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輝
合作即共同完成,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以往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局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廣闊;探究即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閱讀、思考等而發現并解決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構建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可讓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合作的基礎是心理相容,如此,在課堂中就需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以促進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 結合初中數學教學來看,在提出問題組織小組學生合作之前,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設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而選擇生活素材,應用多媒體、活動等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課堂中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礎. 尤其是七年級階段,更要注重以情境方式導入新的學習主題,借助情境而過渡到探究活動中.
以《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為例,借助幻燈片展示如蝴蝶、臉譜、天安門等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觀察后初步交流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特點,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概念;又如《從問題到方程》的教學中,以天平為輔助,通過引導學生稱重而猜物體的質量,交流拍球賽的獲勝場次而引入方程概念. 在導入中尤其要注重借助問題而啟發學生思考,如《一次函數》中用案例引導學生列出函數式后應引導學生觀察函數式并追問這些函數式有什么共同特點,由此而讓學生初步感知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特點. 在創設情境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結構,結合之前所學知識而引導學生復習,創設情境.
二、目標導向,學生先自學
以情境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興趣后進入新課,此時還不宜用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而要向學生展示當次課堂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點,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 該環節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5分鐘為宜,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熟悉教材,知道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 當然,在教學中也可把該環節放到課前進行,借助課前檢測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預習. 課堂中組織學生自學,要注重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根據目標而弄清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到有備而學.
以《二次函數(1)》為例,自學中要求學生能看懂例題,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知道二次函數的一般式,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求其能初步根據一般式判斷函數式. 自學環節要求學生獨立自學,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能根據目標而閱讀教材,初步識記概念. 如《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中就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描點作圖的方法,初步感知y = x2的圖像. 自學中因學生是初步接觸新知識點,故而問題也就很多,課堂中可用問題本的形式引導學生把問題寫出來以便和同伴進行討論.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討論
經過自學,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知,此時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目標而逐步用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活動. 結合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提問情況來看,容易出現“滿堂問”的極端. 提問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更好地達到目標. 合作并不是對任何知識點都要面面俱到,更多的是要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做到讓學生在問題討論中構建知識,接近目標.
以《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1)》為例,先引導學生用描點方法作y =6/x的圖像(小組合作完成),作圖后合作討論:1. x,y的取值有什么關系,圖像在哪些象限?2. x,y的值是否可以為0,圖像和x,y軸是否有交點?3. 當x > 0時,隨著x的增大y如何變化,x < 0時呢?接著引導學生做y = -6/x的圖像,對比其特點,討論k值大于和小于0時圖像的特點. 如此,課堂中的問題并不多,而是在引導學生作圖、觀察的基礎上和同伴交流,更利于學生在討論中理解知識點. 討論中也需注意,有時學生容易偏離主題,此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圍繞主題討論而獲得結論.
四、教師主導,點撥與歸納
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合作探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模式,然而教師該不該講、講什么、如何講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以小組方式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問題,因學生的知識有限、理解能力尚欠缺,那么,教師的講和指導也就不可缺少. 但問題是講什么,如何講. 實踐發現,在教學中針對重點和難點,先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而及時指導,進行點撥,幫助學生歸納,效果會更好.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1)》為例,在探究周長比的環節中,當引導學生圍繞圖形討論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后要引導學生歸納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等于相似比”并拓展到多邊形,接著再引導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展開討論并歸納拓展到多邊形,完成例題和練習后,借助多媒體對討論所得到的結論進行演示講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討論基礎上得到結論. 同時,針對重點和難點,也需要進行指導和點撥. 以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和增減性為例,首先要向學生明確系數a的符號(大于或小于0),接著要明確當x = -b/2a時判斷4ac -b2/4ade的最值,由x和-b/2a的大小關系而判斷函數的增減性. 當然,在指導的過程中,不能直接以教師的講授來代替學生的理解,而要多引導學生討論,發言,再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給予補充,最后再結合例子總結歸納,給予點撥,這樣效果會更好.
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教育所培養的學生是具有合作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基礎上學會和同伴合作共同分析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構建數學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問題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