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波玲 邢敏
摘 要 與研究型大學不同,高職財經院校的計算機軟件課程更強調實踐性,同時適當兼顧知識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如果按照學科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難以達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文針對高職財經院校學生財經知識扎實、計算機知識薄弱、未來職業與計算機相關性大的特點,在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范式,避開生硬的原理、術語介紹,把原理知識蘊含于每個任務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互相協作完成每個任務后,討論總結關鍵知識點,以此做到職業能力培養和原理知識系統化的統一。
關鍵詞 高職財經院校 行動導向 計算機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53
Abstract Compared to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computer softwar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re more practical with a balanced approach in knowledge theory and system as well. The doctrinal teaching mode cannot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capable talen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ve more knowledge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an in computer, who are supposed to work on the computer during their future occupations, this essay uses the action-oriented formula, which has knowledge in every task, in order to avoid stiff introduction of theories and terms. By completing every task together under teacher's instructions, stud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ability but also systematize their knowledg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ction-oriented formula; computer courses
在企業財務管理、金融等財經領域,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復雜、涉及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泛,對高職財經院校的學生來說,培養熟練的計算機運用技能和信息知識自主獲取能力,對提高其職場競爭力、適應知識快速更新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針對高職財經院校學生財經知識扎實、計算機知識薄弱、未來職業與計算機相關性大的特點,在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范式,避開生硬的原理、術語介紹,把原理知識蘊含于每個任務中,做到職業能力培養和理論知識系統化的統一。
1 行動導向教學范式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一種以企業為主體,企業(一元)與職業院校(另一元)共同進行職業教育的教育模式。行動導向教學范式產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通過對《職業教育條例》的變革,行動導向教學范式逐步形成。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實踐活動所需要的行動及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而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斷職業教育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適當的標準。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發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行動導向教學,教師構建特定的學習情境,在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中,學生同時使用腦和手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流情境,達到學習知識、形成技能、提高關鍵能力的目的。行動導向的目標層次是培養人的行為能力,方法層次是人的行為活動。行動導向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即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目標開展教學,現在的學習為今后的職業服務。
2 項目和任務分解
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范式中的重要教學法之一。數據庫技術是財經類學生最重要的計算機課程之一,下面以數據庫課程為例,介紹項目教學法的運用。課程以一個企業實際應用的完整的財務管理系統項目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該財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基礎信息管理、憑證信息管理、賬簿信息管理和報表信息管理四大功能模塊,主要完成的功能有基礎信息管理、憑證信息管理、賬簿信息管理、報表信息管理等。
任務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范式中的又一重要教學法。項目被分解為以下9個任務,這9個任務前后呼應,構成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實際項目開發工作流程:
(1)任務1:構建項目開發環境和教學“情景”;
(2)任務2:了解企業財務管理流程,進行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
(3)任務3:創建財務管理數據庫與各業務表;
(4)任務4:以“會計科目錄入窗體”的創建為切入點進行窗體的設計,并實現憑證錄入;
(5)任務5:實現憑證的后繼管理,利用表達式、宏和VBA代碼來判斷借貸平衡;
(6)任務6:實現總分類賬和明細賬的管理、SQL語句和子窗體;
(7)任務7:實現庫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生成、生成表查詢、VBA編程;
(8)任務8:利用生成表查詢和報表實現財務報表中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創建;
(9)任務9:實現功能模塊的系統集成。
3 任務實施
(1)構建教學“情景”。以數據庫技術為例,一個學生就職到企業,企業需要其開發一個數據庫應用軟件,但企業并沒有相應的軟件開發環境,此時,學生應具有自己獨立構建開發環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構建開發環境的過程,有時也有助于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原理的理解:比如,在以學科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時,教師通常會首先介紹什么是數據庫系統,學生會感到抽象和不太理解,而如果結合學生自己構建開發環境的過程進行學習,學生則非常容易理解。
(2)蘊原理知識于任務之中。在以學科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時,教師總是一開始就試圖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術語,諸如關系數據庫中的實體、實體的屬性、實體集和實體型、一對一聯系、一對多聯系、多對多聯系、關系、元組、屬性、域、主關鍵字、外部關鍵字等。在學生沒有一定軟件基礎之前,理解這些術語并不容易。而在學生不知道這些術語的情況下,對任務的完成不會有大的影響。而隨著任務的完成,再回過頭來總結這些術語,理解、掌握這些術語則是水到渠成的。例如,在任務3中,學生完成數據庫表及表間的關系之后,教師結合這個表,會非常自然直觀地指出以上術語的含義。按照行動導向的觀點,注意到文獻[5,6]提到,德國學者瑞茨和賽耶德(Reetz and Seyd)提出三大課程原則,即“科學原則、情境原則、個性原則。”“課程原則是確定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內容的依據。”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在職業教育中也是重要的,因此,教學在強調項目驅動、任務驅動的同時,適度組織學生對任務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
(3)協作和評價。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結構,將他們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知識、性格優勢互補,小組間互相溝通。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共同經歷從從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實現等系統開發全過程,通過探究式學習、協作性學習等多樣方式,讓學生探究、發現、構建符合自己認知結構的新知識體系。任務完成后,小組成員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小組之間進行總結交流,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合適,哪里還可以改進等等。同時,學生對任務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形成知識的理論化、系統化。以上過程,教師給予引導并適時參與討論、評價。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發創新思維、鍛煉自學、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束語
高職財經院校的計算機類課程更強調實踐性和職業能力培養。本文針對高職財經院校學生特點,運用“行動導向”教學范式,以一個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系統項目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闡述計算機類課程“行動導向”教學的特征。項目被劃分為9個任務,這9個任務構成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實際項目開發工作流程。通過一個完整項目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從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實現等系統開發方法,通過探究式學習、協作性學習等多樣方式,構建了學生認知體系,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此外,避開生硬的計算機原理和術語介紹,把理論知識蘊含于任務之中,每個任務完成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討論總結主要知識點,做到了職業能力培養和原理知識系統化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黃娉婷.從德國雙元制探討職業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155-156.
[2] 李國強,黃金永.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的機制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0):269-270.
[3] 薄躍萍.德國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職教學院.
[4] 張冰潔.中英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比較研究——以英國BTEC課程模式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5(1):15-18.
[5] 張健.德國“雙元制”本土化之艱辛探因[J].職教通訊,2015(25):6-9.
[6] 徐涵.德國學習領域課程: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轉變[J].比較教育研究,2015(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