不再受教師的控制,在極其便利的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一些思想政治理論、思想、觀點可以在微博空間上獲取,而這些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與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獲取的理論、思想、觀點等發生沖突,因此,大學生就會提出一些困惑和疑問。
1.3 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對承載大量有價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有一定難度
理論素材、話題選擇、討論方式等方面都是微博特有的優勢,微博的內容不能超過140字,微博語言的書寫風格是碎片化的“無厘頭”式的語言。這種言說形式雖然出現一些錯別字但是比較詼諧幽默,相對于正常語法發表的觀點其內容更能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換句話說,微博與論壇、博客相比,其信息量的承載力量大大減少,思想政治理論課宏大教學內容的整體呈現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從信息思想深度和道德價值方面來講,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傳達與經典理論、典型人物相比差距很大。處于一種“娛樂至死”的信息背景下,由于信息受眾具有極強的獵奇心理,所以信息發布者追求新異的欲望越來越強,由于“詼諧語言”的出現,網絡上出現很多先進典型人物和歷史文化被碎片化篡改、戲仿、拼貼式“新解”現象。那些被“新解”后的理論與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張揚個性、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學生一旦接觸到了原版的理論和任務就出現不適應的情況,甚至對原版產生偏見,對學生起不了教育與激勵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價值被信息發布者的惡搞極大地弱化了。
1.4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媒介素養被提出更高要求
現階段微博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對其高度使用和高度關注。極強的自我表達欲望和張揚的個性是大學生具有的特點,他們善于接受、創造新事物,其獨創的青春符號就是碎片化的微博語言。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思想上并沒有真正將微博與教學相結合與微博時代的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多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由于其年齡的問題,他們比較缺乏的是新媒體知識,再加上他們的日常科研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致使他們沒有時間學習新媒體知識。因此,“全民麥克風時代”背景下,很多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在微博世界里出現不在場、失語的情況; 他們僅僅把微博當做獲取國內外時訊、了解學生思想心理動態的途徑; 由于他們對網絡流行語不熟悉,所以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受到限制,很難掌握學生的實際狀況,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2 微博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路徑
2.1 堅持主流價值觀導向為的原則,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思政微博的發展必須堅持主流價值觀導向的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微博實現,微博網絡空間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十八大報告中概括的“三個倡導”囊括其中,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僅僅把握住。因為互動傳播方式是微博信息內容傳播的主要方式,大學生很容易接受,有利于思政課教師將過去生硬呆板的理論說教、居高臨下的說教情況擺脫掉。利用思政微博教學,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可以及時得到洗禮和感化,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愛國主義情懷,使他們對未來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堅定。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改革通過微博平臺得以實現行,主旋律被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被把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得到增強。
2.2 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得益于微博互動性與社交性的特點
現階段,我國高校開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但是多數是大課堂的公共課,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之中被拉大了。雖然教師意識到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很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很多現實條件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一些要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如果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充分利用了微博平臺,將微博的互動性與社交性功能充分發揮,上述問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利用微博平臺,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可以得以實現系,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實時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思想動態,老師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顧忌被減少,同時學生眼里的思想政治理論老師存在的“神圣”感也被減少了。在微博發達的背景下,無形中化解了師生之間的隔膜,無形中構了建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交流空間。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空間,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想動態,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法的改建,使課堂講授的針對性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大學生可以借助微博將其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思想觀點表達出來。因此,利用微博平臺的交流與互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其善于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性和導向性的實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3 構建微博教育平臺,規避微博對教學內容造成的不良影響
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傳播和話語的主導權被微博信息傳播的碎片化間接消解了。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需要開設個人微博,經常更新微博,化危為機。教師主動創造符合主流文化的輿論場,將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的功能充分發揮;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博,實現師生之間充分的互動交流。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建立官方微博,建立晚上的高校微博平臺,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共同發揮作用。盡管學校官方微博的信息量較小,但通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的結合,那些號召性語言、特色性的圖片解說可以吸引學生點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關網站。此外,各高校還要將內容枯燥、官話套話多的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革新,將留言區與討論區建好,使網站成為學生們喜聞樂見、便于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利用微博“小”的容量將“大”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展現出來,可以解決因容量小、表達碎片化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承載量小的問題。
2.4 提升教師媒介素養提升微博的挑戰能力
使用、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就是媒介素養。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備的技能,他們是信息的“把關人”與“守門人”,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可以使社會主義主旋律得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被踐行。提升媒介素養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的地位是現階段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努力的方向。為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都要將提升高校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媒介素養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媒介素養的培訓項目可以從政策、法規和資金上得到扶持,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講座,創造良好的學習與研究氛圍。出席之外,隨著微博的迅猛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自身的缺陷,明確其與時代技術發展、學生之間的差距,使其緊迫感得到增強,積極主動地學習媒介素養方面的知識,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根據媒介的不同特點不斷增強自身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認知能力、媒介態度以及媒介使用技能。
參考文獻
[1] 牛妍.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漢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2):33-36.
[2] 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52.
[3] 王敬紅.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現代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34(5):143-144.
[4] 孫忠良.利用微博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0(6):118-120.
[5] 吳瑛.信息傳播視角下的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J].四川人學學報:哲社版,2011(3):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