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奔靈
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數字化、信息化趨勢愈發明顯. 數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掌握“數學這門語言”,更好地理解數學呢?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日益凸顯其重要性,培養學生數學的閱讀能力也成為世界各國數學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 所以,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其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效率. 實踐證明,抓好了預習環節,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上課時就會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敢于爭論,課堂也會輕松愉快、活躍有趣,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是時下我們共同追求的智慧課堂、高效課堂. 本人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總結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數學閱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解決讓學生想讀的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一切以“會”與“不會”做題為中心,會做了,你就會了,否則就是以千百次的重復題海戰術來達到“會”的目的. 這讓很多學生養成了數學書本不是用來看的,而是做題的一個模板,是鍛造學生做題的模具,從而讓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機械式的“教”與“學”產生麻木的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 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 為此,閱讀前,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加大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帶著想解決問題的心理自主仔細閱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自主閱讀轉化.
二、降低閱讀的難點,解決讓學生能讀的問題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樣,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能力不是一日就能改變和提高的.在低年級時,安排學生閱讀一些簡單、易懂、有趣的數學書籍,提供數學閱讀材料和閱讀時間,讓學生慢慢養成數學閱讀習慣,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逐步達到愿讀、會讀、樂讀三種境界. 另外,數學教學內容環環相扣,連貫性很強,有些內容甚至還要追溯到兩三年間的內容,所以教師要盡可能考慮到閱讀內容的關聯,并根據具體內容告知閱讀時要注意的事項,簡單列出閱讀提綱. 只有這樣,把閱讀中的難點進行有意識的點撥和簡化,讓學生能讀得懂,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
三、指導閱讀的技術,解決讓學生會讀的問題
數學閱讀切忌 “好讀書,不求甚解”,而應該要“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但也不能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應該是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是數學學習的通行證. 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之前,讓他們先把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一一進行圈點、“咬文嚼字”,抓住中心、重點詞句,整體、全面、正確理解數學語言,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運用數學概念的目的. 如“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對倒數的概念的理解必須抓住關鍵的詞語:“乘積是1”是前提,“互為倒數”告訴我們倒數的意義是相對的,表示“誰是誰的倒數”. 另外在解決問題時閱讀顯得更為重要,如:“A、B兩城相距400千米,一輛客車每小時行80千米,這輛客車在A、B兩城之間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時?”學生會列成算式:400 ÷ 80. 對于這類題目,學生常常是粗略地讀題,忽略了“往返”這個詞. 試想如果學生解決問題時,能抓住重點仔細閱讀,理解“往返”的含義,那么就不會出現上面的差錯了. 像這樣抓住數學知識中關鍵的詞、句來讀,通過多讀來理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鼓勵讀中的質疑,解決讓能力內化的問題
數學語言簡練、敘述嚴謹,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不易理解,如學生要想從中發現問題并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就更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本人一般在學生閱讀前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內容編擬出閱讀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去思考,學生只有在讀中能讀出問題來,才算是真正地在數學閱讀中“初窺門徑”了.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但在指導閱讀設疑時,設置疑問要注意問題有層次性和啟發性,要貼近學生的實際. 特別要注意,質疑時不要大包大攬,把問題的所有方面都羅列出來,而是要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養成愛問、好問、會問的好習慣. 如指導“商不變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這節內容閱讀時,我設計了“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如果同時乘或除以不相同的數會怎樣?”并讓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學生第二天在上課時基本把關于這個性質的所有疑問都找出來了,如:(1)為什么說在除法里?乘法里行嗎?(2)結論中的“同時”是什么含義?刪除“同時”結論還成立嗎?(3)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商的大小是否變化?(4)為什么要把0除外?這樣通過琢磨、推敲,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且領悟了蘊含其中的閱讀方法. 久而久之,學生在讀題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一些為什么,數學閱讀的能力將不斷提高,思維也隨之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新時代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 現代教育要求從學會變到會學,關注對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基礎核心是閱讀能力,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是最終目標. 近年來,閱讀理解題成了數學考試中的常見題型,說明數學閱讀已受到廣泛關注. 而怎樣引導好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授之以漁”,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高效組織課堂教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