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張廣波
摘 要:為了摸清與挖掘信陽地區具有潛在開發價值的綠化觀賞樹種資源,通過實地調查和咨詢的方法,初步統計出信陽具有觀賞開發價值的觀賞樹種共57科90屬146種,并分析了這些觀賞樹種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觀賞樹種;調查;信陽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1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16-02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綠化已成為人們共同關注和認真探索的熱點,城市綠化面貌的改變主要以豐富多彩的觀賞樹種來體現,觀賞樹種規劃和選擇的好壞是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根本,直接關系到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成效。本文通過對信陽地區觀賞樹種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城市綠化觀賞樹種的選育及應用提供參考。
1 研究地概況
信陽位于淮河上游,地處東經114°06′,北緯31°125′,地勢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為桐柏山、大別山,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1]。日照充足,空氣濕潤,四季分明,宜居宜業,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譽,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續6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2 調查方法
采用實地調查、資料收集和調查問卷的方法,對信陽市地區主城區及近郊地區的道路綠地、綠化廣場、風景點綠地進行全面調查,對有關學校綠地、私人綠地、郊區綠地采用隨機抽樣法調查。對調查區域內的觀賞樹種的種類及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在此基礎上測定了各種觀賞樹種的生長性狀及適應性。
3 調查結果
信陽地區主要觀賞樹種有146種,隸屬57科90屬,從其觀賞特性分,可分為5大類: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小喬木及灌木、落葉小喬木及灌木、藤本植物,對其生長狀況及適應性主要分良好、一般和較差3種指標進行分析評價,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信陽地區應用的146種觀賞樹種,其中常綠喬木有25種,除火炬松、杜英,其他樹種生長表現均好;落葉喬木有66種,除樺木科的榛生長表現差些,金枝槐、白蠟、文冠果、楸樹、榔榆、絲棉木、化香7種喬木表現一般,其他樹種生長表現良好;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樹種有27種,除唇形科的迷迭香生長表現差些,其他樹種生長表現良好;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種有18種,除小檗科紫葉小檗、芍藥科牡丹、山茱萸科紅瑞木生長表現一般外,其他樹種生長表現良好;藤本類樹種有10種,除桑科珍珠蓮,其他樹種生長表現良好。
4 存在問題
信陽地區應用觀賞樹種種類主要存在如下的問題:(1)觀賞價值高的種類較少,特別是觀花觀果的植物種類更少,常綠樹種也較少,應用形式配置結構相對簡單,樹種觀賞特性表現不顯著,植物群落不穩定,城市整體景觀效果過于單一;(2)喬木數量過多,有鄉土特色的很少;(3)小喬木和花灌木數量和種類均較少,整個城市景觀結構上缺少層次感,這種景觀結構上的不合理搭配也造成整個景觀生態系統的不平衡;(4)彩葉樹種較少,整個城市景觀缺少季相變化。
觀賞樹種應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1)應用種類少:調查結果顯示,在信陽城市綠地中使用的觀賞樹種種類較少,僅有146種,以廣玉蘭、女貞、薔薇科樹種等應用頻度最高。可見,種類明顯不足,大多以傳統的綠化手法配置。現用的觀賞樹種中,觀賞喬木最多,灌木次之,藤本樹種種類明顯不足。(2)搭配不合理:目前信陽觀賞樹種的配置,一味地追求視覺效果,而忽視了聽覺和嗅覺等方面的感受;很少考慮樹種種間的生態效益,同樣沒有考慮不同區域人群對不同觀賞樹種的需求和適應性、不同樹種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四季、晝夜的變化和延續。總之,在觀賞樹種搭配時具有很強的隨意性,缺乏鄉土地域特色。(3)栽培管理不到位:通過調查發現,信陽城市綠地養護水平不盡人意。大部分觀賞樹種沒能及時進行修剪,水肥管理不到位,病蟲害發病率較高,舊病樹沒有及時淘汰和補植等;養護管理也不到位,基本上停留在“病蟲害不明顯”、“沒有枯枝爛葉”、“雜草不明顯”等水平上,缺乏景觀效果評價[2];養護管理粗放,理念落后,基本上以季節性養護為主,缺乏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養護理念。養護技術是園林綠化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城市景觀得以持續呈現的基礎[3]。但當前我國多數城市都缺乏專業的綠地養護人員,現有養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致使綠地養護操作不規范,隨意性強。
5 結語
通過調查初步擬收集信陽觀賞樹種57科90屬146種,這是一筆寶貴觀賞樹種資源。這些觀賞樹種是信陽市地帶性植物,具有適地適樹、繁殖容易、長期穩定、效益明顯的特點,對于維持信陽地區的生態平衡,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改良作物品種,發展農、林、園藝、醫藥衛生及其他科學事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今后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觀賞樹種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豐富園林景觀,規范目前信陽地區樹種在開發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輝,孫耀清,周興文.信陽市優良觀賞樹種篩選的初步研究[J].北方園藝,2015(21):67-70.
[2]丁明,鄒志榮.園林植物養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北方園藝,2011(12):84-86.
[3]丁少江,歐陽底梅.淺談深圳市城市公共綠地管理的改革[J].中國園林,20011,7(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