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珍 徐紅
摘 要:在高職院校開設漢語言文學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相應的文學素質,對有效培養學生綜合方面的審美能力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該課程既能增進學生的語文知識,同時又能通過所學的優秀文學顯著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有效提升學生的漢語言運用能力和漢語言的理解。
關鍵詞:審美教育運用 高職院校漢語言 文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62-02
漢語言文學的實質是對我國語言中的漢語詞語、漢語句法以及優秀的古今詩歌等眾多優秀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性研究,同時漢語言文學是有效熟悉編輯出版的一門基礎學科。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的文學素養進行培養,有效增進學生的漢語言知識,以利于增加漢語言文學教學、相關的文藝出版等機構培養專業素養人才,促使我國在漢語言文學方面的行業能更好發揮,有效地傳承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該學科涵蓋了古代漢語、外國文學、現代漢語以及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選修等多門語言學習課程。這些課程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有效對漢文化進行傳播為目的,該學科培養的對象是各類高職校的語文教師。審美教育是指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時,教師運用相應的藝術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教育,主要通過利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美的表現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進而對學生的心靈、語言、精神以及行為等進行美化教育,以提升學生智慧。該文將對美教育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1 審美教育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現狀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本質上就是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母語文化教育,促使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能有效地熟悉漢語言,并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漢語言基礎學科知識。但在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地實踐過程中,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致使漢語言文學僅僅被作為一門主修的學科專業,專供少部分學生學習的科目。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我國在實施高等教育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性教育問題所導致。因此,導致當前我國高職學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大部分學生并不重視該學科的學習,常常以應付式的學習態度對待該學科教學這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與不足。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步調,該專業的教學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特長特別優秀的學科人才,而是希望培養出服務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實用性人才。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就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有效地對學生的審美品味進行提升,從而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進行傳承。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當下的漢語言文學相應的課程安排存在一定地缺陷性和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授課時間短,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致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只能進行比較淺顯的知識傳授。加上當前漢語文學教學過分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性教學,致使學生的漢語言使用能力比較差,專業技能相當匱乏。并且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缺乏相應的認同感,不能有效促使學生建立起漢語言文學學習是對中國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和發揚的使命感,導致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審美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 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上的教學措施
在當下的漢語言文學教材中收錄了許多中外優秀文學作品,這些在文學作品直接體現其文學創作者的思想人品,因此,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閱讀,不僅是一種精神享受,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文的藝審美能力,顯著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2.1 對文學作品中審美因素的有效利用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相應的課堂文學作品進行深度分析,將文學作品中最精髓的藝術部分呈現給學生。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作品鑒賞,并指導學生在文學作品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情感滲透,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文學作品意境,幫助學生通過文學鑒賞,幫助學生掌握漢語,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由于文學作品富有審美功能,因此,教師更應該充分地利用文學作品進行教學,以便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品味得到提升。
2.2 充分挖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重挖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學習興趣,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以達到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新形勢下的年輕學生求知欲相當的強,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挖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求職興趣,通過課堂上的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主線,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文學作品蘊含的藝術美進行研究分析,促使學生將課堂過程中學習的文學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身情感的感受,幫助學生切實的感受出文學的藝術美,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品味,顯著幫助學生進一步發現漢語言文學的魅力,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
2.3 教師應豐富教學方式
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致使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完成。因此,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方式,比如: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文學作品電影等作品,形象直觀地將文學展現給學生,并通過電影的播放,引導學生進行觀后感,有效地引導學生培養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此外,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文學朗誦表演,通過布置學生分組進行相應的中外優秀文學作品朗誦,能幫助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合作,互相獨立的對文學中所蘊含的藝術以及文學主旨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掌握文學作品中的情感主線,促使學生進行文學朗誦,顯著提高學生的文學知識理解能力,充分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有效調動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3 結語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以及學習興趣不強的現狀,做出相應的教學改變,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大動力,因此,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審美教育融合進去,能促使文學教學中的純理論性知識與文學相應的感情素材相互融合,以達到均衡狀態。在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中教學過程中融入審美教育,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對優秀文學作品所蘊含的人文思想以及藝術思維進行掌握,為學生人格美的建立起到相當重要作用。審美教育是指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時,教師運用相應的藝術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教育,即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融合審美教育,通過人們社會生活中所有美的眼光去發現文學藝術美的表現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學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智慧。同時又能通過所學習的優秀文學顯著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漢字,有效提升學生的漢語言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宏博.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2015(1):185-187.
[2] 李晶晶.論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18.
[3] 王嬌.淺析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J].才智,2015(15):152.
[4] 黃玉英.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管理探析[J].赤子(中旬),2014(1):169-170.
[5] 李芳.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與建設探索[J].語文建設,2016(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