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
現在的人們飼養母牛,既期望母牛受胎率高,泌乳性能好,哺育犢牛能力強,產犢后返情早,又期望母牛產出的犢牛質量好,初生體重、斷奶體重大,斷奶犢牛成活率高。現就如何飼養好、管理好母牛筆者給出以下建議:
一、母牛妊娠期的飼養管理
1.母牛的妊娠診斷
在母牛的繁殖管理中,妊娠診斷尤其是早期妊娠診斷,是保胎、減少空懷、增加產奶量和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經妊娠診斷,確認已懷孕的母牛應加強飼養管理,而未孕母牛要注意再發情時的配種和對未孕原因的分析。在妊娠診斷中還可以發現某些生殖器官的疾病,應及時治療,對屢配不孕牛應及時淘汰。
妊娠診斷方法雖然很多,但目前應用最普遍的還是外部觀察法和直腸檢查法。妊娠最明顯的表現是周期發情停止。隨著時間的推移,母牛食欲增強,被毛出現光澤,性情變得溫順,行動緩慢。在妊娠后半期,腹部出現不對稱,右側腹壁突出。8個月以后,右側腹壁可觸到胎動。外部觀察法,只有在妊娠的中后期才能發現明顯的變化,所以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診斷方法。
直腸檢查法是判斷是否妊娠和妊娠時間的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其診斷依據是妊娠后母牛生殖器官的一些變化。在診斷時,對這些變化要隨妊娠時期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如妊娠初期,主要是子宮角的形態和質地變化;30天以后以胎泡的大小為主;中后期則以卵巢、子宮的位置變化和子宮動脈特異搏動為主。在具體操作中,探摸子宮頸、子宮和卵巢的方法與發情鑒定相同。
2.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
母牛妊娠后,不僅自身生長發育需要營養,還要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和為產后泌乳進行營養蓄積。因此,首先要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使其能夠正常的產犢和哺乳。母牛在妊娠初期,由于胎兒生長發育較慢,其營養需求較少。因此,對妊娠初期的母牛不需進行特別飼養,一般按空懷母牛進行飼養就可以了。母牛妊娠到中后期應加強營養,尤其是妊娠最后的2~3個月,加強營養顯得特別重要,這期間母牛的營養直接影響到胎兒生長和自身營養蓄積。如果此期營養缺乏,容易造成犢牛初生重低,母牛體弱和奶量不足。嚴重缺乏營養,會造成母牛流產。
妊娠母牛的飼養,要依妊娠月份的增加調整日糧配方,增加營養物質供給量。在生產實踐中,應對妊娠后期母牛每天補喂1~2公斤精飼料。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妊娠母牛過肥,尤其是懷頭胎的青年母牛,更應防止過度飼養,以免發生難產。在正常的飼養條件下,使妊娠母牛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3.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
在母牛妊娠期間,應注意防止流產、早產,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將妊娠期的母牛同其他牛群分開管理。
(2)為了滿足胎兒迅速生長發育的需要,首先要滿足母牛的營養需要,特別是要盡量滿足母牛對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要飼喂優質青、粗飼料,禁止喂霉敗飼料。
(3)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和適量的運動,以增強母體的體質。應每日運動兩小時左右,以免過肥或運動不足。
(4)要注意對臨產母牛的觀察,及時做好分娩、助產的準備工作。
4.預產期的推算
母牛的妊娠期一般為270~285天,平均為280天。以280天計,我們可以通過最后一次配種日期、月份各加9來推算預產期。例如,一頭母牛2006年8月26日最后一次配種,則預產期為月份:8+9=17,需減去12個月即為次年的5月份;日期:27+9=36,需減去5月份的31天即為下月5日,由此可推算出該牛預產期為2007年6月5日。
二、母牛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哺乳期的母牛就是產犢后用其乳汁哺育犢牛的母牛。中國黃牛傳統上多以役用為主,乳、肉性能較差。近年來,隨著黃牛選育改良工作的扎實推進,中國黃牛品種逐漸朝肉、乳兼用方向發展,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加強哺乳母牛的飼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母牛在哺乳期能量飼料的管理
母牛在哺乳期能量飼料的需要比妊娠干奶期牛高50%,蛋白質、鈣、磷的需要量也需加倍。因此,為保證母牛的產奶量,要特別注意泌乳早期(產后70天)的補飼。除補飼作物秸稈、青干草、青儲料和玉米外,每天最好補喂餅粕類蛋白質飼料0.5~1公斤。同時注意礦物質及維生素的補充,以有利于母牛的產后發情與配種。頭胎泌乳的青年母牛除泌乳需要外,還要使其繼續生長。營養不足對繁殖力影響明顯,所以一定要飼喂品質優良的禾本科及豆科牧草,精料搭配多樣化,但也不要大量飼喂精料。
2.母牛在不同泌乳期的管理
母牛在整個泌乳期,依據其生理特點,一般可分為初乳期、盛乳期、中乳期和末乳期四個階段。
(1)初乳期。母牛產犢后1~15天稱之為泌乳初期。這時,母牛尚處于恢復階段。對體弱母牛,在產犢后3天喂給優質干草,3~4天后可喂多汁飼料和精飼料,每天精飼料量增加不超過1公斤。當乳房水腫完全消失時,飼料即可增至正常。如果母牛產后乳房沒有水腫,體質健康,糞便正常,在產犢后第1天就可喂給多汁飼料,到6~7天時,便可增加到足夠喂量。每次擠奶時要充分按摩和熱敷乳房10~20分鐘,使乳房水腫迅速消失。應讓犢牛早吃、多吃初乳。
(2)盛乳期。母牛產犢后15天至3個月,牛的產奶量最高,這個時期宜采取“定期交替飼養法”,也就是粗料型(主要是優質干草和多汁飼料)和精料型的飼養方法交替使用。通過這種周期性的刺激,可以提高牛的食欲和飼料轉化率,增加泌乳量,降低飼養成本。一般交替飼養的周期為2~7天。在此期間,應加強擠乳和乳房按摩,經常刷拭牛體,促使母牛加強運動,充足飲水。
(3)中乳期。泌乳3個月后至干乳前1個月的一段時間稱為泌乳中期。其特點是母牛產奶量下降,這是母牛泌乳的一般規律。但全價的配合飼料,充足的運動和飲水,正確的擠奶方法,多次的乳房按摩及精細的管理,可以延緩泌乳量下降的速度。同時這個時期,牛的采食量有較大增長,如飼喂過量的精料,極易造成母牛過肥,影響產奶和繁殖。母牛日糧營養水平為:每公斤干物質含2.13個奶牛能量單位(NND)、粗蛋白質13%、鈣0.45%、磷0.4%,精、粗比為40∶60。
(4)泌乳末期。干奶前1個月至干奶這段時間,母牛已到妊娠中后期,胎兒生長發育迅速,母牛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以供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母牛日糧的營養水平為:日糧干物質占體重的3%~3.2%,每公斤干物質含2個奶牛能量單位,粗蛋白質12%、鈣0.45%、磷0.35%,精、粗比為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