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桂 郭勝偉
摘 要:英國高等教育制度的變革是英國科研評估體系誕生的必要前提,英國高校一流的科研水平是科研評估體系不斷完善的必然結果。英國科研評估體系歷經3個發展階段:科研選擇性評估、科研水平評估、科研卓越研究框架。將評估結果作為科研撥款的重要依據,旨在鼓勵高校兼顧科研項目的數量與質量。借鑒其經驗,指出我國科研評估體系的改進之處——建立第三方評估機構,確立質量至上的評估標準和公平公正公開的評估原則。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 科研選擇性評估 科研水平評估 科研卓越研究框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49-04
Abstract: The reform of British HEI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birth of British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first-clas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British HEIs is the corollar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 British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Research Selective Exercis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and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Funding Institutions take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research funding and encourage HEIs to balance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ir research projects. Given their advanced experience, this paper means to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s of Chinas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 that is, to set up a Third-Party Assessment Entity, to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quality first and the assessment principle of just, fair and open.
Key Words: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selective exercis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中國教育報曾指出中國科研評估主要表現為以數量為導向的評估標準,致使科研成果缺乏“量”的保障。然而,英國高校的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對許多國家的科研評估體系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不得不歸功于其不斷地完善科研評估體系。
1 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概況及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背景探析
1.1 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概況
牛津大學無明確建校時間,是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其開展教學活動始于1096年。1167年亨利二世嚴禁英國學生就讀于巴黎大學后,牛津大學得以迅速發展,從起初的學者集聚地演變為學者口中的“University”,牛津大學成為繼波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之后的第3個歐洲學術機構[1]。
1209年牛津大學學生與市民發生爭執,師生紛紛逃離牛津東進,創建了劍橋大學?;谧诮毯屯鯔嗟谋幼o,中世紀的大學以“七藝”為主要教學內容[2]。教權與王權矛盾的激化催生了宗教改革,大學逐漸擺脫宗教束縛。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標志著大學的對外關系變為與政府的關系,依舊享有自治權。工業革命的開展,社會對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一批城市大學興起,古典大學也進軍自然科學領域。二戰后,以倫敦大學為首的一批城市學院誕生,而后政府出資建立了10多所大學。
新興的大學使傳統大學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針對有限的學術科研水平、單一的學科設置,傳統大學著手改革,拓展學科領域、開展科學研究,進而發展成了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學府。
1.2 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背景探析
在德國創建柏林大學并將發展科學研究歸為其職能的影響下,英國學者流露出對牛津大學傳統教育模式的不滿,倡導建立真正的大學——教學與科研并舉。1850年,英國成立皇家委員會對牛津大學視察,為其開展科研和發展新學科提供資金支持[3]。
一戰后,英國清楚地認識到科研成果對戰事的重要性,以及古典大學也應著力于科研領域。但因古典大學支持戰事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科研資源并不充裕。1919年牛津大學便向政府求助,政府隨后成立阿斯奎斯委員會給予牛津、劍橋大學資金資助,但僅限部分科系。而后出于各學科均衡發展的考慮,建立大學撥款委員會,定期給予大學資金援助,而大學無需公開經費的支出情況[4]。
20世紀70年代政府實施了削減國家對大學的經費投入計劃,并以公式撥款制度和科研評估來引導、加強學科建設,推動了大學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有效地激勵了高校開展高質量、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從而優化了科研資源的配置。
2 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歷史沿革——RSE到RAE再到REF的轉變
1984年英國政府首次提出實施科研評估,其正式啟動的標志是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UGC)于1986年發布的《英國大學科研評估》,此后開展了7次科研評估,分別于1986年、1989年、1992年、1996年、2001年、2008年、2014年公布了評估結果。
2.1 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起步階段——“科研選擇性評估”(Research Selective Exercise,RSE)的實施(1986—1989年)
2.1.1 RSE的初步方案
1986年,大學撥款委員(UGC)會摒棄了傳統的“雙重撥款制度”(高教基本資源的經常性撥款制度和科研項目的撥款制度),引入“公式化撥款模式”(將經常性撥款分為教學和科研兩支),并啟動了首次RSE評估活動。這次評估方法較簡單,要求每所大學的科系提交過去5年內的5項代表作,同時填寫一份內容涵蓋課題經費、研究規劃和優先目標的調查表,大學撥款委員組織學科評估組對提交的材料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和較差4個等級[5]。
2.1.2 RSE的修正方案
因模糊的評估標準、片面的調查結果,評估方案有所調整。大學基金委員會(UFC)取代大學撥款委員會(UFC)統籌實施1989RSE,要求每位全職教師提交2篇代表作及其引用情況,同時上報研究生數量、科研課題、合同數量以及成果數量相對于全職學術人員的比率,合計152個評估單元,細分為約70個學科小組[6],依據達到國內、國際優秀或卓越的程度進行5級評定[5]。
2.2 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發展階段——科研水平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的實施(1990—2008年)
2.2.1 RAE的初步方案
1989年評估對象范圍過大,評估小組工作繁重,各評估單元缺乏統一標準。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E)取代大學基金委員(UFC)會并聯合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開展了1992RAE,參評單位僅提交每位研究活躍型學術人員的 2篇發表成果及相關材料,采用5級評定,取消對“1”項目的資助[7]。1996RAE設定了69個評估單元,采用7級評定:1、2、3b、3a、4、5、5*。保留不資助等級為1的科研成果,同時取消對等級2的資助,還進一步體現了等級撥款的差異化[8]。
2.2.2 RAE的完善方案
進入21世紀后,在政府部門、高等教育撥款機構、高校以及其他團體的系統性反思介入下,科研評估采取了實質性改革措施,從而使得科研評估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01RAE設有69個評估單元[9],專家評估組以同行評議的方式對提交材料進行7級評定[10];2008RAE:設置15個領域和67個學科組,15個主評估組和67個副評估組,采用5級評定:無級別、1*、2*、3*、4*”;評估標準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細化到以各個學科特點為基本制定該學科的評估準則[11]。
2.3 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優化階段——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的實施(2014年至今)
在國際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盡管科研評估體系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改進,也起到了一定積極的社會作用,可仍有不少問題潛藏其中:資源分配不均衡,古典大學占絕對優勢;科研經費給政府的財政施加的壓力與日俱增;科研評估的資源投入與成果產出不成正比;高校科研人員的頻繁流動等。
基于此,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聯合其他高等教育資助機構制定了新的科研評估制度REF。2014年的科研評估則以REF為指導方案對提交的各項科研成果進行評定。
3 科研評估體系的分析(以REF為例)
2014REF由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E)、聯合蘇格蘭基金委員會(SFC)、威爾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W)、北愛爾蘭就業與學習部(DEL)實施,由HEFCE組織的REF團隊代表英國四大高等教育基金會統籌科研評估工作,由四大委員會的代表組成的REF指導評估小組負責監督[12]。
3.1 參與機構
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E)是英國高等教育的最高監管機構,職權在于資助并管理英國的大學及學院,對其所分發的公共資金負責與評估其所資助的教育項目的質量,管理慈善領域,以及協助政府履行其管理職能,旨在創造并保持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以改變生活、加強經濟、促使社會進步和富裕[12]。
HEFCE是非官方性質的、英國國家公立高等院校(英國唯一一所自治大學白金漢大學除外)的撥款機構,履行分配政府科研撥款的職能。下設蘇格蘭基金委員會(SFC)、威爾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W)、北愛爾蘭就業與學習部(DEL),負責將科研資金劃撥給當地高等教育機構[13]。
3.2 科研評估小組
英國四大委員會通過公開提名方式任命專家組成員[14],并成立4個專家評估大組及36個專家評估小組。設有4位小組主席、23名國際評審專家、17名使用者、36位分支小組主席。36個評審單位共有1 052位成員,其中學術人員占77%,其余為使用者。此外,還邀請了25位專家咨詢顧問[15]。
3.3 科研評估對象
REF評估委員會旨在確保各種科研成果的展現形式得以參與評估,鼓勵高校遞交該校卓越研究人員的優秀研究成果,在各機構遞交申請之前,評估標準與流程會全部公示,評估完成后,評估結果和決策過程均會公之于眾,激勵英國科研事業取得輝煌成就[16]。
每位參評人員提供代表作4篇附加其對高校自身以外的“終端用戶”(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案例研究[17]。科研成果的形式不局限于論文,允許形式創新,可呈現為學科專著、視頻、音頻等[18]。
154所英國大學遞交了1 911份評估申請,包括191 150項科研成果以及6 975項影響力案例研究。(引用REF網站)REF評估委員會就此設定了36個評估單元,分為四大學科組:A組以醫學學科為主;B組以工程學科為主;C組以社會學科為主;D組以人文學科為主[19]。
3.4 科研評估機制
評估委員會主要采用同行評議的方法對參評項目的質量進行評定,利用引用率等文獻計量法來評估研究成果的影響力。考慮到運用引用率評估的局限性,委員會還要求各專家客觀公正地評估,指標有以下幾點。
(1)科研成果:專家組參考國際科研質量標準,就其“原創性、重要性和嚴密性”進行質量評估,占總評分的65%。
(2)科研成果的影響力:專家組就提交材料中涵蓋的卓越研究對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及來評估科研成果的“目標和意義”,占比20%。
(3)科研環境:專家組按照科研成果的“生動性和持續性”評估科研環境,包括其對廣泛學科或科研事業的生命力和持續性的推動作用,主要考慮科研環境對科研活動的開發和刺激作用,權重為15%[20]。
3.5 科研評估反饋機制
科研成果的評定等級直接與科研撥款的金額掛鉤。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和研究會(The Research Council)先決定提供給REF4類主學科的總撥款金額(每學年約20億英鎊),將總撥款先分配給各個評估單元,再歸到各高校[21]。
2014REF設有無級別、1*、2*、3*、4*這5個級別,分別指未定等級、國內認可、國際認可、國際優秀、世界領先。就參評項目的整體質量來看,30%的項目達到4*,46%的項目達到3*,20%的項目達到2*,3%的項目達到1*,“無級別”的只占1%[22]。等級撥款的差異化旨在用有限的科研撥款來資助更高質量的科研項目,調動高校開展優秀科研項目的積極性。
4 英國大學科研評價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4.1 評估機構
建立非官方或半官方的評估機構,充分發揮政府對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指導作用,為大學科研營造自由的學術氛圍。第三方機構的存在有利于緩沖政府與大學的關系,一方面,既避免了政府“一手遮天”的情形,又保留了政府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既對高校科研的發展與完善有一定的指導,又給大學或學院留出一定的自治空間。
4.2 評估標準
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評估準則??v觀英國科研評估體系的發展歷程,在其探索過程中,評定標準歷經了從“質量”到“數量”再到“質量”的轉變,不難發現,唯有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定準則才有利于引導高校開展高水平的科研項目。采用明確精準的學科組分類標準,鼓勵多樣性的學科發展及跨學科的研究,有利于鼓勵各高校重點發展特色學科,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4.3 評估原則
以公平、公正、透明為評估原則。在評估材料提交過程中,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既有利于傳統大學深入研究其專業項目,也有利于鼓動新興大學的同步發展,還有利于為各學系和專業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及資源支撐;在評估過程中,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有利于評估人員公正地權衡各份材料,以便為科研撥款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公開評估流程后,有利于社會各界人士對各所高校科研的發展動態及科研撥款的使用狀況,為參評機構的反饋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撐。
參考文獻
[1] 周常明.牛津大學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 Hiscock N.The wise master builder:platonic geometry in plans of medieval abbeys and cathedrals[M].Aldershot:Ashgate,2000.
[3] Mallet C E.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M].Methuen & Company, Limited,1924.
[4] 乘旦,潔明.英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5] Bence V,Oppenheim C.The Evolution of the UKs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Publications,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History,2005,37(2):137-155.
[6] Paul Jump,Evaluation of REF[Z].2013-10-17.
[7] Barker K.The UK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the evolution of a national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J].Research Evaluation,2007,16(1):3-12.
[8] Henkel M.The modernisation of research evaluation:The case of the UK[J].Higher Education,1999,38(1):105-122.
[9] Section5:Units of Assessment[EB/OL].[2016-07-18]http://www.rae.ac.uk/2001/Pubs/2_99/section5.htm.
[10] Assessment panelscriteria and working methods[EB/OL].[2016-07-18]http://www.rae.ac.uk/2001/Pubs/5_99/section1.htm.
[11] 施筱勇.英國高等院校科研質量評估制度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5):135-139.
[12] Regulation and Asssurance[EB/OL].[2016-106-16]http://www.hefce.ac.uk/reg.
[13] 包林靜.英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體制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14]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14[EB/OL].[2016-06-20]http://www.ref.ac.uk/pubs/2010-01.
[15]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14:Theresults[EB/OL].[2016-06-20]http://www.ref.ac.uk/media/ref/content/pub/REF%2001%202014%20-%20full%20document.pdf.
[16]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guidance on Submissions[EB/OL].[2016-06-20]http://www.ref.ac.uk/media/ref/content/pub/assessmentframeworkandguidanceonsubmissions/GOS%20including%20addendum.pdf.
[17]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guidance on Submissions[EB/OL].[2016-06-20]http://www.ref.ac.uk/pubs/2011-02/2016-06-20.
[18] 劉興凱,梁珣.英國高??蒲性u估的制度改革、效應及其借鑒意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82-88.
[19] Units of Assessment and Recruitment of Expert Panels[EB/OL].[2016-07-02]http://www.ref.ac.uk/pubs/2010-01/2016-07-02.
[20]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hefce panels[EB/OL].[2016-07-02]http://www.hefce.ac.uk/rsrch/2016-06-21.
[21] Guide to funding 2016-17 How HEFCE allocates its funds[EB/OL].[2016-07-21]http://www.hefce.ac.uk/media/HEFCE,2014/Content/Pubs/2016/201607/HEFCE2016_07.pdf/2016-07-06.
[22]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EB/OL].[2016-07-21]http://www.ref.ac.uk/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