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霞
【摘要】在當今的教育學科體系下,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主戰場,然而,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學以致用應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旋律,也是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渠道,如何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中?如何為各學科提供資源,創設學習環境?如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使用信息技術的工具解決學習中與身邊的問題?本文便對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策略探究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在小學學科課堂教學中很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短時間內的積極性很容易調動,而使學生長時間的、經常處于積極狀態是很難辦到的。因此,需要驅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始終保持比較高的集中程度,對新知識的學習、對教師的講授表現出了一種渴求,使學生由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索取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動式自主學習,并且這一切都在一種輕松自然的環境中完成。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就成了當前學科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采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達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不只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工具性簡單應用,而是由于信息技術融入了學科教學,使學科整體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教學方式等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推動學科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整合意味著學科教學理念的變化,意味著學科教學體系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學科“教與學”方式的變化。整合是一種有機的融合。它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相互作用、主動調節、相互滲透,建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即一個新的理想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有效進行體驗、探究、合作、接受性學習創建良好的條件,從而使信息技術有效地為教和學服務,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整合是一個積極的協調過程,不是被動的納入,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各個要素積極地有效地相互作用、主動協調和相互滲透的過程,從而優化教學,整體提高教學效益。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學科整合在學校工作中主要體現
1、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通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變傳統單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識的形式。使用網絡和多媒體創建主動學習的環境,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利于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是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的整合。
學生充分借助信息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學習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協作式的學習。
3、是信息技術與校本培訓的整合。
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運用最新教育技術的能力,為教師終生學習、持續發展創造最便利的條件。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將為學校的發展、乃至教育事業的興旺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基本策略
1、運用信息技術,挖掘教材資源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所以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信息技術可以作為這樣的一座橋梁,作為一門學科、一種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育教學從內容到方法等方面的變革。
2、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廣闊的學習空間
《語文學科標準》倡導“大語文觀”,要求語文教學走出課堂,注重學生課內外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打破了死扣書本、煩瑣地分析課文的沉悶局面,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重視發展學生有意識地查找資料的能力,有效地運用已有資料到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的能力,促進學生用自己已有的課內外知識去理解課文,拓展廣闊的學習空間。
3、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
外在的學習動機不能持久,只有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才能真正使學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種學習動機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教師的作用是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生氛圍,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在不斷的進步和成功中獲得一肯定。
3、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指向尋獲滿意的信息,接受多數量、多元化的教育。同時,學生還可以充分自主地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現實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學資源的開發、資源庫的建設等方面的研究。使教育資源更加豐富,資源應用更加頻繁與合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策略研究活動也將激發更多教師參與到整合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積極反思,揚棄現有的整合策略,創新更有實踐意義整合理念和方法,增強整合的活力,不斷提升整合的效率。
以上幾點策略只是我自己在平時的實際教學、研究工作中的一點點收獲,由于受到研究水平、資源、經驗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文章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對一些問題雖然有所探討,但還缺乏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另一方面,我們強調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應該倡導一種觀念。引用臺灣學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學科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其實最簡單常見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胡佛有句名言:“兒童是人類最珍貴的天然資源。”讓每一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為了這“珍貴的天然資源”的茁壯成長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