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磊磊 張旭
摘要:
ISEC項目是當前比較先進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所有課程的學習采用雙語教學,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教學改革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是鑒于我國電力專業教學的現狀,在該教學模式實施之前,必須要不斷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評模式以及教材等的創新。下面就ISEC項目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關鍵詞:ISEC;教學模式;啟發式
中圖分類號:TM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1(a)-0000-00
1 ISEC項目介紹及優勢
ISEC 項目也就是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它是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倡導的,國內本科高校與美國一些著名高校聯合開展的學分互認教育。項目采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本科階段總計學制一般為四年。基本模式為,國內兩年,國外2年(即“2+2”)。第一年和第二年,學生在國內院校進行英語強化學習,完成互認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的學習。經過兩年的學習,符合條件的學生第三年和第四年可以前往英、美合作院校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接受專業應用的培養與訓練。
ISEC 項目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在能夠與國內現行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很好地對接的前提下,逐步進行課程改革,進而推動教學改革。同時,在國際化師資培養的基礎上,配套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采用互動式雙語教學,充分注重國內外課程體系、教學理念的融合和互補。使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好的國際視野,能夠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夠使用多種語言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更容易受中外用人單位的青睞。
2 ISEC項目下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2.1 確定課程的雙語教學目標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既有極強的理論邏輯性,又有一定的工程實踐性,主要教授電力系統參數計算、運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相關課程的基礎。開設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可以在中文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引進國外高校開設相關課程的精華,結合開方式、自主式的教學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雙語教學體系。使學生系統掌握該課程的專業知識和英文表述,將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外語應用能力的提高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工程計算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外文專業文獻的學習和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同時使用母語和英語進行思考,使學生獲得跨文化、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的研究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或自編講義
要想很好的實現電力系統課程的教學目的,教材和講義的選擇則尤為重要,對于不同的課程,在教材的選擇上也具有不同的標準。在我國目前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中有英文原版的教材和國內英文編譯的教材,不管是那本教材在內容上都是《電力系統分析》中的基礎知識。
對于《電力系統分析》這一基礎性的課程來說,如果想要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好的理解專業知識,最好在教材的選擇上選擇英文原版的教材,這樣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國際上的先進科學技術。鑒于中國學生有限的英語水平,在選擇教材是最好選擇一下語句較為簡單,且通俗易懂的書籍,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閱讀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3 基于目標性的教學設計
由于教學所用的教材是英文原版的教材,這與學生平常用到的語言不一致,在加上教材上的知識都是學生所不熟悉的內容,這樣大大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之前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有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事先設置一些教學任務,并以課堂提問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督促學生對內容進行預習。比如說在第一次講授《電力系統分析》這一門課程式,教師不要一味的講述電力系統中的專業性概念,可以通過緒論導學,讓學生對電力系統產生興趣,了解電力系統的基本知識構架,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進度表,讓學生在每次上課之前都能夠有目標、有目的性的進行學習,這樣經過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4 采用啟發式教學,構建互動式課堂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力度不夠,學習興趣不高。而在ISEC項目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引導—問答—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找到正確的結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比如說在進行電力系統分析中的無功功率和電壓調整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線路損耗的性質應該是作為無功電源還是無功負荷?”并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經過思考之后用英文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就會在探索的過程中做出多種假設,并進行一一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分析其中正確與否的原因。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電壓等級區分線路損耗的性質,這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5 注重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ISEC項目主要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英語教材,而且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也是英文授課,這樣一種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英文教材與國內的教材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差別,英文教材講述的知識點都是一些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技術,而國內教材講述的都是國內最為普遍的技術,在教學中采用英文教材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現在國際上科學水平,從而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長見識。
2.6 考核方法的改革
ISEC項目中的考核方式要求由日常考勤、課堂表現、日常作業、期末成績等組成,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發言的質量、作業的好壞等都作為參考依據。筆試考試和作業都是全英文作答,且英文難度不大,但要涵括所有的教學內容。
3 針對ISEC項目實踐提出的幾點建議
3.1 專業英語課程為雙語教學服務
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電力課程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英語的聽力水平和閱讀水平,否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聽不懂教師在說什么。鑒于現階段我國電力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ISEC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要配合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不但要幫助學生學習常用英語表達,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到電力專業課程中相關名次的英文表達方式。
3.2 有適應學科雙語教學的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為了確保ISEC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培養,使其能夠認識到雙語教學在現階段電力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定期培訓,提升口語水平及專業素養
雙語課程教學的實施對教師和學生的英文水哦寧要求都比較高,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定期培訓的形式,要求所有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英語課程的培訓中來。同時,還要不斷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專業素養水平,使其能夠正確利用所學習的教學方法進行課程的講授和知識的學習。
4 結論
ISEC教學模式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它的應用實現了電力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并且能夠滿足國際化發展的要求,是未來電力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全友. ISEC項目中的通識教育反思——以許昌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為例[J]. 文教資料, 2012(20):140-141.
[2]陳雷明. 基于ISEC項目的基礎課程雙語教學實踐與思考[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33(4):191-194.
[3]尹淑娟. ISEC項目下《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 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 2014, 28(4):78-80.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作者簡介:
賈磊磊( 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能源變換與組網技術。E-mail:jllnl5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