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
根據全國眾多中學的課改經驗,我們可以從把握初中數學的特征出發,進一步探索出數學課堂中師生良性關系的應有表現和特點. 比如在杜郎口中學的高效課堂中,教師真正發揮了做學生參謀的作用,繞著學生這個“太陽”轉,并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和參謀,教師的課堂行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一、給學生提供優秀導學案
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學前給他們提供“導學案”,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 老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差異性和有效性. 下面就以九年級上冊第二章“配方法(一)”的“導學案”加以說明.
(一)舊知回顧
1. 寫出完全平方公式.
上面的“舊知回顧”是在學生接受新知之前,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并能熟練運用已有知識,并以此判定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的知識需要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新知探索”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來的難度較低,學生通過預習就可以獨立解決的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和練習對他們在課堂有限時間里掌握所學知識很有幫助. “新知嘗試”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訓練的部分,促使學生對初步理解的知識通過運用得以鞏固和提高,并內化和形成學習能力. 同時,在這部分的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對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而及時的補充. “能力拓展”部分則是為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小灶”,用來對他們進行思維提高訓練.
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得體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情況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適當的、恰如其分的、富有藝術的評價. 下面我們就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的課程導入情況來加以說明.
師:乙同學的答案是正確的. (教師對此沒有過多的評價)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配方法,用配方法的關鍵是將一元二次方程轉化成什么形式?
生:(一起回答)轉化成a(x + m)2 = n的形式.
師:你們回答得很不錯!表現很認真. (積極評價)下面請大家用配方法解下面的方程.
師:甲同學的板書比較端正、美觀,值得大家學習(特色性評價). 但是甲同學的答案還需修改,哪名同學可以來試試?(教師沒有正面評價學生的答案)
生乙:甲的解法不正確,由配方得到x + 2= b2 - 4ac,根據平方根的性質可知:只有正數和零才有平方根,即只有在b2 - 4ac ≥ 0時才可以開平方. 所以這里應加上一個條件:b2 - 4ac ≥ 0.
師:乙同學說得很有道理,并且思路也非常清晰,給予甲、乙兩名同學加2分. (象征性評價,用加分制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從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運用了情感性的積極評價、特色性評價、象征性評價策略,注重激勵學生學習的情感,在每名學生回答完之后都給予鼓勵性評價,這種“你說得很好”“你真聰明”“掌聲鼓勵”等鼓勵的話語能使學生產生愉悅和自信,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明水紅.課堂教學高潮的形成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2).
[2]張明珄,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