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軍
數學源于生活,知識是對事物的客觀概括,是對生活的客觀反映,數學知識歷來和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因受傳統觀念和教育體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中更喜歡以語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直接講授知識,這樣可直接地把既定的知識告訴學生,而忽視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沒有讓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抽象認知,故而很多學生雖然在課堂中記住了教師所講的知識,但遺忘快,在解決問題中也很容易出現錯誤或無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以直觀認知為主,進入到高段后抽象思維有所發展,但依然離不開具體形象,因此,如何基于生活經驗而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探究活動中,從而形成知識的構建,應用知識,這就是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以生活現象為啟發,引入新知
生活中不乏數學現象,衣食住行都和數學密切相關. 結合小學數學教材的安排特點來看,也極力突出生活性. 諸如生活中的購物、房屋裝修、和車輛相關的行程問題、面積和體積,種種現實生活中都蘊含著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生活現象為啟發,目的是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過渡到數學知識探究環節,獲得直觀感知.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可借助情境方式而切入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再引入數學知識,以問題、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過渡到探究活動中.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為例,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生并不陌生,故而導入中可先用積木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先自主分一分,再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接著以“切蘿卜”(如第一刀切下去形成一個平平的面——認識面)的活動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面、棱、頂點. 如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教師的操作引導下觀察、表達,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形象的感知,為其特點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實踐中要靈活應用好生活現象,一是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編排特點,要注重結合教材的編排而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來引入新知;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選擇素材. 在情境中,要注重多引導學生看、聽、說、想,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從生活直觀逐漸轉入到數學抽象中,為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二、以生活經驗為切入,引導探究
認知源于經驗,不可否認,學生在未經歷系統的數學知識學習之前,在生活中也在認識數學. 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看,以講授方式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只是以聽的方式在學習,思維較為死板. 提倡以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就是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以生活實踐的方式進行,這就需要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變“講”為“引”,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要看,還要操作,和同伴展開交流活動,讓課堂形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探究中構建知識.
以《圓的周長》教學為例,該課時的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其推導過程則是難點. 在教學中,先可用學生所喜歡的圓環導入,引出計算圓環的長度的話題(即周長),在探究圓的周長的過程中,可提供鐵絲、卷尺等一類工具,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測量圓的周長和半徑,在測量前猜想半徑和圓的周長之間的關系. 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測量并結合測量數據報告,各小組結合數據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引入圓周率,引導學生對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進行歸納,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精講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明確π的取值. 如此,學生在合作中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和思考,從而得到結論.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可能把生活直接搬到課堂上,但卻可結合學生的生活而選擇和教學內容相聯系的素材,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 如《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中,可通過引導學生以購物方式對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展開探究. 在探究中,通過引導學生計算蔬菜的價格和數量,逐漸滲透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知識,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等.
三、以生活實踐為助手,應用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必不可少,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外練習,都可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但結合以往小學數學練習情況來看,練習多書面形式為主,實踐類較少. 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在教學后以針對性的、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注重多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應用知識,這樣更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首先,在課堂中可通過模擬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探究,如《圓的面積》的教學后以課件呈現花園、圓形花壇、池塘等案例,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計算所要用的材料,從而鞏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又如比例尺的相關知識學習后,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設計從家到某個景區、圖書館等地方的設計圖,由此而滲透比例尺知識.
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在開展此類活動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也可用比賽形式進行. 如軸對稱圖形學習后以設計圖案的比賽活動進行,如面積知識學習后對家里的客廳、廚房等所用的磚、墻紙等計算. 在教學實踐中,要多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多去實踐,效果更好.
以生活現象而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獲得直觀感知,在此基礎上借助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以合作方式共同交流、討論、質疑,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抽象的知識認知,再以生活實踐作為輔助,引導學生在完成基本書面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從直觀到抽象,從知識到應用的過渡,不僅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且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應用,提高其應用能力.