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春
【關鍵詞】 賞識教育;內涵;誤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40—01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賞識,是指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并加以肯定與贊賞。賞識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可以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賞識教育的內涵
莎士比亞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渴望得到陽光,渴望得到賞識,其中包含著尊重、信任、激勵等等。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愛學生,因為有愛,教師才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并用寬廣的胸懷包容其缺點。這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它和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教育迥然不同,其實質是發現、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對學生行為過程與結果的贊賞,激發孩子的興趣、動機,滿足孩子的心理榮譽感,并適時糾正其不良行為。一個真正愛學生的教師,一定懂得通過賞識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彰顯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從而走向成功。
二、賞識教育的誤區
提到賞識教育,有的人會說不就是表揚夸獎嗎?誰不會?而有的人則認為,賞識就是不能批評,尤其是對優等生和班干部更要多表揚,少批評。生怕批評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在配合老師管理班級方面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致使部分優等生和班干部在家長或教師無意識的驕縱下,在班里趾高氣揚,發號施令。更有甚者,稍不如意就大打出手,并認為他是在替老師管理“不聽話”的孩子,何錯之有。因此,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夸獎表揚,更不是不能批評,而是應該講究表揚與批評的藝術。否則,賞識教育只會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三、賞識教育的策略
1.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才更容易與今天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寬廣的學生交往并取得其信任。或許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話,會傷害到學生,并對其產生長期甚至終身的心理陰影。試想,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說:“你這樣不聽話,將來肯定是一個沒出息的人”。這樣,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有時甚至會產生極強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所以,教師應該學會欣賞每一位孩子,這不光是為孩子著想,也是為教師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
2. 賞識教育更需要愛心和耐心。《課程標準》提出,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又要善于觀察,細心觀察。首先,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然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其次,適時表揚和賞識。教師往往喜歡那些聽話、乖巧的優等生,而對紀律松懈或成績差的學困生不怎么喜歡,并常常加以批評指責,導致學困生失去了上進的動力,往往會破罐子破摔,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學生。因此,對于學困生,教師更要用耐心和愛心及時引導,通過弱點攻堅,談心交流,激勵其奮發向上的勇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逐步走進學習天地。
3. 賞識教育要講究藝術性。賞識教育,不是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不管不問,而是講究教師語言、行為的藝術性。一個眼神、手勢的適當暗示或提醒,既能幫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一些適度的體態語,如一個摸頭的動作、微笑等,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安慰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進而充滿自信心。同時,要積極創造每個人的“閃光”機會,并力求多元化,不忽略任何一名學生。這對于學困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碰到的困難、挫折多,更需要體驗成功,多得到賞識。一個優秀教師的魅力,絕不僅僅來自淵博的知識,還來自于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度,它可以無聲地告訴學生是與非。
4. 賞識教育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盡管學校的教育很關鍵,但是也不能忽視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有這樣一句話:“學校五天抵不住社會上兩天”。這就形象地指出了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因此,賞識教育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合力,使學校教育得到有效延伸,減少社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鞏固學校的教育成果。同時,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賞識教育的陽光撒進心靈的每一個角落,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