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揮
摘 要: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將會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亮點,提升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素質將是全社會聚焦的重點。從學院、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分析了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探索創建獨立學院優良學風的策略成果。
關鍵詞:學風建設;教育引導;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機制
從獨立學院學風現狀出發,分析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探索學風建設的有效措施,是獨立學院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
從獨立學院學風現狀分析,概括說來有下面幾點影響因素:
1.獨立學院因素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對于母體學校的“依附性”是與生俱來的,其辦學目標服務于母體學校的整體利益,具體表現為:一是服務于母體學校的高校擴招的需要,二是服務于母體學校增加收入的需要。這一依附性質,直接加重獨立學院自負盈虧的生存發展壓力,從而導致獨立學院片面注重辦學規模的粗放式發展,而有意無意地忽視學風建設方面的資源投入,“缺少立足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發面的考慮”[1],難以保障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提高。這樣,獨立學院學風建設任重道遠。
2.教輔管理責任
當前,在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一線的輔導員,絕大多數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苦于沒有“傳幫帶”的優良產統和系統的上崗培訓,以致學生管理工作毫無章法可言,對于違紀學生的批評教育更是平淡無力。加之輔導員的行政事務多、亂、繁、雜,若要進行學風建設則分身乏術。此外,一小部分專任教師疏于課堂管理,對于課堂上的打瞌睡、玩手機等行為聽之任之,只教書不育人,甚至把育人責任全部推卸給輔導員,這就增大了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難度。
3.學生個人因素
獨立學院的錄取分數線與一本、二本的差距逐年加大,至少說明獨立學院大部分學生在大學以前就形成不良學習風氣,他們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客觀存在。在沒有父母、親人督促的情況下,他們既未能改掉不良學習習慣和紀律松散,又無法正確處理課堂學習與社團活動的關系,甚至對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就業壓力無力排解,心理負擔過重。此外,他們對于獨立學院認同感低,加之學費昂貴,遂有一種“學非所用”、“花錢買文憑”的錯誤認識,從而使獨立學院學風建設困難重重。
二、加強對獨立學院學生的教育引導是創建優良學風的先導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通過教育引導才能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行為上實現“我要學”。[2]獨立學院要積極營造優良學風,必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教育引導,應突出抓好“三個教育”,正確引導他們學習成才。
1.新生入學教育
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大學生,面臨全新的學習環境和管理模式,正處于適應教學方法的必經階段。必須看到新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點,抓住新生入學教育這一有利時機,對大學新生開展適應性教育,做到早教育、早引導。在新生軍訓期間,輔導員可以加強校規校紀方面的教育,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目標理念,切實加強大學新生學習《學生手冊》,特別是課堂紀律、考試紀律、宿舍管理規定及紀律處分規定等方面的內容。新生入學教育,讓大學新生清楚地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期解決獨立學院普遍存在的紀律觀點淡薄和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突出問題。
2.專業培養教育
絕大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都不甚了解或者了解不夠全面,因此,設置一門專業導論課程,讓學生全面正確地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教學計劃、主干課程與課程結構、就業現狀與前景方向,盡早培養大學生的專業意識,教會他們專業學習的重點與技巧。獨立學院不能照抄照搬母體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計劃,應根據學分制的制度要求與學生的興趣、愛好,適時推進教學改革,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根據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偏科的不同情況,開設不同層級的基礎課程教學班,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根據獨立學院學生興趣、愛好,對立志考研的學生多開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程,對一心增強計算機能力的學生多開計算機課程,對熱衷職場的學生多開實驗課、社會實踐課。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于大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全過程,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級式引導。針對大一新生,重在引導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分析職業興趣和性格特征,了解特長優勢和不足,基本擬定職業方向。針對大二學生,重在引導學生圍繞職業方向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在課余時間從事與職業或專業相關的工作,提高專業素養。針對大三學生,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職業適應,學習制作簡歷、收集招聘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調研和專業實習,提升專業認同感。針對大四畢業生,重在引導學生就業,對學生進行求職技能的指導培養,教育學生合理利用家庭和社會優勢資源,理性對待自身職業發展。
三、創建優良學風必須優化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
從獨立學院的師資結構入手,鍛造獨立學院自己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才能避免推諉責任,促進建設優良學風。獨立學院的專任教師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母體學校的在職教師;二是包括母體學校在內的退休教授;三是獨立學院自己的教師。
首先,根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和有關合作辦學協議,按照市場原則充分有效地利用和盤活母體學校在職教師,“選聘教師時嚴把入口關”[3],不僅重視其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還要考察其責任心和職業道德修養。一是加強教學督導工作,主要對課堂紀律、師生配合程度進行檢查,要求教師不單要做經師,更要為人師。二是實行學生評教制度,主要包括教師教學態度和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促使教師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備好課,上好課。
其次,適度聘用包括母體學校在內的退休教授,發揮退休教授余熱,幫助培養獨立學院自己的青年教師。一是啟動精品課程評選工程,激發退休教授的教學熱情,為獨立學院學生答疑解惑。二是建立“傳幫帶”制度,促進退休教授與獨立學院自己的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讓獨立學院自己的教師更快更好地獲得教學的知識和技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力培養獨立學院自己的教師隊伍,關心和支持獨立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一是增加獨立學院董事會的教職工代表席次,努力確立獨立學院自己的教師的“建設者”地位和主人翁意識。二是建立獨立學院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牢固增強對獨立學院的歸屬感和共同價值觀念,形成獨立學院自主發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鼓勵輔導員參加在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獨立學院創建優良學風重在落實教學管理機制
獨立學院要轉變發展模式,適時推進教學改革,探索和落實能夠“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及共性素質全面發展”[4]的教學管理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人才培養創新機制
獨立學院的生源決定其培養目標和計劃不同于公辦院校,把培養目標定位在高層次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采用“1.5+1.5+1”人才培養模式[5],即第1-3學期學習公共必修課程和學科類基礎課程,第4-6學期完成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第7-8學期進行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在完成公共必修課程和學科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任務后,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在同一專業內找準自己的專業定位,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有效化解專業受限、學非所好的兩難處境。
2.上課出勤監控機制
獨立學院健全上課出勤監控機制,包括領導抽查到課率制度、任課教師考勤制度、輔導員查課制度、學生干部紀檢制度,在學校與班級、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共同監督、相互反饋的系統機制,確保學生上課的出勤率和考勤結果的真實權威性。上課出勤監控機制切實擔負起監督員的角色,既敦促學生培養起自主的學習意識,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完善教師和輔導員齊抓共管的學風建設格局,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教師主導學生學習,影響學風發展方向;輔導員監督學生出勤,促進優良學風建設的發展方向。教師和輔導員的緊密配合,共建獨立學院優良學風。
3.學業預警機制
獨立學院建立學業預警機制。對于欠修學分多、掛科門數多、考試違紀作弊等學習困難學生建立困難檔案,輔導員及時向他們發送學業預警通知,并安排校內優秀生進行一對一幫扶。對于遲到、早退、曠課且屢教不改的學生,輔導員為其建立批評教育檔案,定期召開思想教育會議進行規勸和個別談話進行引導,安排學生黨員、學生干部隨時跟蹤督促上課出勤,并建立家長聯系溝通渠道,達到共同教育目的。對于學習方面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輔導員為他們建立心理檔案,交由心理健康中心給予心理咨詢方面的援助,幫助他們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礙,正確面對學習上的壓力。
獨立學院學風建設是需要長期建設和治理的系統工程,學院各部門必須共通努力,才能建設優良學風。
參考文獻:
[1]王顯玲.獨立學院學風建設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5:71-72.
[2]何凌霄.淺議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39-42.
[3]馮麗梅.獨立學院學風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3-7.
[4]王瑜.獨立學院學風建設方法探析[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08-111.
[5]周微微.獨立學院學風建設體系整體概念的構建與實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7-68.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