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經過元認知策略教學,雖然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提高,但是實驗班的提高要稍稍勝過對照班。如果老師能巧妙的將日常授課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改善。
關鍵詞:英語;自我調節學習;元認知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97-02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人們生活的日益國際化使英語的使用變得前所未有的廣泛與頻繁,在英語學習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故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被認為是學生學會終生學習的必要條件。本文試圖探尋教師利用元認知教學策略,培養英語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使學習者成為能積極主動的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的學習主體。
一、自我調節式學習研究概述
國外自我調節學習理論流派眾多,有以Bandura為代表的社會認知論,Kuhl和corno為代表的意志論等七種。盡管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各有不同,但它們都認為自我調節學習中的學習者是從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上積極參與自己學習過程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元認知策略教學對不同班級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英語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影響,來探討有效地提學生英語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二、元認知策略教學有效促進英語自我調節學習的實證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本研究所選對象為本校非英語專業二年級108名學生,他們分別來自兩個自然班,其中一個班設定為實驗班,另外一個班為對照班。
研究方法:元認知策略教學是否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
2.實證數據分析
(1)前測數據分析
實驗前,兩個班所有的學生需要完成一次問卷調查和一次語言水平測試,為了對兩個班進行初步比較,我們進行了以下的數據統計:
表1顯示,前測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的均數分別為104.4808和103.9286;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的均數分別為210.4038和202.3393;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語言水平測試的均數分別為58.6731和57.5893。為了證明實驗是有效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的結果上必須無顯著性差異,以下為兩個班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2)。
根據表2的數據顯示,試驗班和對照班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上均無顯著性差異,遠遠大于0.05的顯著性差異水平: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兩個班的顯著性差異為.861;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兩個班的顯著性差異為.861;在語言水平上,兩個班的顯著性差異為.416。
為了確保元認知策略教學的意義,證明元認知策略對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改善起到積極的效果,首先應確認元認知策略的使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表3)。
表3的相關數據顯示,實驗班元認知策略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相關系數為.743,元認知策略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315,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435;對照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相關系數為.852,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382,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565;全體學生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相關系數為.800,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351,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的相關系數為.502。這些相關系數均達到了0.01的水平,證明了元認知策略的使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三者是呈很高的正相關關系的。
然而,就和語言水平的關系看來,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比元認知策略對語言水平的影響力更加大(r=.435>r=.315;r=.565>r=.532;r=.502>r=.399)。
(2)后測數據分析
根據表4所示,實驗班后測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平均數是220.7308,語言水平測試平均分是59.6538;對照班后測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平均數是210.8929,語言水平測試平均分是58.5714。這組均數表明,實驗班后測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較對照班要高,而兩個班后測的英語水平測試成績幾乎一樣。
為了進一步證實兩個班后測的英語水平測試成績,以下為獨立樣本t檢驗,以確認這里的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性。表5的結果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后測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038<.05),而在語言水平測試上無顯著性差異(.386>.05)
表6中的數據表明,實驗班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前后測結果的顯著性差異為0.000而對照班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的前后測結果顯著性差異為0.012;實驗班在語言水平上,前后測結果的顯著性差異為0.031,而對照班在語言水平上的前后測結果顯著性差異為0.041。所有這些顯著性差異值都達到了0.05的顯著性水平標準。盡管兩個班在前后測的差異達到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但實驗班的差異較之對照班的差異更為明顯(0.000<0.012;0.031<0.041)。
三、結論及啟示
1.結論
首先,前測數據說明,元認知策略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是高度相關的;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同元認知策略的使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是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的,尤其是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其次,后測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有顯著性差異,而在語言水平測試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
最后,經過經過元認知策略教學,雖然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提高,但是實驗班的提高要稍稍勝過對照班;盡管兩個班在語言水平上都提高的不多,但對照班仍舊稍稍遜色于實驗班。
2.幾點啟示
從中學那種應試教育過度到大學的自由學習氛圍,學生非常需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接受指導,元認知策略對于他們今后的自我調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老師應該意識到他們在培養終生學習者的任務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售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們應當將自己看作是學習的促進者、參考者、或說服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者。
其次,加強自我調節學習的心理干預。一般學生對英語作文比較害怕,作為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心理調節。比如,評卷的老師,根據開頭的句子,會給文章打個總體分。用“l think”,可以給2分。“In my eyes,In my view,In my opinion”這是7分水平,再難一點兒,“as far as……I am concerned”8分,“Based on the paragraph,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10分。最后這種形式,文字富于變化,無形之中是不是也解決了字數湊不夠的難題? 其實沒想象得那么難,作文如果是20分滿分的話,拿到12分是非常容易的。
再次,老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培養學生元認知策略中的重要性,除了增加自己的元認知策略的知識外,應關注元認知策略的研究動態,以及教育學還有認知理論的發展,這將對于實際的教學應用起到不小的幫助作用。因此,元認知策略對于學生從中學到社會的過度,成為會終身學習的社會人才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昆.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研究[J].現代外語,2009,(3).
[2]莫琳宇.高一學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調節策略的運用與英語學習成績關系的性別差異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6,(10).
[3]董瑞婷.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杜華良,許麗芹.大學英語課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J].科技信息,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