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鈺
摘要:接受角度研究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知程度意義重大,有利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高職生在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中有成績也有困境,努力探究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的有效途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高職學生頭腦,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生;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6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理論體系,是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的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新一代大學生,是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和理解、接受效果和運用程度都會對這一理論體系的生命力和未來前途有著重要影響,而從高職學生自身來說,也事關其成長成才。我們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問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程度的重要意義
接受理論最早應用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學領域,“只要作品不被行動的主體接受、獲取,它始終只能是未完成的可能的存在。所以,接受是最本質的。”這是聯邦德國康士坦茨大學教授姚斯和伊瑟爾創立的一個美學派別提出的觀點。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則是指“發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的接受活動,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接受主體出于自身需要,在環境作用影響下通過某些中介對接受客體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化、外化等多環節構成的、連續的、完整的活動過程,通過有效的接受,社會和社會群體的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就可以被內化為接受主體品德思想并外化為品德行為?!币源祟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就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需要,積極自覺地選擇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和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并主動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去。
那么,具體到高職生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受眾范圍則主要指向高職院校大學生。高職院校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為企業培養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大學生個人素質的高低是衡量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水平有著重要影響。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專門對職業教育工作所作的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指示,內涵豐富,高屋建瓴,意蘊深邃。可以說,中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為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這種重視在對職業院校學生給予極大的期望的同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專業技術的提高,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和理解、接受效果和運用程度都會對這一理論體系的生命力和未來前途有著重要影響,而從高職學生自身來說,也事關其成長成才。我們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問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2 高職生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現狀(以天津部分高職院校為例)
接受理論研究是實證性研究。問卷調查、訪談、抽樣測量及信息反饋等方式方法是研究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問題的有效途徑。在這些實證性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分析,系統歸納,清楚掌握學生對于這個理論體系的接受現狀,進而找尋問題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合理的對策。為此,我們設計制作了《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狀況的調查問卷表》,問卷從以下幾個維度開展:(1)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專業、年級及政治面貌。(2)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狀況。包括對基本理論的認知狀況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意義和作用的認知狀況。(3)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狀況。包括對國家時事政治等重大問題的了解程度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所遇問題的看法。(4)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建議。本問卷采取隨機抽樣發放方式,共發放300份,調查涉及高職院校包括有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等院校。最后問卷回收287分,回收率為95.7%。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絕大部分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表示認同,做出了積極肯定的評價,對其概念內涵、基本內容及作用都有基本認識,總體上達到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但在接受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2.1 性別與所學專業的差異直接影響著接受效果
結果顯示,高職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顯著高于男生。無論從課堂效果、課后作業還是社會實踐活動上,女生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上都表現出了更多積極性和主動性,女生比男生更加主動攻克難點與重點,女生比男生更重視做課堂筆記等。此外,所學專業的差異也不同程度顯現出接受上的差異性,文科專業的學生接受程度明顯高于理工科學生,而高職院校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為企業培養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工科生在高職院校中又占絕大部分,這也意味著高職院校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效果并不樂觀,理工科學生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平日里也不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因此,加大對高職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特別是從途徑上去拓展理工科學生接觸這一理論體系,顯得尤為必要。
2.2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僅止于“知道”
經過對問卷進行分析總結,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知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知道這一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的理論基礎,但這些僅限于“知道”。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仍存在模糊或錯誤認識,比如說,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者的關系問題上,后者不包括毛澤東思想,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理論體系是在毛澤東同志精心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創立的,二者是“和”的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這一關系上認識不夠清晰。再比如,能完整的說出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的只占到受調查者的21%,知道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只占33%,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出,盡管高職生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但也僅止于“知道”,離全面把握、透徹理解、深刻領會還有一段距離。
2.3 高職生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途徑大多為外界主動干預灌輸回頭
春秋時期《論語·雍也》講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一種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樣如此,只有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指導實踐。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受高職生大多數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接受途徑無外乎有“老師講授、考核考察、網絡媒體等”等這樣幾種方式,高職生在接受這些信息、理論時,并不進行主觀選擇與判斷,接受與思考、學習與運用相脫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考的學習,沒有主觀選擇判斷的學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接受。
3 高職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的有效路徑
3.1 教學內容上,增強教育針對性,優化教學內容
在高職生中存在著因性別、所學專業不同而出現的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差異性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教育針對性,優化教學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平時應廣泛搜集材料,充實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重組、取舍、再創造,從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知識點與學生的關注點有效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3.2 教學方法上,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力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針對高職生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掌握不夠清楚透徹等問題,必須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專題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模式和授課方式,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多種形式,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3.3 接受途徑上,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傳播的渠道
知識經濟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傳播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僅僅依靠課堂渠道的學習是不夠的,應在把握課堂主渠道的同時,積極開發有效學習途徑。當前,以互聯網帶動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依托“互聯網+”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帶來的沖擊與效應,創建“互聯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和思想融于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活動,開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理論為主題的征文、演講、辯論、微電影展播等活動,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傳播的渠道。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徐廣田.關于北京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接受狀況的實證調查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