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倬 趙靖國 李云梅 陳露 景麗麗 羅鋼 陳妹婷
摘要:榮昌折扇作為榮昌四寶之一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科技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變得步履維艱。從榮昌折扇的利用現狀和群眾基礎為出發點進行研究,尋得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產業落后,群眾基礎薄弱,行業缺乏創新的問題,針對此從技術改進、文化傳承和加強創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榮昌折扇;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31
1 榮昌折扇概況
重慶市榮昌縣四寶之一的榮昌折扇,在經歷了數代人的潛心鉆研和創新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民族文化薈萃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符號標志,深受各階層人民喜愛。古人曾有詩贊曰:“開合清風紙半張,隨機舒卷豈尋常;金環并束龍腰細,玉柵齊編鳳翅長,偏稱游人攜袖里,不勞侍女執花傍;宮羅舊賜休相妒,還汝團圓共夜涼”。榮昌折扇在榮昌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清朝光緒年間年產就達百萬,辛亥革命后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高峰,年產愈五百萬,創造了折扇歷史的輝煌。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曾經的輝煌已不在,折扇成了夕陽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日益凋落。目前,弘揚和保護折扇這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志在必行。
2 榮昌折扇的利用現狀及當代群眾基礎的調查研究
2.1 當代榮昌折扇的利用現狀研究
榮昌折扇作為榮昌四寶之一,在歷史的沿革中承載著榮昌文化的重要積淀,于2007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民間藝術的珍品。但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工業化生產的日益推進,榮昌折扇的傳承及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據折扇傳承人李開軍老師介紹,現在傳統的榮昌折扇部分品種因為制作工藝繁瑣,工期漫長等原因已經停產,如榮昌黑紙扇,以前在黑紙扇的制作和材料膏水、上色等都由制作人親力親為,但由于現代化學的進步,這些都可由顏料、化學成品代替,最終導致一些傳統工藝瀕臨滅絕,甚至消失。在榮昌區,現在能夠靠老工藝制作一把榮昌折扇的制作人不超過10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折扇大規模生產的工廠已經進行技術革新,使部分工種由手工制作改為半機械化的電動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減輕了工人的負擔,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是通過對近幾年榮昌折扇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榮昌折扇的生產進行了技術革新,折扇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逐漸形成機械產業化的規模生產,但是這種機械化的生產需要對折扇做嚴格的限制,如尺寸大小、扇面大小、扇釘的設計、扇墜的裝飾等等。這大大限制了折扇制作人的創造力,嚴重影響了折扇的制作質量。
2.2 榮昌折扇當代群眾基礎調查研究
馬克思曾說“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歷史文化的主體”。因此,在現代文明填充人們生活的同時,為了能更好的利用榮昌折扇,我們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現代文明下的傳承主體。根據我們調查發現:對于榮昌文化傳承代表之一的折扇,90%的人不清楚折扇的制作流程,89%的人不了解它的發展歷史;在購買決策方面,出于對榮昌折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支持和促進其傳承的目的購買折扇的人占13.87%,其中大學學歷的占多數,高中學歷及以下的人多是出于納涼與裝飾的目的購買折扇。
從總體研究來看,榮昌折扇的群眾基礎比較薄弱,這嚴重影響了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榮昌折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傳承性、地域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它的發展需要傳承主體的實際參與,才能真實地反映生產生活的實際,才能充分體現在歷史時期形成的審美觀念,展現中華民族根植于基層社會的民族文化基因。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促進榮昌折扇的傳承創新發展刻不容緩。
3 榮昌折扇文化保護和傳承策略
3.1 轉變大眾對折扇的功能認識,促使折扇由實用向審美的思維轉變
一般來說,在人們的認識中折扇就是夏天用來納涼祛暑的工具,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滿足和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折扇的審美功能便被挖掘出來。這樣的一個功能性的轉變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額過程。電力的出現使得空調冰箱進入千家萬戶,盛夏的炎熱被這些現代化產品所征服,折扇的納涼實用功能便必然被取代。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轉而追求生活的享受,這個時候折扇的審美功能便進入大眾的視野。在陳子福打造折扇品牌價值的經驗中可以看到,折扇未來的發展趨勢絕對不是固守傳統,而是假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頭向藝術之路進發,把折扇打造成一個地區地地道道的工藝品,從而提高折扇的藝術氣息,加強折扇的裝飾價值,提高其附加值,促進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管是夏布折扇還是絲綢折扇的發明,都是對折扇本身功能的一種削弱,而把更多的焦點放在裝飾功能上。所以,因時而變,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走大膽創新之路是折扇產業得以再次蓬勃發展的必由之路。
3.2 探索新的產業模式,避免惡性競爭
創意或者說是創造思維是榮昌折扇得以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折扇企業應該深層次挖掘折扇文化,賦予其人文氣息,以創新思維為核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指引新的方向。此外,折扇企業的規模一般都很受限,主要以中小型企業和小作坊為主,所以榮昌折扇企業應該充分發揮區域文化優勢,共同打造品牌,形成規模效應,以點帶面,共享發展。最后,由政府牽頭制訂行業行規,避免惡性競爭,保證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3.3 傳統手工藝與工業化進程同步發展,相互補充
榮昌折扇,從農耕文明走向信息時代,歷經了400多年的悠悠歷史。在這條歷史的長河中,文化的積淀是折扇得以長存的靈魂。面對瑞納信息化、工業化的大時代,榮昌折扇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將傳統手工業的精、美、妙和信息時代的快、準、穩有機結合,一方面確保榮昌折扇精湛的工藝和優質的品質,另一方面兼顧媒體宣傳類折扇、舞蹈扇、普通扇等低端產品的生產,建立一條覆蓋高中低端市場的全面發展模式。此外,把產業化經營作為整合產業鏈條,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規模效益的手段,不過分強調手工制造,也不完全依賴與機械加工,只有將兩者完美結合,榮昌折扇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走新型產業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3.4 保障創新成果,激發積極性
高度關注創新成果保護問題,加快引導創新機制的建立健全。創新是產業得以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源泉。只有有力的創新保障機制,企業才會蓬勃發展。所以,在榮昌折扇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政府應該加強知識產權、商標文化的保護,嚴厲追究抄襲偽造企業的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整個產業的創新積極性,給這個產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3.5 建立多元化營銷模式
一個好的企業要內外兼修。榮昌折扇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依靠自己精湛的技藝和品質,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企業要充分拓寬營銷渠道,構建營銷網絡,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優勢搭建特的銷售平臺,同時結合線上線下宣傳,將現代媒體與傳統展銷相結合,充分利用榮昌折扇豐厚的文化資源,把榮昌折扇打造成一個集經濟文化于一身的重要工藝藝術品。
4 總結
面對歷史與未來,我們應該有所創新,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去繼承,吸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求新求變,進而提高榮昌折扇在大眾心中的審美價值和工藝品的形象,從而提高其附加值,順應當下的生存環境。所以,榮昌折扇未來的發展和弘揚,需要順應時代環境的變化,從思想觀念的改變入手,轉變固有發展觀念;同時將傳統手工業與現代產業鏈相結合,傳承精湛的技藝,創新的工藝;最后,以傳承、保護、創新的理念為主導,以多元化營銷模式為手段,是榮昌折扇實現新時代的大飛躍。
參考文獻
[1]楊可龍.“榮昌折扇”技藝及其保護的初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
[2]黃海燕.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工藝的文化品牌建構——以榮昌折扇為例[J].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05):7072,66.
[3]楊翔鳳.榮昌現代折扇工藝的傳承與發展[J].包裝世界,2014,(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