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摘要:目前,高師聲樂教學仍然在我國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對一”的單一化教學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為我國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有素養的專業性人才,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抑制了高師聲樂的進一步發展和不斷壯大。因此,需要在高師聲樂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構建能夠符合教學需求以及教學目標的全新教學理念和方法,遵循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和原則,對于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關鍵詞:高師聲樂 教學方法 多樣化
聲樂課程是高師聲樂專業的重要學習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實踐性學科。高師音樂的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聲樂的基礎理論知識、歌唱審美能力、基礎方法以及基礎技能等,進一步準確分析以及理解高師聲樂的教學作品,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歌唱方法以及技巧的同時,并且具有能夠教育中小學生課外輔導以及教學歌唱的能力。
一、高師聲樂的教學現狀
長時間以來,我國高師音樂的專業學科一直都是延續著“一對一”的教學觀念。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能夠有利于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專業水平的同時,進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過程。由于伴隨音樂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高師音樂的招生數量逐漸擴大,高師音樂專業的師資隊伍日益壯大,使得高師音樂的教育市場趨于平穩發展趨勢,高師音樂的教育教學基礎已經開始培養面向音樂教師的基礎教學。聲樂專業的教學方法一直都是沿襲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中小學生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發展。并且“一對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缺點在于:聲樂基礎條件較為優秀的學生能夠摒除規范性的束縛進而投入到聲樂專業的學習當中,但是一些音樂條件較差的學生便不能夠深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反而形成不良的逆反心理,與此同時,還會對其課程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此外,由于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藝術學生進一步擴招,進而嚴重引發音樂教育的專業師資水平以及音樂教學資源同招生人數的增長速度出現了不平衡的發展趨勢,導致音樂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式下,已經出現了全新的變化:其一,高師音樂的教育專業由培養專業型人才而轉向大眾型人才;其二,將由單一型人才轉變為綜合型人才;其三,高師音樂教育目標已經將計劃型轉變為市場型;其四,將高師音樂專業型人才培養為實用型人才。為了能夠積極適應基礎教育的改革以及解決高師音樂的教學矛盾,高師音樂的教學模式需要根據目前社會需求,以及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改革,改革的主要趨勢以及需要遵循的改革理念為:其一,師范性特點。培養學生能夠積極適應中、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其二,能夠將高師聲樂與基礎音樂始終保持相同,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創新的能力;其三,能夠引入聲樂的基礎音樂資源,進一步發揮聲樂教育的承載能力;其四,交叉學科的進一步推入和發展,提倡聲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依存以及滲透。聲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原則以及內容重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聲樂理論課程、聲樂教學模式以及聲樂教學研究。
因此,高師音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以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單一授課、集體授課以及小組授課等不同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加能夠突出音樂教學的師范性和專業性,進而彌補“一對一”教學模式帶來的不足,從而培養以及建構出更多優秀的具有專業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師資隊伍,進而滿足社會市場對于音樂人才的需求。
二、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特點分配原則
在新生接受入院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首次的演唱水平進行考核,學生一一進行演唱,隨后評委進行討論和研究,分析學生的演唱水平、生理條件以及所適合的聲樂唱法。然后根據老師的自身專長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配,合理優化配置學生資源,將聲樂水平較高與較差的學生,均分配給資質水平較為豐富的老師。這樣既能夠確?;A水平較差的學生不會受到分配問題的影響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避免聲樂水平較高的學生由于提高專業性慢而產生的不悅心理,使得學生聲樂能力進一步得到均衡,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興趣習慣,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和任務目標,做到因材施教。
(二)授課方式
1.小組形式
小組形式的教學方式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將全班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按照學生的歌唱條件、嗓音條件進行合理分組,所要演唱的歌曲需要選擇篇幅較為短小、音域較為適中以及結構較為簡單的曲目,這樣能夠有利于學生對于聲音技巧的掌握和學習,進一步統一聲區以及連貫聲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一發聲,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自己聲音的認知和了解,通過演唱所選擇的作品,加深對于自己以及作品的了解和感受,使得學生能夠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小組形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及時對演唱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不同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學生獲取一定的演唱基礎和演唱技巧。
2.集體形式
集體形式作為小組形式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形式,又稱聲樂理論課程。聲樂理論課程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應用的一種形式。如:變聲時期學生在嗓音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嗓音的變聲情況以及選擇的不同曲目,進而選擇適當的訓練方法。通過聲樂理論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認知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聲樂特點以及發音的各種能力,進一步明確聲樂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確定自己學習聲樂課程的主要原因,準確對自己的聲樂學習進行定位,樹立正確的演唱理念,為將來成為聲樂老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3.藝術實踐形式
采用以一個月或者是一個周期的匯報形式,讓學生選定一個演唱曲目,并相互探討學生之間的長處和優勢,聲樂老師再加以點評和分析,使得學生在深入了解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時,分析其他學生在演唱形式以及發聲方法的基礎上,加深對于聲樂定義的理解和認知。通過上述的匯演方式,除了可以使學生能夠了解多種聲樂作品外,還能夠對學生在處理臺風、藝術以及舞臺等多種方面能夠起到重要的教學意義。通過對合唱的排練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在集體演唱時對自己產生一定的自信心,對演唱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和分析,進而使得演唱藝術表達到一個全新的表達高度,提高學生自己的藝術素養以及藝術認知。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業余時間和節假日為學生提供參加教學實踐以及演出活動的機會。學生能夠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聲樂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編導、演唱以及教學的綜合能力。
4.多媒體形式
高師音樂在二十一世紀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綜合性的全面發展人才,這就要求高師音樂課程不僅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唱方式,還需要增強學生對于聲樂課程的賞析能力和認知能力。在信息技術以及先進設備快速發展的今天,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改革手段。主要包括:其一,錄音方法。學生可以采用錄音機設備將課堂上老師講述的問題完整而又詳細的錄音下來,通過課后對于錄音來判斷自己的聲樂聲音,除了能夠了解自己的演唱特點外,還能夠使學生在了解自己在課堂上表現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聲樂以及演唱的綜合能力。
三、指導方式
(一)集體與單一結合指導
在采取“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同時,每個學期需要定期主持一次集體會課,并且由全部老師同時參與,每一個學生需要在臺上逐一演唱,在學生演唱后,需要由其專業的指導老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其次由其他老師給出自己的意見和補充,使得能夠在多個方面對學生的演唱進行評價和指導,與此同時,也能夠對在場的每一個學生造成一定的啟發和影響,另一方面,也將能夠促進老師之間教學經驗的積極交流。
(二)單一化與多元化結合
由于指導老師專業性的認知面以及教學風格大不相同,在教學方式上各自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在經過一年時間的教學后,通過打破傳統的固定分配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老師的多元化指導。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接受一名老師的教學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視基礎較差的學生,將其分配到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師手中,進一步加強聲樂指導,通過打破原來師生搭配教學的原則,實施自由組合的分配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得到博采眾長的收益,促進教學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程度,進一步促進聲樂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整體提高。
四、結語
在對“一對一”授課方式的進一步改革情況下,通過引進小組形式、集體形式以及個別形式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和借鑒,進一步發揮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意義,培養學生進一步增加自身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引入到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艷.新課改下的多元化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探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2]李曉霞.我國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研究綜述——基于新課標的實施[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孫晨.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師聲樂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4]李巍,高娟.拓展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生態式”聲樂教學之路[J].青年時代,2015,(11).
[5]王紅艷.有關聲樂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藝術指導性的探析[J].神州(上旬刊),2013,(10).
[6]徐夢鴿,邱凌.淺析整體教學法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