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勇
【關鍵詞】 微課;課堂教學;概念;特點;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4—0076—01
在網絡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微時代應運而生,微博、微信、微營銷等微時代的新生事物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在教育和教學領域里,一場新型的教學革命——微課時代也隨之展開。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響、生動直觀的圖像、啟發性的視頻片段等特點脫穎而出,改變了過去教師筆耕舌耘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它把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等各種電教設備,結合在同一個微課之中,操作簡單易行,僅一播放即可實現不同教學方式的切換。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及疑難問題等。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相對于其他的多媒體而言,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結構“情景化”。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表現出迫切的求知欲,主動地去學習。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愿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手段將課本的抽象知識變得形象,有利于小學生去注意去理解。鮮明的色彩,直觀的形象,立體的動畫,將小學生的興趣引起,小學生在繪聲繪色的微課展示中,通過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身臨其境。課本知識變得鮮活,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從而變得愛學習語文了。如,在教授《月光曲》這篇課文時,教師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語言將月光照進茅屋的景象刻畫出來,但是這么富有意境的清幽的月光美景還是無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這時,教師通過微課將這個情境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一下子就被微課引起興趣了,學習過程入情入境,學習的靈性被激發,這樣就很容易開啟學習之門。
2.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過程,尤其在微課的輔助下,這個活動過程更要發揮出最好的效果。教師要發揮教的作用,設疑質問,進行引導和點撥;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理解去獲取知識。課堂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協調聯動,啟發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提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處在探索知識、積極尋求答案的學習狀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氛圍愉悅,那么,課堂的質量和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授《掌聲》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展示出來,然后通過閱讀分析去解決這些問題,當這些問題通過學生動口、動腦解決出來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在思索的過程中發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當起了學習的主人。可以這樣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了微課的加入,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動,他們全方位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3. 放飛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內容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感悟而難于表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教學內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深刻體會,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在微課的輔助下,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現有的經驗和積累的知識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異議的問題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課本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微課對知識進行理解感悟,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課的輔助,課堂氣氛活躍開放,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變得更大更廣,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4. 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讓課堂教學“活”起來。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將知識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