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素蓉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39-01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各個學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在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與此同時,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老師們都在思考:課改,到底要改些什么?對于數學學科來講,課改又要怎樣體現數學獨有的魅力呢?在我們學校就提出了“八字教學法”的課改模式——“學探助導,建練悟清”。其核心思路就是先學后教,學生互學,教師引導。課堂的主體由老師轉變成了學生,學生的學習也由被動接受變為了主動發現探究。從根本上改變了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釋疑,直到豁然開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于此,教學的核心應是讓學生參與到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之中,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構造一個“簡約”的數學課堂。
從教學過程來看,簡約的數學課堂應該是清晰的,扎實的,易于理解,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
從教學語言來看,簡約的數學課堂,教師語言應是言簡意賅,直白而富有哲理的。教師的每一個期待的眼神、會心的微笑、贊許的點頭都會使學生受到一種情的熏陶,愛的鼓舞,無聲語言有時會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無聲勝有聲”,課堂上老師總是用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更要來到每一組學生中間,俯下身子、傾聽發言、參與研究、成為小組一員。在看似不經意間,教師以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給學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無聲語言給課堂增添了獨特的魅力。教師切忌代替學生說出思維的過程,表達出知識的語言,要把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將課堂打造成學生接受知識,提升能力,培養情感的平臺。數學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富于哲理的語言。羅素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她,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提供了一種精確簡潔通用的科學語言。數學語言正是以她的結構與內容上的完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這種美有時毋需用言語去贅述,只能用感覺去體驗,去感受。教師在課堂上就要科學地向學生傳遞這種美。
從教學內容來看,一節課上傳授的知識點不宜過多,這樣學生容易掌握。教材可以重組,但在教材的重組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思維。在教材的挖掘上更不宜過深過廣,切實把握好一個“度”字。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理想課堂所追求的簡約化,并不是單純地簡單化,它是一種教學的策略。簡約的課堂教學,使情節明快、集中,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和時間對問題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討論,可以避免繁雜的情節造成教師的調控失衡而顧此失彼,可以避免使學生因應接不暇而思路混亂。“大道至簡”,數學課堂應追求更高層次的簡約求實境界,才是理想的課堂、才是盡顯“大氣”的課堂。
課改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并非讓教師“不講”,讓學生放自任流。相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明確規定:“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過于”一詞我們不難發現,新課標對“講授”并非完全否定,只不過要把握講的時機,講的數量,注意講的藝術,“該出口時就出口”,要大膽地講,要精要地講。
簡約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中教師的提問、語言簡練了,教學環節清晰了,媒體的使用更為得當。尤其是師生的課堂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伙伴,學習過程的主持人,學習成果的欣賞者。學生不再是聽課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今天,我們的教學正走向簡約,但不是簡單。如何探索一條適合學生主動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的教學方式,成為在新課改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課題,需要每一個老師的思考。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