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
一、拍個人隱私,侵犯隱私權
案例:2015年5月19日,呂女士在公共澡堂洗完澡便隨手掏出手機拍攝了一段錄像及7張照片,并立即發送到自己加入的具有37名成員的微信群里。此舉立刻引來了眾多男女群友的“圍觀”,視頻和照片中的女性,大多一絲不掛,私密部位暴露無遺。經人提醒,呂女士及時刪除了錄像和照片,未被轉發。但是受害者之一的楊小姐,因經常被人譏笑、調侃此事而導致精神失常。
說法:呂女士的行為構成侵犯隱私權。隱私是指本人不愿讓他人知道和干涉的私人生活,包括本人的財產狀況、社會關系、住所、性生活以及其他純屬個人私事而不愿為外界所知的秘密等。女性的裸照和私密部位無疑當屬其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二、拍他人肖像,侵犯肖像權
案例:2015年7月8日,啤酒經銷商孔某在夜宵攤上看到7名男子正在豪飲他經銷品牌的啤酒。孔某隨手拿起手機,拍攝了多段錄像及21張照片,并通過精心制作、挑選,將錄像和照片放在自己店門口的廣告牌上播放。視頻中,7名男子袒胸露乳、言語粗俗,形象非常不雅。事后,7名男子要求孔某撤下視頻,但孔某以其所拍乃是事實并無虛構為由拒絕。
說法:孔某的行為已經構成侵犯肖像權。肖像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現、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孔某播放的視頻內容屬實,但未經當事人許可,他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三、拍違法行為不構成侵權
案例:2015年8月4日,華某在騎自行車上班途中,見一名男子不顧車來人往正翻越護欄橫穿街道,于是拿起手機拍下有該男子這種行為的11張照片,并根據新聞熱線傳輸給當地晚報。因當地正在推出“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的活動,該晚報當即選擇了其中一張照片作為反面典型,于次日刊登在專題報道上。由此導致該男子成了“明星”,成為熟悉者譏笑、嘲諷的對象。男子認為,華某和報社侵犯了其名譽權。
說法:華某和報社的行為不構成侵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第四款指出:“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公民依法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違紀行為,他人以檢舉、控告侵害其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