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十三五”計劃的推進,社會轉型加速,國內外局勢依然緊張,各類恐怖襲擊與突發事件頻發。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我們要探討如何推進校園安全工作,進一步提升校園安防系統和技防物防設施,提高學校防范和應對恐怖襲擊的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校園重大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穩定,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關鍵詞:反恐反暴;安防建設;安全穩定
2015年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發生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死亡人數超過百人,震驚全球。該事件僅僅是2015年全球各地區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的“冰山一角”,此后,各國對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的關注度再一次提升。在復雜莫辨的國際斗爭環境之下,伴隨著國內同期社會體制改革轉型,社會焦點矛盾沖突多發,整體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高校安全維穩工作壓力長期存在。進入“十三五”新時期,深入推進高校各項改革發展,校園安全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擴大,呈現出社會化、多元化的綜合性特征,矛盾和風險遞增。
1 學校安全維穩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校園安全防控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相對校內外社會形勢與安全環境的發展要求,當前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存在宏觀上系統設計不科學、不健全,微觀上各部門職責分工尚有交叉與漏洞,安全責任難以具體落實到位,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排查整改,綜合治理能力與管理力度不足等問題。
1.2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幾年,隨著全國范圍內“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與推進,本著“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在全國校園內開展系統化的安全教育宣傳工作。但就每年的校園意外傷害與安全事故統計中仍可發現,師生員工不同程度上存在法律意識淡漠、安全知識欠缺、自我防護意識薄弱、處理應急事件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們應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師生全員的安全意識、法律知識、逃生能力,進而提升個人的安全防控能力。
1.3 技術防御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其一,校園內日常安保監督工作主要依靠監控平臺。對于每個校園逾千部的視頻監控網點做到定期維護檢查和升級改造,對于不同的校區之間能夠建立聯網互通的安防平臺。其二,技防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重點局限于視頻監控部分,交通監管、報警機制、智能評估、數據分析、應急指揮等功能應用有待拓展,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有待開發。
1.4 物防設施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
第一,針對當前校園安全問題,特別是新形勢下反恐反暴安保要求,保衛人員配套裝備設施需要與時俱進。第二,針對校園內部人口密集區域,如食堂和宿舍樓宇的安保力量與安防設施有待加強。
2 學校安全工作的具體措施
2.1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樹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社會安全“六位一體”的校園安全整體防控理念
充分利用各大宣傳教育平臺,如校園官方微博與微信公眾號進行師生互動,校內LED公告欄信息發布平臺,教學樓與宿舍樓宇宣傳欄,各類組織生活會等形式,宣傳學校安全教育文化,使廣大師生先重視,再學習,后受益。
2.2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建立學校統一領導,綜治綜合協調,部門監督管理,單位主體責任,師生員工全員參與,校地協調聯動的校園安全立體防控格局
學校分管領導作為安全工作第一負責人,落實各部門職責分工與單位主體責任,包括日常對校內全體師生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傳教育、道德操行管理、安全培訓演練、應急處理訓練以及安全事件發生時的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糾紛事故調動處理環節、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驗收、安全崗位責任落實制度。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全員參與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學生糾察隊與志愿消防隊等群眾性組織,做到群防群治,共同監督管理,維護校園安全。
2.3 以校園突出安全問題為導向,建立預防、預警、管理、控制、打擊相結合的校園安全立體防控機制
預防機制在日常校園安全工作中穿插進行師生校園安全宣傳教育與應急演練、安保隊伍安全培訓、路面與樓宇巡查防控、門禁與重點部位值勤值守、安全隱患定期檢查與及時整改、提升技防水平與物防設備。預警機制在發生安全事件時及時啟動安全檢查與網絡巡查、進行安全穩定形勢分析與情報信息會商、評估重大決策風險、解決矛盾沖突與利益訴求,兼以輿論監控機制,必要時提供法律援助與救濟救助。管理機制突出表現為車輛進出、外來人口、大型群眾性活動、重點場所與危險品管理等方面的協調管理力度。控制機制需要在安全事件發生之后能夠做到指揮部快速反應、應急指揮、迅速調配安保力量,及時高效地解決問題。打擊機制在安全事件方面上輕則進行批評教育,重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2.4 以信息技術為引領,提升校園安全防控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以校園綜合防治信息技術平臺為依托,提高校園安全整體的防控水平和應急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校內報警機制、GIS與GPS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信息發布系統、廣播通訊系統、車輛管理系統、樓宇門禁系統、門崗控制系統、消防控制系統等方面建立起全面化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提升校園安全防控的綜合管理水平。
3 校園反恐應急處置預案
3.1 適用范圍
針對校園內部可能發生的,以制造校園恐慌和社會動亂,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脅迫政府機關為目的,采取恐嚇、破壞、暴力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身傷害、公共設施損毀、重大財產損失、校園或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行為,如汽車沖撞,刀斧砍殺,縱火焚燒,劫持人質,爆炸襲擊,槍擊,公共場所投放毒品、化學毒劑、生物試劑、輻射源等,以及煽動、資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協助實施上述活動的行為。
3.2 指導方針
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校園反恐的工作部署,堅持“預防為主,單位負責,突出重點,保障安全”的防范方針和“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到位,有效控制,高效處置”的應急處置原則,切實提高校園反恐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校園安定穩定。
3.3 啟動反恐應急響應機制
學校安保部門接到校園報警險情后,應迅速報告反恐應急指揮部門及學校辦公室,通知反恐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到指揮部集合,聯絡屬地反恐機構和公安機關,校內做好應急準備。各門崗立即疏散校門口車輛和人員,關閉校園大門,執械上崗,接應公安人員,把持住車輛通道,防止施暴分子外逃。安保部門服從指揮,有條件時制伏施暴分子,無條件時等待公安人員。組織剩余力量,組成應急隊伍,聽候指揮,準備增援,互通信息,協同防范。校醫院醫護人員待命,隨時準備搶救傷員。待施暴分子被制伏后,保護現場,解除安保預警,恢復校園秩序。切實做到一旦校園發生突發事件,能夠立即啟動相應預案,及時組織并妥善處理好有關工作,確保突發事件報告及時、有效處置。完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構建“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信息暢通、處置有力”的應急處置體系。
參考文獻:
[1] 白濤,許中華.高校危機管理對策初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2] 劉燕燕.高校治安保衛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惠州學院學報,2007(6).
[3] 邵興安,李杰,王坤慶.多視角下我國高校安全防范問題與對策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作者簡介:林舒泓,福建師范大學武裝保衛處教管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