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科
今年以來,開江縣緊扣省委和市委關于脫貧攻堅的總體要求,創新開展“黨旗引航脫貧路、先鋒托舉奔康夢”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四個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群眾脫貧的好路子。
突出“四個強化” 發揮縣委領導核心作用
強化凝聚思想認識??h委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委中心組學習會、黨建領導小組會議,傳達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統一全縣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集全縣之力投入脫貧攻堅。
強化健全制度機制。出臺《關于為打贏扶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十條措施》《關于深化干部駐村幫扶推進扶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強化制度保障。
強化選派攻堅隊伍。選派14名有鄉鎮工作經歷的干部掛任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和到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掛任黨委副書記、副鄉鎮長。在省、市派駐6個工作組的基礎上,從縣級部門和鄉鎮機關精選148名干部人才進駐貧困村,實現貧困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干部全覆蓋和全脫產。
強化匯集社會力量。組織開展村企結對共建等活動,發動200余名非公有制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與3戶以上貧困戶建立長期幫扶關系,全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完善“四大體系” 體現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
完善黨組織設置體系。在全縣51個貧困村建立起由“貧困村+富裕村+企業”“貧困村+幫扶單位+合作社”等形式的精準扶貧聯合黨委,負責該片區脫貧攻堅的統籌和引領工作。
完善聯合黨委運行體系。采取村務共管、資源共用、基礎共建、成果共享以及干部區域內選配的“五位一體”運作模式,由聯合黨委研究解決問題。
完善組織陣地體系。通過新建、資產劃撥等方式,解決了42個貧困村無獨立活動場所問題。同時,集中打造1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健全完善了服務脫貧攻堅的基層組織陣地。
完善示范點引領體系。在貧困村集中區域,新打造基層黨建示范點21個,實現示范點輻射覆蓋5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架構起“建示范點、學示范點、示范點輻射帶動”的完整鏈條。
實施“四大工程” 激發干部人才中堅作用
實施駐村干部培優工程。建立“2345”第一書記隊伍選育用管機制,使第一書記個個成為精兵強將,主動向縣委承諾事項累計200余項。
實施村“兩委”干部提能工程。創辦開江村政學校,打造村(社區)干部專用培訓基地,使村“兩委”班子成員致富帶富本領得到大幅提升。
實施村后備干部擴容工程。將新型農民、退役軍人、鄉村醫生等群體納入優秀年輕干部遞進培養計劃,為脫貧攻堅蓄足后備力量。
實施人才隊伍助力工程。編制精準扶貧“532”人才培養計劃,即利用5年時間,重點培養300名科技創新人才,引進200名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一支全面過硬的脫貧攻堅人才隊伍。
開展“四項行動” 調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開展先富黨員“雙帶”行動。發揮先富黨員帶頭、帶領致富的“雙帶”作用,人均幫帶10戶缺資金、缺技術貧困戶創業,實現共同致富。
開展貧困黨員脫貧示范行動。通過黨員精準扶貧示范項目,支持幫助一批貧困黨員第一年實現增收、第二年成功脫貧、第三年努力致富。
開展機關黨員“結對幫扶”行動。以“兩學一做”活動為契機,組織1.1萬余名機關黨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主動為貧困村爭取項目、資金。
開展流動黨員優秀人才回引行動。開展“五個一”活動,鼓勵吸引外出流動黨員優秀人才帶著項目、資金、技術回鄉創業,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作者系中共開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