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數學實踐活動課就是“做數學”的具體體現,它是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課程形態,它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學僅側重于現成的知識結論,而忽視了數學學科的基本精神——數學知識的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和新教材的實驗與推廣,加大了教學多種角度認識問題、多種形式表現問題、多種策略思考問題、嘗試解釋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動,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新教材無論從內容設計上還是呈現形式上,都給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沖擊,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帶來了一個新課題──如何上好“課題學習”課. 課題學習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合作學習、知識的理解、發展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不是學習新知識或者獲得問題的結論.
二、現狀分析及開展課題學習實踐活動課的必要性
雖然新教材的推行已有數年,但課題學習是否在推動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農村初中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現狀:一是教學長期脫離實踐,為什么學習數學?學習數學有什么應用價值?許多學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數學的影子,對學數學感到茫然. 二是農村初中教育并沒有完全擺脫“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升學”教育的束縛,過分注重數學定理、規律等知識的學習和應考技能的培養,家長不認可實踐活動課的開展. 三是教師觀念滯后,在農村的實踐活動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方法還主宰著課堂,“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的教育理念還制約著教師觀念,課堂缺乏生氣,缺乏樂趣和好奇心的刺激,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教師對課題學習的意識非常淡薄:很多教師在主觀上錯誤地認為課題學習內容不可能以試題的形式出現,并且上好這樣的課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這樣就導致他們在教材處理和課堂結構的把握上仍然被知識本位思想所主導;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注重的是現成知識的本身,而非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學習新教材的理念上出現了偏差,沒有真正地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仍然繼續使用以知識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教學模式. 因此,落實好課題學習教學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極為必要的,是推動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學十分重要的載體之一.
三、加強課題學習實踐活動課的措施
1. 更新觀念,提高對課題學習活動課的認識
(1)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直接經驗和綜合信息為主要內容,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
(2)實踐活動關注“過程”的教育價值. 我們的教學往往讓學生去記憶現成的知識,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過程,造成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學生素質中最重要的態度、情感、意志等個性品質特征的培養大多是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 實踐活動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強調學生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 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 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 實現了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3)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 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 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一般分為課內實踐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兩種方式,課內實踐活動以解決單一知識點為主,活動內容一般課內完成. 課外實踐活動相對范圍較寬,多用于眾多知識點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等,而且活動時間較長. 教師設計實踐活動一般要從緊密聯系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來考慮,常用的實踐活動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1)操作與制作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操作與制作實踐活動就是把學生手的動作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以活動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較為普遍.
(2)游戲競賽實踐活動. 數學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戲、競賽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觀察、調查實踐活動.數學來源于實踐,現實生活、生產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小課題研究實踐活動.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學會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愈來愈顯得重要,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問題抽象出來,轉換成數學問題設計實踐活動課. 例如:對旅游中路線的設計、乘車方案、購買門票等問題讓學生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