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哈力·扎汗
摘要:鐵爾麥是15世紀以來哈薩克族民間藝人游吟創作的詩歌和音樂文本, 兼具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的特征,有旋律和歌詞的傳承性、表演的隨機性和原發性、節奏靈活性的特征,為此,我們必須從器樂演奏、氣息調整、內涵演繹三個方面做好當代的傳承工作。
關鍵詞:哈薩克 鐵爾麥 民間
世居新疆西北的哈薩克族,不僅是西域古老而聞名的游牧民族,而且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哈薩克族的音樂文化尤為發達,久負盛名,在文學方面是一個“詩的民族”,在音樂方面又是一個“歌的民族”,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形成了哈薩克民族音樂文化的主體。因此有“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的俗語。哈薩克著名詩人阿拜·庫南拜詩云:“歌聲打開你生命之門,歌聲又送你進入墳墓。”可見,音樂與詩歌在哈薩克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也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樂,哈薩克人民常習慣于通過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由于歷史征戰和文字、宗教的多次變化,哈薩克族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文學藝術作品不多,但民間口傳的文學藝術卻極為發達,有著豐富多彩的形式和種類。千百年來一直在哈薩克族群眾中廣為流傳并深受喜愛的哈薩克民歌,就是一種集西域草原民族文學音樂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是具有游牧民族濃郁特色的民間口頭藝術。哈薩克鐵爾麥在哈薩克族的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并且普遍流行的音樂形式,也是哈薩克族民間文學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如果沒有哈薩克鐵爾麥,那么民間創作的詩歌就難以長久流傳,在以游牧為基本生產生活方式的社會基礎上形成的草原文化,就難以世代相傳。高爾基說:“文學藝術的開端是民間藝術”,可見民間文藝的收集和研究對于全面認識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深刻探討哈薩克族的社會歷史,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綜合性藝術:鐵爾麥
鐵爾麥是哈薩克族傳統聲樂藝術的一種形式,在哈薩克族群眾中廣為流傳,是哈薩克族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是哈薩克族思想意識、性格特征、民族文化和生活經驗的真實寫照,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風格。
從淵源上看,鐵爾麥與草原口頭史詩有著密切的關系。有關民族英雄和神話傳說的早期口頭文本,通過彈唱的形式,代代相傳,它的歌詞,往往便是史詩的章節;它的曲譜,也便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它的歌唱者,便是游吟詩人。換句話說,鐵爾麥是民族史詩傳承的重要途徑,其歌唱者曾經在長篇韻文體作品的演唱和傳承上發揮過歷史性的作用。當時的可汗不僅是統領大軍的統帥,而且是能彈會唱的紳士式的薩勒。大巴克思霍爾赫特也是一位薩勒,他自編自唱周游世界,展示了自己紳士風度和彈唱才能。
隨著民族音樂的發展,其曲調逐漸脫離套格,向自由隨興的演奏方向發展,但仍然有相應的一些譜式可供借鑒和發揮;歌詞開始向短小篇幅發展,而兼備敘事和抒情兩種風格,以便于隨機演唱。15至18世紀哈薩克族口頭文學達到頂峰時,鐵爾麥的詞曲創作,也達到了一個高峰。鐵爾麥往往成為哈薩克族鐵爾麥演唱藝人借助生活經驗,借助即興彈唱,揭示生活哲理的一種兼備文學、音樂的綜合樣式。因此,鐵爾麥兼具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的特征:生動幽默的大眾化語言,比喻、對比、夸張等修飾手法,詩歌的哲理性,以及后文所述的音樂表演性。
二、鐵爾麥演唱的特點
1.旋律與歌詞的傳承性
鐵爾麥的唱詞和旋律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由于鐵爾麥源自游吟詩人的演唱,因此,人們對鐵爾麥的唱詞要求非常高,經過幾百年的積累,鐵爾麥的唱詞往往富于哲理和智慧,尤其是那些表現風土人情、民族歷史或贊頌民族英雄的曲目,或者內容豐富、曲式結構復雜的作品,要求彈唱者對哈薩克族的歷史具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要有很好的記憶力,能夠復述歌詞,熟記旋律,而后才能在音樂素質和表演能力的基礎上,將應有的情感表現出來。
2.表演的隨機性和原發性
與現代聲樂在專用場地、借助專業設備、面對特定的聽眾的表演不同,鐵爾麥是符合草原游牧民族處處唱、時時唱、人人唱的精神需求的藝術形式,其中那些有名和無名的歌手,往往要隨時滿足人們欣賞的需要而即興彈唱。這種需求促成了很多長篇彈唱作品外短小作品的成熟。相應的,短小精悍的曲調,輔以主要用于說教、勸導、揶揄、嘲諷等短小的韻文。鐵爾麥歌詞中的(哈語)阿吾,別吾,達熱依哈,加力汗,薩吾列木,及啊-啊-啊依,哦-哦-哦吾等有歌唱性的詞,往往用來調動情緒、豐富表情,最終追求唱詞優雅、旋律柔和、節奏自由。如下列是叫《你們好嗎親戚們》鐵爾麥的詞與旋律:
您好嗎親戚們,
“祈禱健康前輩們”。
您好嗎我家老人爺爺奶奶,
我祝您兩人永遠歲歲平安。
爸媽您有智慧,您有一顆心,
一顆關愛孩子,善良的心。
您好嗎特別想你我的大哥,
您像山一樣是一個,可靠的人。
小時候把我培養勇敢辛勞,
我該您的最相信,幫助的人。
您好嗎大嫂子,我的最親的人,
您叫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您愛大哥,大哥也特別愛您,
捷起手,共同走過,生活之路。
你好嗎我的朋友,我的同學,
從小到大一起長大,一起生活。
您好嗎外公外婆舅舅叔叔,
對我來說您們是最近親戚。
你好嗎最可愛的弟弟妹妹,
獻給你們真心的歡樂的歌。
您好嗎最善良的鄉親人民,
特別想跟您們一起迎接熱鬧。
這些歌詞十分樸素,但通過演唱,其情緒被曲調所渲染。無疑,它是在家庭聚會場合的彈唱,是具有原發性的表演,脫離了這個場合進行表演,就沒有那種包含親情的意義了。
3.節奏靈活性
鐵爾麥節奏歡快,其唱腔來源于哈薩克族民歌,有4/4、3/4、3/8、2/8、7/8、5/8等節拍,在曲式結構、旋律、節奏上都呈現出鮮明的特點。表演時由單人在冬布拉、庫布孜的伴奏下演唱,旋律柔和、節奏自由。
三、鐵爾麥的演唱要求
要唱好鐵爾麥,必須提升樂器伴奏能力,熟練地彈奏樂器給歌曲伴奏,要配合樂器把握呼吸的時間,注意音色,重視歌曲前后統一,進而表達出歌曲的意義。具體要求有:
1.樂器演奏的熟練。熟練的樂器演奏,是歌唱順利開展的前提。要求歌手熟練運用冬不拉,正確彈奏,注意音高和音色的干凈度,彈不同曲式,風格要相似,把冬不拉的下旋作為主旋律,而上旋作為根音,豐富樂器的表現力,滿足聽眾的聽感。
2.做好氣息的調整。跟古典民歌演唱比起來,鐵爾麥歌曲演唱有自己的風格。民歌歌曲演唱,是按照歌詞的長短把旋律固定在每個小節,旋律長短決定吸氣的地方,有跡可循;但在哈薩克鐵爾麥演唱中,要根據歌詞的意義做出表情上的或者身體上的動作,要表達出感情,有時吸氣足夠的情況下也要換氣。根據這些特點,在演唱當中要不斷調整氣息,以滿足旋律的銜接和情緒的傳達。
3.有的放矢的演繹。鐵爾麥的音色、表演,既有聽眾對表演的預期,也包含表演者對既定曲目內涵的發揮。要讓音樂和表情豐富,必須盡可能的了解前人的演唱,還要盡可能發掘曲目含有的音色變化,做適當的演繹。要理解自己演唱的鐵爾麥內涵,必須要分析鐵爾麥詞、旋律等,要尋找民間傳唱的歷史,或看相關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做出個人想法和創意。
參考文獻:
[1]拜達利·努爾薩哈薩克.鐵爾麥研究[M] .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
[2]木拉提·阿布力瑪.哈薩克100首鐵爾麥[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