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 李延平
摘 要 針對當前本科畢業設計質量滑坡的現象,對畢業設計模式進行了研究,突出校企深度合作、真題真做的思想,同時以“專業認證”和“卓越計劃”為契機,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也能夠適應社會需求、企業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關鍵詞 專業認證 畢業設計 過程管理 卓越計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6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of landslide phenomenon, study on the graduation design patterns, to highlight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do the exercise thought, also to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excellent plan" as an opportunity, to strengthen the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ulture can also needs of society, to adapt to the business needs of seni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excellent plan
近年來學生由于就業、考研、考公等壓力,往往忽略了大學中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本來是對學生四年學習的一次大檢驗,但由于學生、教師等原因逐漸成為了教學的薄弱環節。而現今社會、企業、科技等的發展,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必須對畢業設計的模式進行改革,研討各個環節即畢業設計選題、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和指導及成果評估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模式,建立基于項目的畢業設計選題、畢業設計開題、設計及結題等流程一體化工作模式,并進行改革實踐,對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保證整個本科教學質量以及確保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1.1 校企深度合作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我院共設有六個專業,即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電子科學、測控技術、新能源,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先后于2010年、2011年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采用“3+1”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即前3年在學校學習,第4學年在企業學習。企業學習階段時間為1學年,教學內容包括實習、項目設計、畢業設計3個模塊。其中畢業設計必須是企業實際的綜合性課題,在第八學期,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指導下安排企業項目作為設計課題。畢業設計選題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工程設計類、實驗研究類、軟件開發類選題占90%以上。通過畢業設計,對大學四年所學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綜合檢驗,是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實際的復雜工程問題,并將經濟、社會、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考慮在內。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在第七學期完成項目設計,并通常以項目設計為基礎開展畢業設計,第八學期開學一個月內完成開題報告并進行開題報告電子文檔的檢查,接著在5月返校前將畢業設計的主體部分在企業完成,5月份返校后,在校內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整理畢業設計各類資料并進行畢業設計答辯。企業學習階段采用“項目制”、“輪崗制”、“雙導師制”和“準員工化”的教學與學生管理模式。每個學生都對應1名學校指導教師和1名企業指導教師,每名企業指導教師指導1~3名學生。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踐環境,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與接觸,能夠將企業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進行深入的了解、熟悉和掌握,從而能夠在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與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以下為我校2011級自動化專業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和指導老師情況。
1.2 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安排學生到就業單位實習,并要求單位指定相應的企業指導老師,將畢業實習內容與畢業設計結合起來,有效地增強了畢業設計的實踐性。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學院都將根據學生的就業協議簽訂情況,要求其填寫外出實習/畢業設計申請表,此表一式三份,畢業設計指導老師、教研室及學院各一份,從而可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動向并督促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完成。使學生在生產實踐中掌握第一手資料,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的主體部分,5月份返校后由校內指導老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這種參與度極高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給學生帶來了創新的樂趣,并在完成設計的過程中,建立了強烈的成就感,并在幾個月的接觸中,讓他們可以更早和更快地參與到企業產品的研發以及生產和市場推廣等活動中,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1.3 與學生科技競賽相結合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我院有湖南省的大學生科技創新中心,有專門的經費為對科技創新活動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由導師負責指導,每年選拔部分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進行培訓以參與各類型的科技競賽,如大學生電子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挑戰杯等,將競賽的內容轉化為畢業設計課題,一方面學生的培訓時間一般有兩到三年時間,無形中將畢業設計的時間拉長了,另一方面所做的課題都是實際課題需要進行調試,并出結果,因此學生非常有成就,從而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1.4 校企合作舉辦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2012年以來,與中法合資企業浙江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湖南工程學院“德力西電氣杯”科技創新設計大賽,每年舉辦一屆,每屆歷時9個月。其特點是更具工程性,要求參賽者遵循“易設計、易生產、易檢測、易使用”的原則,針對電氣行業或其它行業產品的功能、結構、外觀、控制技術、安裝、生產管理、生產流程、銷售、用戶使用等開展創新,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出創新主張與設計。獲獎作品一、二、三等獎將獲得公司提供的獎金分別為10000元、5000元和3000元。
2012年-2015年共舉辦4屆,參加學生累計超過500人次,提交作品200多件。相當一部分作品創新程度、制作程度、工程程度很高,獲得了企業的高度認可。
這一活動具有企業全程參與、強調工程實踐創新的明顯特點,對于引導大學生工程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對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將學生的作品進行適當地提升,即可轉化為畢業設計,從而有效地提高了畢業設計質量,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2 加強過程監控和管理,保障和逐步提升畢業設計質量
2.1 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在選擇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時,要求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同時應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并通過教師下企業和企業人員進課堂的方式不斷地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學校在政策上保證了老師下企業獲得工程實踐經歷的必要性,并在職稱評定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而在政策上有效地提高了中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師資隊伍的加強可有效提高畢業設計實踐類課題的數量和質量。
2.2 把好選題質量關
選題以工程應用型課題為主。鼓勵結合工程項目、科研、全國電子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等方面的選題。嚴格申報和審查程序,指導教師于第七學期將題目上報,由教研室和學院進行審查,對于題目太大或者又太小、難易程度過大同時又缺少必要實驗條件的題目,指導教師需要進行更換或修改,確保優選畢業設計題目。
2.3 發揮教學督導作用,加強各環節過程管理
院教學督導組檢查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并反饋給教學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不斷改進工作。畢業設計的開題、中期檢查、答辯前檢查、畢業設計資料檢查是畢業設計過程監控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求第八學期開學后三到四周進行開題的檢查,采用PPT匯報的形式,通過匯報,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課題的前期調研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指導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促進學生和老師的主動性;中期檢查采用的是抽查部分學生到現場回答問題的形式,通過回答問題掌握學生是否已開展了實質性的工作以及工作是否符合指導老師所設定的進度,并給學生和指導老師提出相應的意見,同時根據進度情況可以給出推遲答辯及取消答辯資格的結論;答辯前檢查主要是對論文的形式檢查,若形式太差,同樣給出推遲答辯或取消答辯資格的結論;畢業設計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料,期末由督導組及部分老師對所有資料進行全面檢查,以保證完整性和質量,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由于學院對畢業設計工作的重視,近年來該項工作的質量得到了穩步提高。
3 結束語
畢業設計質量體現了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通過加強畢業設計的組織與過程監控和管理,注重畢業設計的立題和優選,并要求不斷增加硬件制作課題的比重,同時加強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學生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為學生進入社會獲得認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云志,吳紅斌等.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電氣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93-94.
[2] 陸靜.提高高校畢業設計質量途徑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4(1):37-42.
[3] 胡志坤,孫克輝,盛利元.理科大學生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